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克·普雷韦尔是法国20世纪著名诗人、电影编剧。他的诗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有如诗歌领域中一股清新的空气;此外,在其简洁生动的语言之下,往往还蕴藏着丰富的生命哲理。本文试图通过雅克·普雷韦尔的诗歌《在花店》,来分析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义桅 《美国研究》2022,(4):9-29+5
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从理念到现实,彰显中国的学术自信与学术自觉,也引发国际学界的关注。近年来,西方理论创新不足,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抬头,全球国际关系学开始流行,激励了本土化、原生性中国理论的兴起。在数字/生态文明时代,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超越中国崛起思维,切实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观、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未来观,充分发掘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创立人本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华学派,才是正道。  相似文献   

3.
赵鸣 《法国研究》2014,(1):22-30
《美,这个怪念头》是反映法国当代哲学家朱利安在比较美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一部作品,其中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东西方对于"美"的不同理解。在对中西最重要的理论著录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整理、归纳和比较后,作者认为以不同方式建构的美学系统实际透露出的是两种文化在词源意义和哲学思维上的本质分歧。本文是在细读此书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分歧点进行的述评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研究在今天我们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一门学问,然而它真正的确立实际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建立的条件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本主义和现代化以来新的知识体系和大学机制。在法国文学史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圣伯夫、丹纳和朗松是三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完成了文学批评从个人经验的审美向知识体系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吴建广  王思瑶 《德国研究》2022,(4):107-123+128
若将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托签订的滴血盟约置于西方文化史框架中进行解读,血盟就成为神性—自然的传统性与魔性—人本的现代性之间的分界线,在《浮士德》诗剧中就表现为“与神订约的存在”和“与魔盟约的存在”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浮士德误以为,脱离了神性—自然秩序就能够获得光照思潮—人本主义意义上的自由。然而,他既没有独立,也没能自由,自由只是他作为现代人徒劳追求的幻觉。他脱离神性—自然秩序之时,就是陷入魔性—人本主义之日。因此,浮士德追求自由的过程始终有魔性相助,借助魔性力量无限扩张式的自由追求便是歌德《浮士德》指向未来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6.
以阿洛依修斯的名字得到波德莱尔和马拉美赞赏的《夜晚的加斯帕尔》的诗作者迄今湮没无闻。这位拉丁民族的诗人更似日耳曼民族的后裔。我们可以在 E、T、A 霍夫曼的那些深受可怜的加斯帕尔惠爱的短篇故事里感到这一点。然而,雅克·路易·拿破仑·贝特朗却于1807  相似文献   

7.
东亚奇迹:国际机遇与儒家文化了磨合陈乔之西方学者曾经断言,由于儒家思想笼罩,东方不能工业化,迈不上现代化之坦途,但是,曾几何时,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重新崛起,“四小龙”继日本之后跻身于新兴工业化行列。东亚式现代化之成功,令西方学者惊叹不已。现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东方绘画艺术在西方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东方热”兴起的同时,流传于中国和日本的“吴道子入画”故事也在欧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现代美学的阐释框架下,“吴道子入画”成为重新审视艺术审美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象征,由一则浪漫化的艺术故事演变为一个带有现代美学特征的中国母题。欧洲艺术史学者对“吴道子入画”故事内涵的重新建构也启发了文学家。酷爱绘画艺术的作家黑塞在《我的传略》中将这一故事与“人的心灵发展史”结合起来,描摹了西方现代生活中人与社会之间扭曲的主客关系,对理性权威与西方现代文明提出了怀疑和否定。“入画”作为与现代文明相对的审美象征被赋予拯救功能,推动黑塞笔下的主人公进入“精神的第三境界”,在艺术世界中达到了主客统一的超脱化境。  相似文献   

9.
德国木偶:历史与现状丁言昭1、德国木偶简史西方各国的木偶史大多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德国也不例外。有人认为,德国的木偶是由亚洲经过欧洲南部、罗马传到德国来的;也有人认为,德国的木偶不是来自东方,而是来自南方。在德国众多的收藏室、博物馆的档案中,可以找到许...  相似文献   

10.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4,(11):16-19
<正>现代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今天回望过去,过去成为历史,未来回望今天,今天也已成为将来的历史。风从东方来,设计界正在吹起一股中国风。满满的中国元素:白墙、漏窗、瓦片、榫卯……既让人瞬间回想到历史上的中国,又和现代的生活没有违和感。一言以蔽之:国风也可时尚。新中式设计: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新中式设计”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它既是中式的,又不完全是传统中式的而是东西方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宋黎磊  戴淑婷 《德国研究》2022,(4):47-65+125-126
在安全化倾向的影响下,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越来越多受到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和价值关系中的安全要素约束。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领导力的竞争中,美西方国家正试图以技术发展军事安全能力,并从规范、制度、权力多个方面保护人工智能技术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安全,隐藏着一定的泛安全化风险。欧盟倾向于将中国视为长期竞争对手和安全风险对象,尽管在经济领域与技术全球治理领域双方具有合作共识,但对技术主权的保护仍是影响科技合作关系走向的重要变量。针对美西方通过泛安全化维护科技体系优势地位的行为,中国提出科技安全是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应尊重并关照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持续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相似文献   

