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很明显,这里的“小康”指的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儒家创始人孔子阐释“大同”、“小康”思想时。把“小康”视为“大同”的前一阶段,指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来维持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很明显,这里的“小康”指的是“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儒家创始人孔子阐释“大同”、“小康”思想时,把“小康”视为“大同”的前一阶段,指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来维持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小康辞典     
《传承》2003,(1)
小康小康,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么究竟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呢?如何正确把握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在《大雅·民芬》中有“民亦老止,汔可小康。”其后,小康的含义不断被扩充发展。到西汉时,《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小康”已经成为与“大同”相对应的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简言之,小康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小康战略梁文生“小康”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诗、大雅、民劳》,是指低于“大同”,高于温饱,生活殷实的社会经济状态。邓小平借鉴我国古代对小康的说法,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我们提...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系统论述,意义重大。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传统理想社会的继承和改造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 《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小康是小小安康的意思。但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小康一词,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逐步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用语中。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新世纪初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初期江苏的新目标。必须再识“小康”。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民亦劳止,沱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三农”工作的重心迎来了历史性转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小康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早在两千多年前,《诗经》中就有“民劳亦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好过了。这是仅从体力能得  相似文献   

11.
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功佩深知马村区待王镇下马村的往昔。在一次政协委员活动中,见到下马村村委会主任王庆民,他先是一愣,然后握住王庆民的手急切地问:“下马村现在咋样了?”王庆民满怀信心地告诉赵主席:“现在正奔向小康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大论坛》2013,(6):21-22
特等奖作品:1、《让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更加清晰》作品类型:电视类内容简介:今年全国两会上,贵州省以“欠发达地区如何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为题,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召开专场记者会。记者会上,贵州省的领导对“贵州小康的目标值是什么?贵州如何处理在经济加快发展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贵州如何让老百姓分享小康的成果?贵州如何让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小康的膳食标准我国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经过抽样调查和比较研究,最近,拟订出一套符合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小康营养标准,并以“一、二、三、四、五、六”做了概括:“一”即每天要吃一个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及纤维素。“二”即每天两调羹油。这是指...  相似文献   

14.
张保家 《前进》2003,(4):43-44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运城市纪委副书记梁雨润就是一位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被群众由衷地称为“百姓书记”、“爱民干部”、“根本利益的实践者”。一、爱民之本:根植于民,服务于民梁雨润出生在农村,是吸吮着黄河“乳汁”长大的农民后代。他了解农民群众的疾苦和艰辛,对农民群众充满着感情和爱心。所以,他才能将心比心产生“根植于民,服务于民”的“民本”思想,把“上不愧党,下不负…  相似文献   

15.
小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有着特殊含义的词汇。1979年的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见外宾时,最先提出了“小康”概念,并将这一构想设计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自此,实现小康成了中国人不懈追求的明确目标,而“小康”一词更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字眼。结果,我们…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1,(20):22-2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公民的民主意识蓬勃兴起,民主素质飞速跨越。从一系列的生动细节可以看出:从要求“三公”消费公开,到不断实践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从积极响应开门立法、修法,比如个税方案征求意见结束,23万务意见创最高纪录,到税感时代到来、税民觉醒;从参与听证会敢于表达观点,到反对被听证、被增长、被小康……从鄙视“三手”人大代表(见面握握手,开会举举手,散会挥挥手),  相似文献   

17.
倪春元 《群众》2011,(12):85-85
有关清廉的警训古已有之。宋代吕本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他指的是为官之要。清代张们行说:“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墩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算的是为民之德。而曾了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我则视之为洁身之宝。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党在十八大向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亦是亿万中国人的千古祈盼。小康社会始于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是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即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08,(6):I0002-I0002
近年来,屯留县上村镇小南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立足本村实际,不断加大文明村镇建设的力度,以构建“文明和谐”示范村为载体,以提高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群众性创建新格局,基本实现了“物质生活富裕化、环境治理整洁化、全村道路水泥化、小康住宅示范化、精神生活健康化”的文明创建“五化”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敬老院的管理上,我们采用了一个新方法,在院民中推选出f名院民信得过的人,组成院民“议事会”,参与敬老院的日常管理。“议事会”的具体事宜是:每周一召开一次会,总结上一周的各项工作,听取院民的意见,并把会议结果和院民意见反馈给院部负责人;制定本周活动计划,排出日程表、每项活动安排专人负责;安排本周食谱,根据老人们的口味确定每天不重样的食谱。由于发挥院民“议事会”的作用,敬老院达到了服务优质化、生活多样化、庭院花园化、管理制度化的“四化”标准,连年被市。县、镇评为先进敬老院。在敬老院搞民主管理有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