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多数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此条规定的本意,一是减少信访人的信访成本,二是为了维护信访秩序。但在现实中,信访人信奉"人多力量大"、"法不责众"等思想,认为上访人越多政府越重视,人数超过5人的集体上访大量存在,成为集体访的常态,处理不当还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其实,集体上访人数动辄超过5人,不仅跟信访人的认识有关,也跟行政机关和信访机构未能有效引导群众  相似文献   

2.
康丽 《先锋队》2015,(8):47
11月16日,黑龙江省肇东市千余教师走上市政广场,用"集体罢课"这种特殊的方式要求政府涨薪,不仅震惊了教育界,也引起全社会关注。为什么这件事引起这么大的震动?不仅因为罢课的主体是教师,不仅因为教师要"讨薪",更因为它发生在全民热议"依法治国"的当下。从肇东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维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3)
在当下群体性事件已经广泛引起政界以及学界的关注。我国现阶段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多,影响大,时间长,解决难,危害大的特点。同时社会转型和基层治理失范是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针对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在处理时呈现出压力型、妥协型和协商型三种倾向,究竟哪一种方式解决群体性事件更为合理,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现,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地方政府如果反应被动,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公共危机管理还是社会治理、扶贫攻坚以及解决民生问题,都需要让地方政府能动起来。"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的被动反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缺乏动力。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安于现状,被动应付各项"顶层设计"的具体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令地方政府公共权力权威性受削弱,执行力水平遭怀疑,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与工作能力被质疑。该案例对我们的启示如下:要依法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改善地方政府应对新媒体的态度和技巧;保障权威媒体发挥议题设置功能;联合意见领袖引导公众理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最近,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吕日周先生诗文、言论、论文三部书,由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吕日周曾任县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退休前入省部级领导行列。改革开放初期,吕日周曾因"集体搭台、群众唱戏"的改革名扬四海。后来,又因"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机构改革颇得全社会好评。再后来主政长治,又因"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治市之策引起全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不明真相的群众"、"黑恶势力幕后指使策划"……近些时候,一些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初,总能看到地方政府这样匆忙定性的词语.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发生之初都能看到这样的"定性怪圈".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永炎  陈成才 《探索》2001,(4):54-57
本文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的地方政府引入分析框架,探讨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有利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制度体系的协调更新,有利于制度运作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指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行为偏差.因此,必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各种成员的相互关系加以调整,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三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才能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8)
在近年来我国高频率发生的环境利益冲突事件中,民众往往将抱怨及抗议的矛头指向地方政府。迫于公众压力,地方政府对相关的建设项目大多采取匆忙宣布永久性停建的方式以求平息争端。这不仅造成项目本身巨大的沉没成本,也带来经济、政治等多层次的社会成本,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环境利益矛盾中官民对立这一现象折射出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经济、政治关系以及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弊端。构建政府公信力,需要深刻反思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努力追求公共决策过程的"群众认同",推进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维护环保法规的尊严,正向回应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10.
梁俊伟  薛莉 《理论学刊》2012,(12):64-68
自主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者构建以及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作为自主创新引导者和协调者的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则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政府是创新体系的主导者,主要侧重从制度和宏观创新环境层面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是创新体系的执行者,主要侧重从产业布局、财政支持、开发园区建设以及法律法规完善等层面的支持。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把握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引导创新主体,构建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网络舆论负效应的迅速扩散会产生严重的政治社会后果。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面临着体制、机制、观念、受众、市场等五方面的现实困境。这些现实困境内在要求地方政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把握好权力监控与权利保障的关系、推动网络舆论引导的法治战略、通过推动信息公开以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建立网络舆论的分类引导机制以及构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引导模式将是中国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的深入发展,网络集群行为逐渐成为网民集体行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近年发生的一些网络集群事件中,处于短信时代的厦门和处于微博时代的宁波"PX"事件,成为了民众参与和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典型性事件。通过比较研究这两起典型事件,考察媒介化时代中民众的政治参与以及政府的回应,从而探讨网络集群行为与政府形象塑造两者之间的深刻关联,有助于为地方政府科学有效提升执政能力和增强自身形象提供分析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持续高位运行,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内粗放式发展、社会矛盾显性化的一个缩影,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其环保意志和治理能力也日益受到公众的质疑与不满。经济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环保职能的不健全、民情表达的不畅通、决策程序的不透明以及环境治理的不充分,是影响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地方政府面临着价值选择困境、体制性困境和政府能力困境。只有坚持科学、绿色发展的理念,优化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扩大公众的参与以及增强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才能突破当前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过程中存在着其经济职能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市场干预方式落后以及地方政府出现角色错位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要及时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地方政府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制定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统一开放的市场,营造一个有比较优势的投资环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服务型政府,日益向"政府——市场均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沟事件"的研究,是在近年来国史研究和地方史研究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但相关的研究都缺乏地方视角,其表现在于很少从地方社会政治生活出发,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地方政治人物的影响力也缺乏深刻分析,仍然立足于宏大叙事,甚至对地方文献也不甚了了,以致在"高沟事件"的叙述中,一些基本史实也湮没不彰。诸如高沟社教运动的发端、高沟公社三级干部会议以及张景良在省委四届四中全会淮阴专区小组会的发言,这些史实都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从而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西非法黑砖窑存在着拐骗农民工、强制劳动、雇佣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亡等严重违法犯罪问题,经报道后,"山西黑砖窑事件"引起了中央以及全社会的关注.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司法机关已对"黑砖窑事件"责任人追究了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处理和解决危机事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危机沟通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淡薄、沟通渠道不畅通等。为此,各级政府应在强化沟通意识、拓宽沟通渠道、提高沟通能力等方面下工夫,以加强危机事件中的沟通管理。  相似文献   

18.
田松青 《前线》2010,(12):48-49
<正>自今年佛山本田工人罢工事件,最终通过劳资双方集体谈判,达到了圆满解决后,各地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劳动者集体维权事件。据此,有学者指出我国的劳动关系正在从"个别调整"向"集体调整"转变,也有一些媒体开始探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招商曾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运用行政手段招商体现了其行为的高效率,但由于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的招商行为值得反思。面对招商形势的变化,应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进行正确定位,从提供优良的制度、政策和环境,强化地方形象营销,提高为其他招商主体服务的水平,适当使用"看得见的手"等几方面优化政府招商行为。  相似文献   

20.
切实解决环境执法难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执法是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完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执法力度不够,执法难的问题十分突出。环境执法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环境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为环境执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有的地方政府认为,开展环境保护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一旦环境违法事件发生,在“宁要有污染的发展,不要不发展的环保”思想主导下,总是袒护违法企业。有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不利于环境执法的地方保护政策。如,规定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必须报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而当地政府往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