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一方面在人们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中,德治不仅有法治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法治的实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伦理根基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德治必须以法治为根本保障,否则它将是软弱的,不能长久的.  相似文献   

2.
新型道德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标志之一.本文主要从树立、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体系几个问题着手,对当前存在的道德滑坡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型道德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标志之一。本文主要从树立、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体系几个问题着手,对当前存在的道德滑坡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瑾菁  曹腾觉 《求实》2002,(11):14-15
“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国方略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总结。“三个代表”作为“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理论基础 ,是保障“以德治国”顺利实施的思想前提、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也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以德治国,吸纳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以德治国的合理内核,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充实了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丰富思想道德内涵。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也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这对推进我国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既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赋予它新的内涵———即把“为人民服务”渗透到人们思想与各行各业中去。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在我国现阶段,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紧密结合,笔者从四个方面对之结合的必要性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优秀文化传统、时代内涵、法治基石三个方面对以德治国思想进行价值分析,以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以德治国”思想的内涵 ,以及如何实施“以德治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传统德治的具体方式是修已以安百姓、举贤才和教化,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渊源于传统,根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体现在从严治党,聚精会神地抓党建,培养德才兼备的"四化"领导干部队伍,造就"四有"公民和不断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官德”是社会道德的核心 ,是有效行政的基础 ,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内在屏障。加强“官德”建设 ,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施“以德治国”的关键。加强“官德”建设 ,当务之急 ,是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官德”体系 ,激活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机制 ,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 ,实现领导干部“有德可依 ,有德必依 ,失德必纠” ,并以此推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以德治国"的双重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包括行德政而治国和施德教而化民两个内涵.前者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后者是指用新型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全体社会成员做社会主义新人.以德治国重在教化,要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教育,同时也要坚持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之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觉地实践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党治国之策,其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备受世人关注,它是我们党在治党、治国思路上的新理念、新发展、新飞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政权与民众的互动关系为考察基点,指出"德"是中华文化中对政权形态进行意义评价的重要标准.文章通过对政权的"德政"形象,施政的"为德"行为,民众与政权的"同德"心理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德治"行为,才能真正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达到民众与政权同心同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瑞安 《求实》2002,(12):29-30
作为社会控制模式 ,法治并不是唯一的。由于道德和法律具有不可替换的互补功能 ,任何时候 ,“法治”与“德治”都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因此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对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完善治国体系 ,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不但要提出系统的道德规范,而且要使这些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规范转换为内在的良心,使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这种道德规范的转变和深入人心,靠什么?靠先进文化。这对于坚定民众的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觉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以德治国"思想的阶级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长期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将"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对比,阐明"以德治国"思想的无产阶级性;对"以德治国"思想提出的背景研究,阐明其时代性;对"以德治国"思想的来源、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充实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的探讨,阐明其实践性;从"以德治国"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研究,阐明其长期性.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论述、"理论创新"的要求、"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以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的先后提出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五"大之后深入丰富和发展基本治国方略的心路历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就要从根本上思考"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治党治国都必须凝聚人心,理论创新就是新形势下治党治国的内在要求,而"以德治国"则是这一内在要求的必然结论.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和道德缺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对青少年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首先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需要加入道德教育的实践成份,以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灌输与实际效果脱节导致道德品质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品德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出现了问题,表现为只注重道德观念和品德意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与之相辅相成的实践和体验教育;而所实施的实践教育又与所倡导的观念相脱节,未能达到期望的效果。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若干年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