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开始大规模在东南亚投资,首先,台资主要集中在泰国,自1989年以来,台商在泰国的投资明显减少,开始转向基础设施较好的马来西亚,从1990年开始,台资更是争相涌入马来西亚,掀起一股马来西亚台商投资热。在大陆大力吸引台资的情况下,这股马来西亚台商投资热不能不令人关注。一、成因剖析 (一)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局势总的趋向缓和,各国正全力发展经济,决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政府已制定了将在2020年之前达到新兴工业国家的目标。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鼓励外商大量投资于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目前,在马来西亚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和台湾。中国投资者也开始迈向马来西亚。本文提供一些有关马来西亚投资“软”环境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中国和马来西亚经济关系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其中之一是马来西亚企业家,跨越国界开始对我国进行直接资本投资。进人90年代以后,他们对我国投资增长速度加快。本文就马来西亚对我国的投资进程、规模、流向、原因、特点及对中、马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一、马来西亚对我国投资的发展进程马来西亚资本对我国的投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经过了起步,渐增和较快发展的时期。马来西亚资本对我国投资始于1984年。这一年马来西亚钢山有限公司(前身为梦乡控股有限公司),与我国有关机构合资60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具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70万的马来西亚,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现已成为外商在东南亚的投资热点。据马来西亚官方公布的资料,投资最多还是台湾和日本。1987年,台商到马来西亚投资的项目才37项,投资额只有1.26亿美元,1988年上升到147项,投资额为3.296亿美元;而1989年上半年,台在马投资78件,金额达3.697亿美  相似文献   

5.
在东南亚各国中,马来西亚吸引外国资本的成绩十分突出,到9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在马来西亚国内总资本中的比重超过了25%。FDI在大量涌入促进了马亚西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1988年起,马来西亚已连续8年保持8.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流向马来西亚的FDI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本文对马来西亚吸引FDI的过程、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马来西亚吸引FDI的新趋势。一、马来西亚吸引FDI的过程吸引外国资本发展本国工业一直是马来…  相似文献   

6.
一、外资投资进人调整期进入9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国内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供应短缺、工资水平上涨、土地价格上涨、社会基础设施局促、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等形势。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进行了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调整。1991年2月,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提出了“公元2020年前景”,马来西亚准备在公元2020年以前进人先进国家行列;1991年6月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取代“1970—90年新经济政策”的“1991—200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与“第二个经济发展概要展望”,7月公布了“第六个五年计划(1991—95)”,明确地规定了今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起飞,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并济身于世界第19大出口国。然而,去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外贸发展状况和近期外贸政策调整作一分析。一、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马来西亚自从1957年8月31日独立后,对外贸易飞速发展,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0年),6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选择了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消费品工业。这一阶段,对外贸易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第二阶段(1971-1985年),对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自6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就以吸引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策略。1988年后,马来西亚更成为东南亚诸国中,最具外资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期间,向外投资往往遭到各种抨击。然而,90年代初,马来西亚却掀起投资海外的热潮,并把中国作为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个中原因和状况,是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 促使马来西亚商人投资海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的需要。马来西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小国,内销市场有限,战后历经数十年发展,特别是1988年以来大量吸纳外资加速经济发展后,工业发展正面临劳工短缺,技术力量不足,基础设施跟不上和土地成本高涨等问题。 其中,人才劳力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症结。据统计,1991年马来西亚人才供应为7257900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4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呈阶段性持续发展,尤其上世纪90年代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紧密度不断加强。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无论是中国对马来西亚而言,或是马来西亚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都不断提高。双方政府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经贸关系,尤其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方的经贸关系将更上一层楼。同时,双方也应正视中马经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就中马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及中马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是亚州传统的金融中心。80年代中期以来,马来西亚股票市场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85年底至1993年4月,马来西亚吉隆坡综合指数(KLSE)由230多点猛增至700点,到1993年12月31日,进而飚升至1,275点。本文拟分三个阶段考察马来西亚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并从规模、结构两方面简析马来西亚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最后扼要谈谈近年来马来西亚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几点启示。一、发展阶段纵观马来西亚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本人将其分作三个阶段,即80年代前的创始期,80年代的快速成长期及90年代的成熟期。第一阶…  相似文献   

