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独立主权国家自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第三世界的崛起竖立了一座历史丰碑,极大地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会议最后通过的公报宣布:“会议建议五个发起国家在同与会国协商下,考虑召开亚非会议下届会议的问题。”但第二次亚非会议尽管筹备时间达一年半之久,中国也努力斡旋,却几经曲折,迭次突变,最终胎死腹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召开,纵横捭阖陈毅巧劝苏加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之后,亚非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的浪潮风起云涌,仅非洲独立的…  相似文献   

2.
1965年6月,第二届亚非会议将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届时,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陈毅将率团出席会议。参加这次会议之前,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还要出访巴基斯坦、伊拉克、苏丹、坦桑尼亚和埃及等国。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乘坐国产专机出国访问。 6月19日,周恩来、陈毅率中国代表团一行56人,在结束对埃及的访问后,乘坐中国民航208号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234号专机从埃及开罗机场起飞,直航阿尔及尔,出席第二届亚非会议。  相似文献   

3.
陈毅与非洲国家接触始于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当时周恩来总理作为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和首席代表,陈毅副总理作为代表,在会议期间与非洲代表团进行了初步交往。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后,与非洲国家交往日益增多,除热情接待到访的非洲代表团和友好人士外,还多次前往非洲访问,为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中涉足非洲次数最多者。  相似文献   

4.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不仅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更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中国为推动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召开进行了不懈努力,但原定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终因1965年6月该国军事政变的影响而搁浅。但中国政府为使第二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而进行的“穿梭外交”,被西方媒体称为“大胆而没有先例”的。  相似文献   

5.
195 5年 4月 ,亚非 2 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独立主权国家自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为第三世界的崛起竖立了一座历史丰碑 ,极大地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会议最后通过的公报宣布 :“会议建议五个发起国家在同与会国协商下 ,考虑召开亚非会议下届会议的问题。”尽管筹备历时一年半之久 ,中国也努力斡旋 ,但第二次亚非会议却几经曲折 ,迭次突变 ,最终胎死腹中。中国出席筹备会议元帅巧言说服统帅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之后 ,亚非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的浪潮风起云涌 ,仅非洲独立的国…  相似文献   

6.
宗道一 《党史博览》2002,(12):36-39
1964年4月10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9年之后,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拉开惟幕。然而,与会国家面临的局面却比9年前复杂多了:一是由于“万隆精神”对推动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极大影晌,殖民主义及霸权主义者千方百计采用收买、高压、挑拨离间等手段对第二次亚非会议进行阻挠、破坏;二是由于国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和亚非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中苏关系破裂,中印发生边界战争,印度、巴基斯坦也发生了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7.
伦敦第二次亚欧首脑会议评述○雨峰第二次亚欧首脑会议于今年4月3日至4日在伦敦召开,这是继1996年3月初在曼谷举办首次会议后的另一次重要的亚欧领导人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合作缓解亚洲区域性金融危机问题。会议发表了主席声明,还就有关亚洲金融和经济形...  相似文献   

8.
上篇:精心决策实战彩排1954年初,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4国外长在德国西柏林和东柏林交替举行会议。会议达成一致协议;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苏联、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他国家也分别参加有关的会议讨论。日内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一起讨论解决亚洲最迫切的两个问题的会议,实质上是一次五大国会议。作为大战略家的毛泽东、周恩来,完全了解日内瓦会议的重大国际意义,亲自决策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相似文献   

9.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以下称九月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为从根本上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从思想、政治、组织上作了准备。1996年8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毛泽东传》说,中共中央委员、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出席了这次会议。笔者查阅许多资料后认为,陈毅本出席九月政治局会议。主要依据如下:(-)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表明,到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没有陈毅。在这次会议上发言的记录中也没有陈毅,如果他到会了,是不会不发言…  相似文献   

10.
1955年4月18日,占当时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二的29个亚非国家代表,第一次在没有任何西方列强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聚首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七天紧张的亚非会议,史称万隆会议。在大会濒临破裂的时候,由周恩来总理带领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原则,表达了中国人民希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扭转了会议差点夭折的乾坤。最终,会议拒绝了"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渗透和颠覆性国际学说"等含沙射影的提法,"求同存异"的原则在亚非各国找到了共鸣。4月24日,亚非会议最终达成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并且考虑召开下一届亚非会议……  相似文献   