12.
贾颉 《法国研究》2013,(4):77-82
传统文学理论重视作者和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读者这个群体。接受美学则开始重视读者这个概念,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审美维度。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同时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也正是由于这一观点的提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读者这一角色开始被理论家重视。本文尝试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作品《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这篇小说在中国和在法国的接受情况,接受差异,以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佐藤春夫的中国题材作品《星》是以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传说"陈三五娘"为框架改编而成的,该作不仅寄寓了佐藤春夫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阐发了他的"东洋"美学。文章通过《星》与"陈三五娘"故事原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该作对"陈三五娘"故事做出3处改动,从中可见,第一、佐藤春夫的中国趣味仅仅是他的亚洲意识的载体;第二、东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成为他的中国观的认知基础;第三、他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西方近代主义的认知模式评价中国、判断价值优劣。由此可见,"中国"在近代日本历史上被严重地符号化乃至意识形态化,成为近代日本知识人试图对抗西方文明入侵,实现自我认同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4.
西方对中国最大误解集中在文明型国家和共产党中国上,最担心中国崛起会打破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和普世价值神话。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工业文明向数字化文明转型之际,中西竞争进入社会制度、治理模式的同质性竞争层面,从全球化核心技术、标准、规则乃至全球化体系本身延展开来。为此,讲好中国作为一种文明而非民族国家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作为文明型政党的故事,是赢得中西叙事之争的前提。在中国国内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观,在国际上倡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消除和平、发展、治理和信任的赤字,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人类共同价值观是赢取叙事之争的关键,也是解决人类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美叙事之争的目标不是赢,不为争,最终还得消除中美间的误解和隔阂,化解双方意识形态分歧,展开中美和全球治理对话,凝聚中美共识,寻求中美共情。  相似文献   

15.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中俄关系的强烈质疑和诋毁,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认知层面的极度线性思维方式和强烈的意识形态取向。本文对中俄数百年交往史进行了梳理和研判,认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摆脱了近代极不对称形态和冷战时期高度意识形态化的、高水平的、正常的互动机制。这一定位不仅是对西学中缺失中间层次的“有限论”和“威胁论”的必要矫正,也是对极化的“西方主义”的批判。中俄关系的深化与扩展对欧亚大陆的稳定和繁荣而言不可或缺,也为国与国、不同文明之间预防、掌控和处理危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作为范式的俄罗斯形式主义在概念内涵上已经超越以往学界的认识定型,具有哲学方法论性质,可被界说为发生在俄罗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俄罗斯形式主义范式由"形式主义文艺学流派"、"形式主义语言学流派"和"形式—功能主义"三大流派构成。在哲学层面分别呈现为"形式美学"、"结构美学"和"功能美学"三种基本特性,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美学思想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7.
一绪论 "气"是东方人的意识,是自然观、人文观、艺术观的渊源,是代代相传且生生不息的基本观念.过去,对以自然观和人文观为中心的"气"有很多观点,而对于"艺术之气",即在美学认识框架内对"气"具有的意义或相关性却很少进行深入的考察.在此,试以美学范围内"气"的涵义为中心,在艺术性的认识框架内揭示气的作用、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文化圈的构筑与韩中关系金弘明一、现阶段的西方统治文化历史上曾存在过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圈。但是,东方圈这一独特而传统的文化群体在西方优越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压下屈服以来,一直沦落为西方文化圈的边缘地带。而西方文化圈是以犹太—基督教文化作为源泉,...  相似文献   

19.
李璞 《法国研究》2014,(3):62-65
相对中国出版的诸多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法国文学史》而言,法国出版的由法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学内容丰富,需要作者知识广博。但20世纪下半叶问世的雅克?班巴诺的《中国文学史》却按文类不同,并大体以时间为序,介绍了中国历代知名的作家作品和法国乃至英美汉学界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认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俄罗斯被描述为一股试图颠覆西方国家的力量:它不择手段地干预选举,在西方社会播撒不和谐的种子。在这个想象的图景中,俄罗斯破坏民主制度,支持破坏性势力,它的阴影笼罩着毫无戒备的西方国家。这已不再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冷战斗争,而是向最原始的权力政治的回归。但是,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吗?弗拉基米尔·普京是否打算削弱西方国家来实现他所谓的目标,即在俄罗斯周边重建某种后苏联时代的"大俄罗斯"帝国联盟,以此来削弱大西洋权力体系,并破坏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本文就俄罗斯正试图重建对西方的苏联式挑战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来考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动态,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俄罗斯真实而非想象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