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和台湾有着割不断的联系。1895年甲午之战,清政府战败而被迫签马关条约,割让宝岛台湾给日本,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应试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声动中外。台湾被割让后,梁启超时刻关注宝岛同胞的境况,1911年他应台湾父老的邀请,终于如愿登上宝岛,“本是同根,今成异国”,沧桑之感油然而生,遂以其饱蘸爱国挚情的笔锋,倾吐了对台湾民众的热爱,披露了殖民统治的黑暗。学术界对梁启超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惟独其台湾之行的研究却相对不足,因而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金满楼 《法制博览》2010,(19):58-60
袁世凯一生中妻妾众多(一妻九妾),其原配于氏是他当年返回河南乡试不第时在乡完婚的。两年后,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出生,这也是于氏唯一所出。  相似文献   

3.
陈鹏 《法制博览》2009,(21):28-28
黄观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次第一,后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问无”来称赞他创造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可是在明代的登科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陈鹏 《法制博览》2011,(8):29-29
黄观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次第一,后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来称赞他创造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可是在明代的登科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一凡 《法制博览》2010,(1):46-46
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阳节刚过,扬州城内群情沸腾。原来,乡试榜揭晓,中第的大部分是扬州盐商和权贵的子弟。落第秀才们情绪激动,要求惩治腐败,查处贪官。新上任的江苏巡抚张伯行立即派人察问,得悉副主考赵晋出卖关节,受贿纹银十万两;主考官左必蕃欺上瞒下,隐情不报。  相似文献   

6.
王晓明 《南风窗》2014,(23):92-93
100年前梁启超说,中国将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与人类进步事业之间的最后的决战之地,看起来,觉醒的年轻人抢在资本的全面攫取之前返回家乡,守住土地,创建新乡村,正是这决战的一部分吧。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人与台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人与台湾的关系张寄谦甲午战败,台湾的被割让,在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响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达到了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后,从未达到过的高度。虽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殖民统治斗争消息,严密封锁,使大陆对台湾人民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人与台湾的关系(续)张寄谦(上接本刊1994年第1期第73页—编者)孙中山仍化名为吴仲,由内田甲特派士族清藤幸七郎陪同于1900年9月28日抵达基隆,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不仅立即向上汇报,并且致电内务省请求:“关于孙逸仙...  相似文献   

9.
陈明远 《法制博览》2009,(19):55-56
清末一代重臣李鸿章(1823—1901)在代表清廷于北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以后,于阴历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1月7日)抑郁病逝,享年78岁。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当政期间,曾通过各种途径聚敛了可观的财富。清末士大夫流传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讽刺的就是李鸿章(合肥人)、翁同稣(常熟人)的富有。  相似文献   

10.
孙杰 《法制博览》2011,(5):16-17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博得了后世很高的评价,其中以梁启超为最,他认为中华民族(当然是狭义的)自古以来在与外族的战争中,十战九败,稍微能替祖宗长点脸的,只有赵武灵王、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宋武帝刘裕四人,“其最足为吾侪(音“柴”,辈)子孙矜(音“今”,崇尚效法)式者,唯赵武灵”!他甚至把“黄帝以后第一伟人”的桂冠送给了赵武灵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