11.
1964年2月,周恩来、陈毅、奈温(左二)和耿飚(左四)在缅甸仰光机场陪同陈毅访问印尼1960年1月初,耿飚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在几名副部长的分工中,他负责主管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外交事务。1961年三四月间,耿飚陪同副总理兼外长陈毅访问了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的千岛之国印尼,作为1955年万隆会议(即第一次亚非会议)的东道国,曾在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贡献。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多次访问我国,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他亲切会见。中印(尼)两国领导人之间和…  相似文献   

12.
陈毅元帅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为了真理和正义敢于赴汤蹈火,不计小嫌。每当革命紧急关头,总能挺身而出,临危不乱。特别是在1929年红四军内部关于建军原则,两位主帅毛泽东、朱德出现分歧时,陈毅勇挑重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矛盾,促进红四军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陈毅的老战友谭震林曾深情地回忆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陈毅有三大贡献,第~次是在三河坝,保存了南昌起义部队,壮大了革命力量。第三次是黄桥战役,打开了华中抗日局面。而第二次就是在红四军七大到九大期间,这一段是中国革命很重要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陈毅把中央…  相似文献   

13.
十月二十五日,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常设委员会阿尔及利亚主席不顾中国、柬埔寨、越南、朝鲜、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和几内亚等国关于延期召开会议的主张,强行裁决亚非会议如期(十月二十八日)召开,严重破坏了协商一致的原则,造成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分裂形势。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4.
党员博览     
《江淮》2005,(5)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集开会。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行召开的会议。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和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共同利害关系的问题,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49年丹阳集训的部分史实进行探讨。根据笔者的经历和研究,对干部战士学习入城政策、纪律的开始时间;提出解放军入城不入民宅的第一人;1949年5月10日听陈毅报告的人数;陈毅在丹阳召开最后一次会议的时间;陈毅从丹阳出发前往上海的日期这五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肖舟 《党史文苑》2000,(5):37-41
举世震惊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已经过去 40多年了。自从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外传说纷纭,其中以讹传讹颇多。现据查阅此案的有关资料和走访当事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记述如下: 一   1955年 4月 18日至 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避暑胜地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又称万隆会议 ),是由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五国发起召开的,共有 29个国家参加。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由从殖民主义压迫下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发起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性盛会。这次会议没有一个西方国家参加,它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比陈毅大八岁,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四川人,从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相识,直到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在长达44年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但是在多年的交往中,他们也发生过不愉快,对于其中的原因,曾有许多研究者认为,毛泽东的个性是"天马行空",陈毅的个性是比较独立坚持,最终导致二人产生误会。其实,真正导致二人不愉快的是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对毛泽东的"夺权"。这件事情不仅极大地伤害了毛泽东,并且最终令毛泽东出走。  相似文献   

18.
刘新生 《湘潮》2012,(1):41-44
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后,美国违反《日内瓦协议九对老挝进行露骨干涉和侵略,悍然于1960年挑起老挝内战。为了和平解决老挝问题,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倡议召开扩大的日内瓦会议,以寻求维护《日内瓦协议》、恢复老挝和平的途径,中国迅速复信赞同,并委派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这是陈毅第一次单独负责、率团代表中国出席的重要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9.
张正直 《党史博采》2004,(1):34-35,37
在山东省沂南县文化馆,有一位七十来岁的离休老干部叫刘醒民,在他那平凡的人生历程中有一段相当不平凡的经历: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前夕,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为阻挠以周恩来为首的新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派出了大批的特务,企图暗杀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4月8日,周总理一行乘专机秘密抵达昆明。就在这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波诡云谲、险象环生的局势下,原昆明军区摄影记者,当时只有23岁的刘醒民,担负起了一项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陈毅在广州会议上的崇论宏议真使文艺家们如沐春风.然而,他所谈的毕竟是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最关紧要的大问题,因而对诗歌创作的具体问题便无暇顾及了.不过,陈毅终究是诗人,他最关注的文学门类也还是诗.1962年4月上旬,他致信藏克家,提议召开一次诗歌座谈会.4月19日,朱德、陈毅、郭沫若、赵朴初等50多位诗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欢聚一堂,切磋诗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