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是阿拉伯语Masdjid的意译,意为“叩拜处”,即礼拜安拉的处所。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对清真寺有不同的称呼,唐代时称“礼堂”,宋代称“礼拜堂”或“祀堂”,到元、明时称“清真寺”、“礼拜堂”。  相似文献   

2.
一、怎样防止“骑抢”?“骑抢”就是指犯罪分子驾驶摩托车抢劫、抢夺过路群众背包、挎包或挂在脖子上的手机、项链等行为。防止骑抢的方法有:1.在路上行走时要尽量靠在便道的内侧,将包背在靠里侧的肩上,如背包的背带较长,可以左肩右斜或右肩左斜地背在肩上。2.手机不要挂在脖子上或明显的位置,尽量放在包里、兜里或嫌疑人不容易发现、不容易抢到的位置。3.项链尽量不要露在外边,特别是夏天衣服单薄,女同志外出尽可能不带项链等贵重装饰物。4.在行走时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如发现骑摩托车的可疑人员尾随,特别是两名男青年骑一辆摩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学者长期忽视的北魏地方偏裨都督和州、郡防城都督作了揭示。前者是都督诸州军事下面的具体领兵军职 ,后者是州、郡兵的直接指挥官。本文又论证了某一都督诸州军事领兵的最高数量在十万以下 ,其兵员主要由羽林、虎贲等中央军和轮番服役的“蕃兵”构成。州、郡防城都督领兵数应少于都督一州、一郡诸军事所领的兵 ,前者隶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朱斌 《传承》2010,(13):19-19
<正>1945年6月22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给行政院发电文称:"着自本年十月一日起,全国一律改为靠右行走。"《古礼》曰:"道路男子由右,妇女由左,车从中央。"唐代则有车辆靠右行驶的规定,"以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皆周法也"。但这些规定并没有普遍实行,也不具有延续性。真正意义上的交通规则的产生是汽车出现之后。  相似文献   

5.
王献军  苏丽萍 《新东方》2009,(11):24-26
黎族自称为“赛”,而在古代的汉文典籍中,则有“骆越”“里”“蛮”“俚”“僚”等各种称谓。唐代后期,“黎”这一族称开始出现。到了宋代,“黎”这一族称固定了下来,成为海南岛上黎族专用的名称,其他称谓基本上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潜入海洋深处一直是潜艇远航训练的拿手戏。然而,具有海下“蚊龙”之称的潜艇兵,如今却事故频发。2000年8月13日,俄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参加北方舰队演习时沉没,  相似文献   

7.
帝王之师与“归隐山林”的完美结合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常常有出世和入世之想.他们最崇高的理想是以“帝王之师”在政治上大展鸿图.成就一番人间伟业.然后功成身退,“弃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将相而不为”,归隐山林修身养性。可惜,绝大多数的人无法达到这种境界。从春秋时期一直到唐代.  相似文献   

8.
聚焦成都     
构建西部战略高地  四川省省会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世纪之交,人类迈进新的千年。西部大开发吹响了进军号角,成都市委、市政府2000年6月向1000万市民发出“成都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号召,成都开始迈出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 富饶的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中央,两千多年来它的名字从建城时起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只是唐代时因出产锦缎闻名曾称“锦城”,因富足而称为“天府”。现辖7个区4个市8个县,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100…  相似文献   

9.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  相似文献   

10.
“清真”的起源在从南北朝到宋朝约800年间,“清真”一词只是在文人笔F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幽美的环境。宋朝词人周邦颜自号“清真”。他的诗词集称《清真词》。唐代还有“清真渊”、“清真烟月楼”等地名。唐宋U后“清真”一词始与宗教相联系,因宗教都自...  相似文献   

11.
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我们的军队中就有了“兵妈妈”这个亲切的称呼。这些被称为“兵妈妈”的女性,把满腔的热情和博大的爱倾注给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这是一群战士和两位“兵妈妈”的故事。“兵妈妈”与“兵儿子”之间的情谊虽不足以感动天地,却足以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2.
法号与道号     
宗教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自生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和道教。凡脱离“尘世”,出家为僧尼、道士者,便不再称原来的俗名,而由师父另起名字,佛教谓之法名,道教则称道号。 取法名有几种情况:一是佛教徒受戒时由授戒师所取,亦称“戒名”;二是信教者剃发为僧时由师父所取,这是最常见的;三是僧人出师时由师父所取,如藏族僧人学完所学科目  相似文献   

