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09,(2):47-49
30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的序幕,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得中围的农业生产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局限性,尤其是土地以户为单位经营的局限性开始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对上饶市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上饶市农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饶市农村开始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十五年来,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深深感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以家庭为基础分散经营的生产模...  相似文献   

3.
延伸与扩展:乡镇民主的启动与突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主跟随利益走.中国的改革是从微观开始的.整个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主要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分户经营,建立健全家庭经营制度.家庭成为利益主体,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人身自由支配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认真研究和探测其变化趋势,努力把握它的发展势头,对于我们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积极主动地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及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变化剖析与问题探测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发生了变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生产队不再是农村的基本细胞,“包产到户”使每一农户不仅是生产单位,也是基本的经营单位,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且也是思想教育的基本单位,这就必…  相似文献   

5.
一、设置村级政工员的由来地处楚雄彝族自治州成昆铁路线上的广通镇是滇西门户,以其特有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滇西物资交流、集散、转运中心,全国各地客商云集。尤其是1992年11月成立经贸开发区以后,广通逐步形成集农业、工业、商贸为一体的较发达乡镇。全镇共有9个办事处,118个行政村,30159人。有794名党员,33个支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由过去的大集体变为以家庭生产经营占主体的形式,使农民在农村基层的宣传、组织等问题上,产生了诸如“包产到户,不要干部”、“各家经营,不要党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了以户为基础、集体经营为依托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主要形式。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农村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3卷370页)根据邓小平同志这~农村改革战略构想,文山壮…  相似文献   

7.
论对户服务     
以面向一家一户为基本特征的“对户服务”,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根源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家庭成了我国农村基本的生产单位。而千家万户又千差万别。家庭经营中不同的经营方向以及主要由资金和劳力多寡、劳动力素质高低所决定的经营规模和生产手段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一层次上的生产活动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局面。我们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运用对户服务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一家一户开始,为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方便。然而,过去六年间尽管各级农村工作干部在推动农村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适应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在逐步向前推进。我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过十年的探索,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格局已初步形成,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1978年,我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搞起了“大包干”,引发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秩序的一系列变革。农民群众不再满足只拥有经济自主权,还要求改革上层建筑,拥有政治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1983年至1984年在全省农村普遍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这种群…  相似文献   

9.
为“一进一出”创造生长点韩长赋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家庭联产承包开始的。十八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农村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也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新的起点。几亿农户是中国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韦英思 《桂海论丛》2007,23(1):27-29
“党群致富联合体”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处于高度分散状态的情况下,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有效载体,对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村改革的三大步温家宝指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农村改革近30年来,我们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这一步改革,主要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步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合作社:欠发达农区完善经营体制的希望所在杜裕富,寇明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确立了今后几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其中之一是加强村级经济合作社建设,完善经营体制,把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和农户承包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增...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是稳定农村的治本之策。它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特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主要内容。这四项内容又分别形成子系统,逐步形成了包括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和村规民约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体系。荣成市...  相似文献   

14.
李孝 《前沿》2005,(9):280-28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它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因而,有关这一领域的任何一项研究成果,对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无疑都将起到促进作用。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喜平教授发表的《中国农户经营系统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这本专著,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深厚的理论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中国农户经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户经营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首先,在《中国农户经营系统分析》这部著作里,作者对中国农户经营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王业频 《群众》2000,(2):37-38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亿万农户逐步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分散的经营主体迫切需要联合与合作。针对这一新情况,东台市的干部与农民群众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组织创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党组织领导方式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琳 《长江论坛》2001,(4):20-23,37
我国农村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农村政治民主和社会稳定.村民自治制度是目前唯一适合我国农村政治发展现状和政治承受能力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是实现农村政治发展目标的物质载体.它要求党在领导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在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保证党的领导体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与整个社会结构的发展达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论现阶段农村管理体制中乡政与村治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首先,农村社会的组织系统由过去“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垂直管理系统转变为“政社分开”后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系统。不仅党和政府的职能相对分开,而且党政组织不再直接管理经济。实行集体经营的集体组织和实行家庭经营的家庭单位在经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农村第三次革命。安徽省是全国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而滁州市来安县又是安徽省的试点单位、1999年,来安县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去年滁州市全市进行了税费改革。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税费改革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谈“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功能陈日武第一:渗透功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就成了最小生产单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家庭生产由计划指导,变成市场调节。每家每户都必须去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来进行生产,这就给家庭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老...  相似文献   

20.
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钟用洪农村改革以来,我省农业有两个增长高峰期。第一个增长高峰期是1980年至1984年。这个增长高峰期主要是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