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汪璐 《实事求是》2017,(2):5-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生态这一视角,展开了对资本主义财富观的全面批判。资本主义财富观注重的是交换价值,秉持的是"越多越好"的原则,衍生出的是一个符号性的消费社会。这种物质财富观产生了种种悖论: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增长的不相称、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疏离、物质财富增加与精神痛苦加剧的矛盾、富裕与贫乏的共生等等,这些问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这种金钱主导的财富观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最终将导致人和自然的双重的、全球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主题,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目标,构建了一套有别于其他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理论形态.在学理谱系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的批判和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危机理论,以及生态学、系统论等学术成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点和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奥康纳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旨趣在于:开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视域,复兴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开展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批判,探讨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形态的可能性;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与当代政治生态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引导生态运动转向社会主义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财富观以"使用价值财富观""社会关系财富观"和"财富的主体存在财富观"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包括对少年儿童的财富素质养成教育、对青年学生的财富思想理论教育、对成年人的财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少年儿童优良的财富素养,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财富观,规范成年人财富创造、财富分配和财富消费等财富行为,整个社会也会由此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因此,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是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系统的分析方法,把生态问题放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考察、放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中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仅偏重于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其目标是激进的,然而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却是改良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紧贴社会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中期主要代表,威廉·莱斯以剖析人与自然之间控制与服从的辩证关系为逻辑起点,以批判虚假需求理论和异化消费现象为逻辑中介,以变革现存社会框架、创设多元满足方式的社会替代环境为逻辑归宿,揭示生态危机的意识形态根源和人性根源,并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路径。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5,(7)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将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发展而来。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生态理论才逐渐被人民重视起来。产业革命的发展逐渐将生态理论推向社会大众,生态危机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显露出来。风险社会中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解析这一论题注重分析在风险社会这一特殊环境下,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完善的全过程。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解析,分析生态马克思主义存在的根源、实质,用切实可行性的方法提升生态环境,从而对当今生态问题进行反思让生态问题得到充分解决。  相似文献   

8.
由于思想来源多元化、理论成分多样化以及时代条件复杂化等内外原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整体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张力与紧张状态,集中体现为以奥康纳与福斯特为代表的两种逻辑理路的激荡和碰撞。二者在其生态自然观之立论基础、生态批判之理论主旨以及生态革命之目标归宿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宏观旨趣一致与微观逻辑异质相统一的张力状态。正是不同逻辑理路之间牵引与排斥的张力状态以及不同学术共同体之间的对话与争鸣,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体逻辑越辩越明,历史唯物主义之"红色"底色越来越亮丽。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辨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张力,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振闻  王习贤 《理论建设》2013,(6):52-55,65
马尔库塞的生态危机观、自然解放论和晚期技术之思,都包含丰富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当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理论贡献。辩证把握马尔库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就是财富的代名词,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在资本主义财富观的指引下,自然、社会和人都被金钱所控制;并且,在生产领域、政治生活、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出现了反生态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蔓延,加剧了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对资本主义财富观进行重新审视,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自然财富观的再思考,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认识自然财富观的重要性以及传统自然财富观的弊端,从而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自然财富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人对自然的态度转变,其中最重要是财富观的转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的自然财富观,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价值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本体论等重要思想观点,实现了对马克思自然财富观的当代重构。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想取得预期效果,仍需以马克思自然财富观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目标,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自然财富观,并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成果的维护中。  相似文献   

12.
西方生态正义观的发展有着多元形态。生态伦理学对传统的公平正义起疑,并且从自然价值的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生态正义。改良主义寄希望于资本主义的内部改革,以建立起协调多元的生态正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基本制度前提来建构生态正义。中国生态正义理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的成果立足于中国发展现实,是边发展边治理的预防式生态正义观。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念,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机制改革,引导人民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13.
讨论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实质上就是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具有生态学维度?且不说非马克思主义者(如西方绿党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因此,在简单评述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的基础上,从劳动切入,揭示劳动概念的生成论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劳动在历史过程中展开的双重维度(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矛盾关系来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基础;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反生态本质的批判来彰显马克思劳动辩证法丰富的生态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不仅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而且为当代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充满时代特色和中国智慧的马克思主义解答。  相似文献   

14.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很有影响的学派。瑞尼尔·格仑德曼关于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内部争论不休的问题。最近,“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尼尔·格仑德曼在(新左派评论)第187期发表题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挑战)的长篇文章,批评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生态中心主义”倾向,就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格仑德曼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三派意见。一派是“马克思主义异端”的观点,主张抛弃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在其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 ,产生了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生态危机做出了独特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建设 ,对于正在向工业化过渡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因为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正在或者将要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重演 ,如果我们不在理论和实践中采取前瞻性的应对措施 ,就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后果。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建构过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生态学建构过程 ,大致经历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  相似文献   

16.
邓梦 《世纪桥》2023,(9):14-16
财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哲学范畴,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财富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财富观。马克思财富观可从科学内涵、衡量尺度、创造源泉和最终要义这四方面进行整体梳理。作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财富观,为破解共同富裕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启示着新时代立足于以高质量发展、人民的主体地位、多元化的衡量尺度,以及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来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财富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追求。不同的财富观引导人们追求不同的财富并实施不同的财富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讲,财富观决定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的发展路径、方向和生存方式。农业文明孕育了黄色财富观;工业文明打造了黑色财富观;生态文明时代呼唤的则是绿色财富观。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培育人类的绿色财富观,对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资本逻辑占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之下,生态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理论挑战: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生态资本主义还是生态社会主义,如何看待资本逻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应当到资本主义内部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阐述、对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异化关系的分析,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学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以绿色发展和社会公正为最终价值指向,旨在消解和超越资本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人、自然、社会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关系的复归,从而真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促使人们反思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较早把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与生态问题相结合 ,探寻危机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但由于理论范式的缺陷 ,他们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错误。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分析 ,有利于实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真正整合。  相似文献   

20.
曹昕平 《唯实》2003,(9):11-14
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促使人们反思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较早把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与生态问题相结合,探寻危机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但由于理论范式的缺陷,他们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错误.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分析,有利于实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真正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