13.
人在倒霉时最清醒。胜利时容易冲昏头脑。拿破仑在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骑在马上狂妄地大叫:"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而兵败滑铁  相似文献   

14.
“如今蜀道不再难”,我从“辉煌的五年”成就展四川馆第一条板标上读到这句漂亮的话,不禁怦然心动。这句话.是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唱(蜀道难)中演绎而来,它形象地概述了今日四川的面貌,并以此为展览的由头,既勾勒了四川五年成就的骨路,又描画了五年成就的血肉。金秋9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划委员会等联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的五年——十四大以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展”,使来自中央、国务院60多个部委和全国对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团一展风姿。进北京展览馆大门向西,穿过有“民族长廊”之称的西藏…  相似文献   

15.
嘉峪关     
在列车即将驶入嘉峪关站时,凭窗便可看到一掠而过的嘉峪关城楼。远远望去,嘉峪关城楼成四方形,孤立地矗立在荒漠上,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大漠孤城和烽火狼烟,联想到当年吐鲁番满速尔兵屡屡进犯的铁骑扬起的滚滚尘埃,只有到了这座关城的建成,才彻底阻止了满速尔兵血腥和蛮横的进犯。因此,嘉峪关素有“边陲锁钥”和“河西第一隘口”之称,更不愧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天下第一雄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法院里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 以前为了表示其是人民的勤务员、公仆, 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称“审判员”,而不称“××官”。后来为了与世界上的先进理念接轨,表示审判人员之间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制定了法官法, 将原来的“审判员”改称为“法官”,并在法律上将法官分为若干等级。法官法不仅规定取得法官资格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司法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法官队伍,而且法官的晋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参加一定的培训和考试。也就是说,在我国,介绍某位法官时只能称其为×××法官,至多称其为几级法官×××先生。  相似文献   

17.
徐焰 《现代领导》2014,(6):43-43
从1949年春进入中南海开始,周恩来便是中央领导人中最忙的一个.当时被毛泽东等人比作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则称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自称“只是一条小毛驴” 1940年代在延安筹备“七大”时.周恩来因坚忍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条小毛驴。”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最近看了一些不同时期出版的关于党的历史的书籍,其中关于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职务的称谓很多,比如有称“总书记”的,有称“中央主席”的。请问,这些职务称谓是怎样变化的,能否作一个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裘玉珍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关于中央最高领导人的称谓曾有过多次变化。 党的“一大”称最高领导人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二大”、“三大”通过的党章则明确称之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四大”党章改称为总书记,“五大”、“六大”也这样称呼。这期间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1931年6月被捕叛变)、陈绍…  相似文献   

19.
侗族的族称     
侗族自称为Gaeml,有的地方读做Jaeml或Jeml,自称一致 ,含义相同。在湘黔桂之通道、黎平、三江的三县交界一带 ,侗族内部还有Jaemlaox、Jaemljaox和Jaemltanx之互称。与侗族相邻居住的水、壮、仫佬、毛南、布依、仡佬、土家等民族 ,对侗族的称呼均与侗族自称相同。相邻居住的苗族和瑶族分别称侗族为tai31 ku435,皆名从侗族自称。由于侗族及其先民历来居住溪峒 ,唐代及以后史籍还以“峒 ( 同山、洞 )蛮”或“峒民”泛称。宋代始有专称 ,北宋时用汉字双音切记为“佶伶”(kei1 3lam35) ,南宋时变为“仡伶” (ke1 3lam35)。明代及以后 ,在历史…  相似文献   

20.
幽默·艺苑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制品,之所以称它为三彩,是因为这种陶器的釉色可呈现出多种色彩。“三”是虚数,泛指多色。又因它始创于唐代,故称之为“唐三彩”。在唐代以前,我国的陶制品都是上单色釉,自唐开始,才有了黄、白、绿三种釉色并用。洛阳的唐三彩釉色,除黄、白、绿三色外,还有蓝、赭、褐、紫色等。第一种颜色受铅釉流动的影响,又有深、浅、淡的层次变化。陶匠们把施釉技巧和装饰手法结合起来,形成唐三彩釉面斑驳淋漓的艺术效果,所以,唐三彩以其釉色的灿烂绚丽在众多的陶器制品中格外受人钟爱。历代人们之所以不惜重金购买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