11.
引言在1992-93年期间出现台湾企业大规模投资祖国大陆的“大陆投资热”的形势下,台湾当局于1994年起提出并实施了“第一轮南向政策”,即台湾“行政院”颁布的“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领”,该纲领的实施期限为三年,实施范围为东盟七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第一轮南向政策”的实施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台湾资本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和促进了台湾资本向东南亚地区的投资。1996年该纲领期满后,1998年1月台湾当局将纲领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并…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的对外直接投资才开始正规化。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和工业部首次发行的1993年年报对以往的投资流向和马来西亚对海外的投资、即“逆投资”做了如下论述。 近年来马来西亚企业的对外投资正在增加。……由于生产费提高、劳动力市场窘迫、国内资源枯竭、来自后发展中国家的价格竞争等,迫使国内企业对经营战略进行重新评价。为此,在进行海外投资时,至少必须确保销售市场和以有竞争力的价格进行的原料、零件供给(1993年,第159页、160页)。 对外投资属于中央银行管辖,自1993年底,该行的月报、季报开始发表对外投资统计。这表明对外投资的正规化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国人力资源的质量及其发展趋势,决定了该国现实和未来的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马来西亚的人力资源状况令人十分担忧。90年代中期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力求尽快改善这种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4.
目前,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是指马来西亚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别是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马来西亚大张旗鼓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始于90年代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自80年代后期,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马来西亚一直拟摘取亚洲第五条小龙的桂冠,跻身新兴工业国之列.1991年初,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制定了《2020年宏愿》的远景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成工业化先进国家.无论是新兴工业国,或是工业化先进国家,均要求推进技术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力.第二,是马来西亚劳力严重短缺的客观要求.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发展,马来西亚过  相似文献   

15.
郑达 《东南亚纵横》2009,(12):87-91
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原因诸多,本文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中,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投资环境与两国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华商网络、华人文化的优势也是影响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指数看,以水产为代表的初级产品是马来西亚主要出口产品。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之后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增速显著提高,原材料、种植、农产品加工是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重点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应积极承接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两国共建产业园区,并对轻工、建材、能源、原材料等具有优势和资源互补特征的产业部门进行重点投资。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80年)于1976年7月28日由马来西亚下议院通过,8月17日由马来西亚上议院通过,终于付诸实施了。这是侯赛因·奥恩总理亲自抓l的第一个全面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虽然只是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长期规划(1971—90年)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的计划书本身便有430页,比马来西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75年)的计划书的份量多一倍,它的内容还涉及到政治与国内治安等问题,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更为周到。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模式"改革试图通过对大环境的实质性改进来谋求投资环境的根本改善,以使利用外资同改革和长期发展过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外国投资资本塑造了一个投资的"理想空间"。本文结合马来西亚新经济模式对外资的一系列开放、鼓励政策和促进措施,提出我国企业对马来西亚进行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73年,马来西亚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3.5%,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超过了1971—75年的计划增长指标(计划增长8.8%)。马来西亚的经济确实已从恢复转向发展,经济不断有所增强。一般预计1974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也可增长1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可增长7—8%。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几个国家当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受到石油资源的益处)作为投资市场的有利地位不断有所提高。国外投资者鉴于马来西亚这个投资市场有利可图,特别是马来西亚政府对鼓励外资投资电子工业(最长免税期限长达十年之久)部门订有极为细致的外  相似文献   

20.
在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中,林金煌以他的精明能干、迅捷的经营方式和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精神赢得世人的注目,成为马来西亚杰出的现代青年企业家。他是马来西亚弹簧垫褥制造业的先驱,曾任钢山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双木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同时,林金煌还是第一位到中国大陆投资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