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当前我国的民生现状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
刘桂芳 《学理论》2011,(3):22-23
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具有时代性、动态性、范围性、基础性、层次性、扩散性、心理性、政策性、群发性、急需性。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把握民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且是个法律问题,用法律手段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和历史依据.需要我们制定和完善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法律,促进公正执法,完善民生权利的救济途径等,以进一步促进民生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相关联的立法方向大致包括制定和完善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法律、加强民生问题的执法力度、完善民生问题的法律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确立民生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事关民众利益,涉及到民众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公正,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民生问题通过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供给,个人更无力解决,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目标。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凸显在于政府责任缺位造成的公共服务缺失。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2011观察家年会”于2011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会上作演讲。  相似文献   

7.
张铭 《理论探索》2007,(6):134-135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而民生问题则与社会公正紧密相关.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但是要将民生这一问题真正落实.尚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重教育公平,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夏燕 《党政论坛》2009,(22):54-54
新加坡:每户只可以买一套组屋 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买得起住房,新加坡政府对居民购买“组屋”经济适用房实行免税优惠措施,如购买三室以下组屋,出售价格常低于半价,对购买四房组屋的价格约降15%,对购买五室的,则稍有优惠。对于那些实在买不起组屋的居民,政府将其分为困难户和特困户,这些人各占居民总量的10%。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以来,广大基层单位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涌现出一大批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先进典型。近期,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群众思想工作案例选编》一书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在此撷取其中两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柳钦 《民主》2007,(7):5-7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尚书·五子之歌》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它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业》突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将解决民生问题摆到党和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这不仅因为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同时要以解决民生问题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2,(2):38-39
缓解市内交通拥堵问题上下班挤车难是市民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到任后不久在微服考察市内交通时有深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李克胜  张品彬 《求知》2007,(7):43-44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来,民生问题在全党全国上下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所提议案、提案、建议的重点同样集中在民生问题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民生”作为主题词,引起了政界、学界由衷的热议。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主张来自对传统文化中民生思想和国际视野下民生理论的继承和超越。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共建与共享双向促进、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渐进式中国式民生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在政府职能定位与绩效考评上,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重;在纵向管理体制上,确保不同层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在横向部门关系上,构建解决民生问题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在民生解决机制上,实现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合作。  相似文献   

15.
对“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不要肤浅地认为只是为了强调一种姿态和口号,我们应该懂得,这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6.
公共物品及公共物品问题的研究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民生问题的实质是公共服务的解决。从公共物品问题的解决思路出发探析民生问题的解决办法,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从解决公共物品问题关注公共物品的配置的思路,可以得出民生政策的完善是民生问题解决的重要保障;第二,从解决公共物品问题需要关注公共物品的供给的思路,可以得出民生体制的完善是民生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第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创造"民生之车",使社会成员有"便车"可搭。  相似文献   

17.
陈一航  周紫阳 《学理论》2013,(12):19-20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生、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民生问题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如低就业、教育均衡、房价高、看病难、交通堵塞、城市基础设施质量等,已然这些问题已成为人们平时关注的焦点。城市进程中民生问题呈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民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2)
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因为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所以一直是国家兴亡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深化改革的历史起点上,党和政府要比以往更加"着力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社会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只有这样,"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9.
柳李仙 《学理论》2011,(36):39-40
民生问题不仅是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问题,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关系。而要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地了解我国民生问题的伦理属性和道德实质,需要充分认识我国民生问题的当代内涵、民生问题的伦理意蕴并找到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道德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及其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权利贫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贫困的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立法不完善,其政治参与成本较高且条件比较苛刻。因此,解决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就要加强有关政治参与立法,使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为扩大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政府支持系统,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能力和素质基础;健全社会组织,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