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7-S模型 本世纪七十年代由麦肯锡公司总结的美国企业组织七要素,即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在该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2、头脑风暴法 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建立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胡成国无人负责或无人真正负责,是目前我们各个层次的决策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弊端。革除这种弊端的根本方法,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同志决策往往凭经验、想当然,决策前不进行认真的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的必然走向。为此实行的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给企业党组织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笔者认为,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一条有效途径。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对企业党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中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不能动摇,但它的地位不是仅靠文件的规定所能解决的,而要通过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去赢得。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企业党组织不再采取直接指挥行政的领导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不再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来体现党的领导。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屏弃过去那种就党建抓党建的旧思路,而要围绕企业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必须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这在有关国家法律和党章中已经有了明确规定。那么,党组织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以及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以组织行为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应当真正体现集体意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要真正体现集体意见,不仅要通过制度规范建立管用的长效机制,而且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与决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许崇信 《江淮》2012,(9):16
创先争优,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创造先进、争当优秀的过程,落脚点是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前进、造福于民。我们应运用好两年多来省属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果,不断提升省属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为省属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主动抓融合,推动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决策环节上融合。通过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明确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形成职责明确、有机融合、运转协调  相似文献   

9.
一、改企业决策机制,不改决策主体地位。党组织参与、主导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体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而根据《公司法》的要求,改制企业的决策权在董事会,执行权在总经理,监督权在监事会,所以企业党组织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决策机制,改过去体制下直接决策为依法将党组织的意志转移为决策。即通过召开党内会议,形成一致意见,由董事会内党员成员和党周围先进群众把党组织意见带到董事会上,通过讨论表决,形成决策。这期间,党组织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心中有数,观点正确,保证决策意见的准确性。二、改干部管理模式,不改党管干…  相似文献   

10.
与自由主义“无拘的自我”和社群主义“镶嵌的自我”相比较,吉登斯的自我观可概括为“行动的自我”.一方面,它以自我分层模型为基础,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决策抵制日常生活的异化,使自身达到一定程度的自主,从而选择一种伦理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自我通过反思来概括自身,通过关系来界定自身,从而为情感民主和对话民主开辟可能性.这种跳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争论的自我框架,为当代政治哲学的生活转向提供了建设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