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傲慢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大多数人肯定自己的聪明,仅仅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愚笨而已,但有少数人不仅认为自己聪明,更认为自己聪明绝顶,与众不同。自认为聪明绝顶、与众不同的人,往往矜夸傲慢,目空一切。  相似文献   

2.
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一定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管别人的人,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情绪。这句话富有哲理,值得深思。在生活中,管不好自己情绪的人并不鲜见,一些同志心理自我调节不好,一些同志喜欢把情绪带进工作,一些同志动不动恶语伤人等等。那么,如何管好自己的情绪呢?  相似文献   

3.
在—个单位工作,弄不好可能使自己成为—个多余的人。如果成了多余的人,那就离下岗失业不远了。除非自己真正不想再在这个单位工作下去,谁也不想使自己成为用人单位中多余的人而被迫离去。那么,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呢?  相似文献   

4.
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 对人才具有强大磁力的郭广昌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最大的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相似文献   

5.
论人本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润丁 《湖湘论坛》2002,15(4):23-24
所谓人本原理,在管理学中是指现代科学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进而提高管理功效,实现预定目标。简而言之,人本原理的基本涵义是:“人的因素”第一。其中心理念有二:其一,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了解人、研究人必须从整个人着眼;其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有他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他自己的痛苦与快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本原理对人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感情、价值等内在心理状况,以及此等内在状况之所以影响自己行为表现的原因。这一点我们…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2,(2):56-56
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让人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咯噔”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不说,还叫别人莫名其妙,常常被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但又渴望与人交往。在人的身体里常常经历着两个不同自我的战争:一个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7.
资料卡片     
天平的砝码气量小快乐少狭隘即人们常说的“气量小”、“小心眼”。对一些细小事情、闲言碎语,在“气量大”的人看来根本无所谓,可“气量小”的人往往就会生上好几天的闷气。别人相互间讲句悄悄话,“气量小”的人便以为是在讲自己;别人心里不高兴,脸色不好看,“气量小”的人就疑心是对着自己来的。在行为上,狭隘性格的人交往面窄,一般只同与自己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气量大小是同一个人的人生观密切相关的。一个胸怀宽阔、豁达大度的人,就不会为个人的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同时…  相似文献   

8.
守望的青春     
有些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另一些人,为了家庭苦苦守望。她们都用自己最朴实的情感,去守望着爱人,守望着家,度过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9.
欲要人爱必先爱人樊作礼“欲要人爱,必先爱人”,这是老百姓总结出来的一句颇有哲理性的大实话。在我们周围,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只埋怨别人,不埋怨自己;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只求别人爱自己,而自己却不爱别人。一旦自己的“一厢情愿”没有实现,心理就极不...  相似文献   

10.
《时事报告》2013,(2):39-39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此语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要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能理解别人。孔子全面总结了前人的道德遗产,并身体力行地进行了几十年的道德实践,建立了广爱天下人的“仁学”体系。他认为,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人格,所以既要自尊,又要尊人;既要通过奋发努力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事业有成的人,又要帮助别人成为道德高尚、事业有成的人。  相似文献   

11.
陈文学 《政策》2002,(3):56-56
人的生理构成大体上是一样的,但人在社会上、在历史上的作用却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人的学识、能力以及素质不同,当然还有机遇。这就像一块电池,充电的多寡决定了能量的大小。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无论自己的知识能力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水平,人们总在提醒自己,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时代变迁是无止境的,人的自我学习、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也是无止境的。这种自我学习、自我充实、自我完善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充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784年9月,康德在回答德国《柏林月刊》“何为启蒙”的问题时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思想启蒙就要启发和激励人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智,把人从恐惧、迷信和盲从的混沌状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人的个体意识,使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自我负责、真正自由的个人。“勇于运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敢于认识”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3.
这种人最怕被别人看扁自己的能力,所以从不肯把工作分派出去或是与人分担。这种做法常会给他们的同事造成挫折感和被排斥感。一般来说,这种人都属于完美主义者,他们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这么怕被人看扁的原因。这种人很难克服他们自己内在的心理障碍,不过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在适当的环境里学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把工作更多地分派给其他人来做。  相似文献   

14.
张国庆 《小康》2010,(4):116-116
聪明的人,总会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古老西藏,有个叫爱地巴的人,年轻的时候,每次生气或与人起争执时,他都会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5圈。  相似文献   

15.
墨菲  羊宇 《现代领导》2004,(5):45-45
我宁可自己所有的事情都遭致失败,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以求事情的成功,因为我对如今十分入时的虚伪美德深恶痛绝,没有一种比它更卑鄙、更无耻。这种卑躬屈膝的恶习,用一种假面具来伪装打扮自己,不让别人看见其真实面目。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已学会了背信弃义,他们不得不说假话,说过的话也不讲信用,而且也不会遭到良心的谴责。心灵高尚的人不会掩饰自己的思想,而是敞开心扉,让人看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至少这一切都充满了人情味。  相似文献   

16.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9):60-60
只要世界上有一个饥饿的人,就像我们自己在饥饿;只要世界上有一个贫穷的人,就像我们自己在贫穷。  相似文献   

17.
孔庆荣,出生于1928年6月,霞浦人。他虽然已至耄耋之年,但依然挺直腰背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生中虽身兼多职,却坚称自己只是一个“文化人”。  相似文献   

18.
不要贪婪     
在新一年到来的此刻,我的心里十分真实地涌动着这样一句话:“人,不要贪婪。” 这句话,我不仅在讲给自己,讲给家人,讲给自己身边亲近的人,也似乎渴望着讲给我们共在一个时光中生活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人。  相似文献   

19.
礼仪知识     
《今日浙江》2007,(3):59-59
智者说一个人要愉快,就要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问你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河南省宜阳县人民检察院,有这样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恪守着“诚实守信”这一诺言,而且常常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周围的人,被宜阳县检察院全体检察干警誉为“文明诚信的标兵”这就是宜阳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科副科长刘俊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