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笔者基于对某高校学生和学生管理者的实证调查,探究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困境,提出协同视角下的制度协同、主体协同、环境协同和手段协同"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林鑫 《求实》2010,(Z1)
<正>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风建设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是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特点,坚持正面引导,狠抓制度管理,营造成才氛围,强化自我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3.
对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为指导,针对当前大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学风时学生成才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研究了当前加强学风建设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环境.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强化辅导员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婵媛 《世纪桥》2010,(15):16-17
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材至关重要的方面。本文剖析了当今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作为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大学生学风的现状大学生的学风问题,是高教事业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学风确实存在着不少与时代要求很不适应的地方,这里列举几点,以引起同行重视。一是只重智育,轻视德育。改革招生制度以来,学生逐步重视了智育,注重了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引入警示教育,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警示教育机制的构建具体应包括建立大学生管理多级监测网络系统、确定重点帮扶对象、建立大学生的多角度跟踪教育管理系统、组织大学生学习<学风建设警录>等.  相似文献   

7.
史诗阳 《学习月刊》2013,(14):60-61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知方法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学习风气,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态度和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氛围和推动力,同时也制约了大学生不良习惯、倾向和风气的  相似文献   

8.
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反映较突出的是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准确了解我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尝试对性别、年级和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进行对比,并从多个方面找出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以期为学校和教师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为独立学院破解学风建设困局、着力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9.
吕妍 《世纪桥》2012,(19):66-67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在国际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良好的学风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知识塑造和大学的内涵式发展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本文将总结当前大学学风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将以俄语专业学习为例,探求改善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胡晓渝 《探索》2016,(4):193
正近来,由彭巧胤与张科教授编写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对青年思政教育进行分类引导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一书,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该书概述了我国青年观、党和国家的青年观、高校共青团的青年观,着力研究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提出了对大学生分类引导的观点,该书把大学生分为各年级大学生、女大学生、学生干部、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学生等五种,并从理想信念引导、分层引导、分  相似文献   

11.
正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青年学生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团结凝聚大学生、宣传组织大学生、发展优秀大学生党员,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学校和学生之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储备人才和骨干的重任。因而,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反映较突出的是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准确了解我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尝试对性别、年级和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进行对比,并从多个方面找出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以期为学校和教师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为独立学院破解学风建设困局、着力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又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具体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持续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入分析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提出影响青年学生学风建设的四个方面主要问题,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未养成以及学习方法不科学,然后充分运用红色经典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高校学风问题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日益增强,大学生们心理负荷日趋加重,尤其是一年级新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变态心理。为此,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正式成立了青年心理咨询与诊疗中心对全院青年、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以调适青年主要是大学生们心理矛盾,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并对个别学生、青年的变态心理进行诊  相似文献   

15.
王岚 《求实》2001,(Z1)
学风 ,就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 ,主要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总体反映。对每个学生来说 ,是在一定的人生观、学习动机和追求目标的支配下 ,意识品质及自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它是促使和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也是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优良的学风是办好社会主义高等院校 ,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体制的转轨 ,大学生的成才欲望有了明显的提高 ,渴望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推动…  相似文献   

16.
赵宇星 《山西青年》2022,(18):184-186
学风,通常指学习的环境、氛围、风气。是高等教育培养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优良的大学学风也是大学生能否掌握知识技能、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当前,在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构建良好的学风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强国人才、促进大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调查梳理学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学风构建的实然,并寻找对策,讨论构建大学生学风的应然,从而为学理界后续研究高校如何构建优良学风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所处的地理区位和环境,对学风建设影响颇大。因而需要针对高校的不同类型,探讨其学风建设的特殊性。文章在对湖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风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培养和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重视青年学生的组织发展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党员在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班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自身不成熟容易迷失于网络、传统的教风和学风受到较大冲击,高校学风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以高校学科型学生党支部为切入点,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沟通平台,打造朋辈互助和师生互动平台;利用新媒体创新组织生活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组建学科型党支部网络监督小组等三个方面,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校大学生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时尚。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考研,帮助学生考研,优化高校考研服务,在高校成立考研兴趣小组,以此来加强和促进学风建设。本文主要探讨考研兴趣小组的成立对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校成立考研兴趣小组的可行性和现实性,重点阐述考研兴趣小组成立的目标、定位、方式、结构,并论述考研兴趣小组运作的几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