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在论述民族利益问题时,一贯重视把它同国际利益与任务、在国际范围内同其他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合法利益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开展为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与进步而斗争。罗马尼亚共产党根据民族利益与国际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制定了自己的政治路线,并为贯彻这条政治路线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因此,它不仅把加强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各个民族与各个国家的国际团结看作是一条原则,而且也当作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解决当代人类最重大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印辉 《理论探索》2006,(2):133-136
在全球化时代,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对每个国家的经济自主决策、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民族产业保护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任意干涉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主权,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独立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各国尤其是传统民族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等等;另一方面,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并未改变,并通过各国国家主权的平等让渡,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一定的深化,构成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并形成了发展原则、平等让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等一系列新的国家主权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世界性潮流的今天,一切生产要素均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一系列超国家、超民族的因素不断出现,但这决不意味着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丧失。如何在充满风险的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利益,这对作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代表的一国政府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经济全球化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国际法的基石,是主权国家维护民族权益的保障;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主权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已发生重大的变化,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非常现实和强烈的挑战,对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探讨,使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走出传统,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韩瑞 《理论导刊》2014,(4):109-112
冷战结束后,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迫使我国政府对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进行全新的理论思考,产生了"新安全观",为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国参与非传统安全国际合作机制的目标在于确保自身和周边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国在参与周边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时,应该遵循国家主权基本原则、平等协商原则、权力自我约束原则以及优先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权原则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础。人权是人类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尊严和价值不断提升的结果,是国家主权的最后来源。人权与主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国家主权原则没有过时,国际人权没有否定国家主权原则。不能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相似文献   

7.
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我们党的决策能否贯彻人民利益原则,也即能否使党的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关系着党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人民利益原则在党的决策中的地位、作用和贯彻等问题,值得反复强调和深入探讨。一、在党的决策中贯彻人民利益原则,是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和决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强调在党的决策中贯彻人民利益原则,是因为人民利益原则在党的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否坚持贯彻人民利益原则,关系着党的决策的正误成败,因此必然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人注目地明确地提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的概念命题。他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分解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将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提并论。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人民利益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人民利益的背离和侵犯。江泽民同志对人民利益构成要素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角度 ,论证了国家主权与人权、民族自决权的关系 ,认为国家主权是一国国内人权得以真正实现的前提 ;民族自决权是一种相对权利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以后 ,它的实施必须考虑其他相关国家与民族的利益 ,必须以尊重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为前提。所以 ,无论是人权的实现、保护 ,还是民族自决权的行使 ,都要首先尊重国家主权 ,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权利,即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目前,国家主权正受到全球化、新干涉主义和民族自决三个方面的强有力挑战,并受到侵蚀。全球化和新干涉主义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权构成威胁的外部性强制力量,民族自决则是对一个多民族主权国家的主权发起强大冲击的内部性挑战力量。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建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一、全球化:传统国…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的争论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新思潮的一种突出表现。特别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高于主权”,抛出“新干涉主义”。中国理论界与西方学者在国家主权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在引介西方传统主权理论及其当代表现的同时,国内许多学者就国家主权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现综述如下:一、关于国家主权的内涵(一)基本内涵说。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国家主权仍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国家主权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属性。在对内方面,国家主权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基础地位已是当代国际政治学者和符国政治家们的共识.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军事外交也不例外.所谓军事外交,是指主权国家的国防部门及武装力量旨在增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尤其是国防安全目标,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进行的交往、交涉和活动,是一国对外关系和总体外交的-个重要方而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该国国防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对一国而言,其军事外交的基本目标,无疑在任何时候都是要维护本国的围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意义燕补林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体现了坚持祖国完整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回顾历史,展望现实与未来,民族利益与文化传统都要求中华民族大家...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科学地回答了在新时期推进对外经济合作的原则、方向和路径等重大问题,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开创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格局。这是"中国智慧"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和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内在特质,是中国履行崛起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社会制度内在本质的和平属性及对外战略的选择,从而决定中国对外政策的性质及走向。国际社会正处于发展、变革、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是国家制定对外关系的重要考量与基本依据。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崛起大国从未遇到的复杂国际局面,为此中国经济上的优势如何转化为战略和政治上的优势,怎样有效地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如何保持与外部世界总体积极和谐的关系,思考未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战略调整和转型就成为一种基本逻辑与理论期待。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可以列举出许多来。这里我提出两个问题,我认为这是当今重大的理论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一、关于全人类利益与阶级利益的关系问题戈尔巴乔夫在《改革和新思维》一书中指出:“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就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全人类的价值或利益?全人类和益与阶级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承认全人类的利益或价值高于一切,是不是否定阶级利益,否定阶级斗争,否定用阶级观点看问题?这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修正主义?这不论在苏联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戈尔巴乔夫在这本书中明确指出:承认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这并不等于否认阶级斗争,用阶级观点看问题”。“阶级斗争仍然是划分阶级的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世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给定前提、深层基础、重要领域和价值指向。日常生活世界的特殊性决定了面向日常生活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遵循利益实现与利益整合相结合、自发生成与自觉灌输相结合、肯定与否定相结合的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制度化、人格化、大众传媒化路径深入日常生活世界从而实现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伞化时代,国家主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国家主权观念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理性审视国家主权,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国家独立,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在宪法中的精神,它贯彻在宪法的始终,是在宪法制定过程中遵循的根本方针和准则,也是实施宪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从世界范围看,宪法的一般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既体现了这些原则,又体现了中国特色。其中,“人民主权”原则作为宪法的一般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具有形式意义的宪法原则,而在我国宪法,这项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人民主权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人民主权作为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不同于资产阶级宪法的“人民主权”。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固有的自主处理其  相似文献   

20.
论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理论探讨》2004,1(5):75-78
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关系,是我们党近年来反复强调的重要问题。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统一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是领导干部科学的价值取向。党的领导干部自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