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建边区参议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实现了由苏维埃代表大会向参议会制的过渡。参议会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主制度的指示,并参照国民党中央政府关于建立地方民意机关的原则设立的。它既是边区的民意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在延安举行了第一届参议会,到会参议员146人,会议一致通过了林伯渠主席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于1939年1月在延安成立,1947年3月19日至翌年4月22日暂驻绥德。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6月14日,边区政府和边区参议会由延安迁至西安。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宣告结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从成立到结束,共历时11年零2天。参议会制度的实行,为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政权,完成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西安事变后,我党为了团结抗战,于1937年2月将陕甘宁根据地政权由苏维埃制度改为抗日民主制度。5月,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是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其首府延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它是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指导中心,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为了发展边区的民主,在1937年普选了参议员,1939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宣告成立,并举行第一届会议。到会议员145人。听取和讨论了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关于边区政府的施政报告和各部门负责人的部门工作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通过了12项重要提案和6项边区单行法规,发出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告边区同胞书》。大会选举高岗为边区参议会议长,谢觉哉为副议长,林伯渠等15人为边区政府委员。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并选出高等法院院长和9名参议会常驻议员。大会于同年2月4日闭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其领导的政权里设立了人民参政机构:陕甘宁参议会。这个参议会,也可以说是建国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雏形。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于1938年1月在延安成立,由原边区预备成立的议会改名而成,是边区人民参政议政的机关。根据1939年《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等有关规定,边区参议会经普选、直选产生,拥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督促“、“检查“、“弹劾“等权力。因此,边区参议会不仅是边区人民的民意机关,而且也是边区最高权力机关,已初步具备了建国后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抗日根据地参议会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称边区)的参议会,是各边区的人民代表机关,也是行使边区立法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主要职权有:选举和罢免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府委员和高等法院院长;监察和弹劾边区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的公务人员;创制及复决...  相似文献   

6.
考史为据,民国时期的重庆市参议会历经时间应为民国二十七(1938)年九月二十六日起至1949年12月3日止。鉴于历史原因,民国时期的重庆市参议会(含临时参议会)的资料比较分散,主要藏于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市档案馆、北碚档案馆等。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征收救国公粮的政策依据,蕴含在中共中央、边区党委(中央局)或西北局的相关决议决定、宣言或纲领之中;法理依据来自边区参议会通过的基本法性质的施政纲领或政府制定的关于人权、财产权的法规条例。边区的救国公粮征收机制,建构在政策与法理依据上,表现为政府法令与政党动员相配合、行政机制与动员机制相适应、突出动员机制巨大推动作用、鼓励农民自愿认缴的显著特征。在边区征粮运动中,动员机制发挥的功效远大于行政机制,为坚持抗战到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德国议会经过三读而通过的法案,还需经参议会审议和总统签署后方成为法律。故而,对德国议会立法程序的研究和说明若止步于议会的三读而忽略参议会审议和总统签署两个阶段便显然是不完整的。但是,参议会审议阶段(含随之而来的议会与参议会协商过程)和总统签署阶段并不是议会立法程序中的两个阶段,因为参议会、总统并不是议会的组成部分。而是与议会相并列的两个宪政机关。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是将这两个阶段作为德国议会立法程序的尾声而予以说明。一、参议会对法案的审议(一)参议会对法实的审议权德国基本法第五十条规定:“各州通…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斗争需要逐步形成的。它是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长期经验的总结,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之中,并为群众所拥护的政权组织形式。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就,如采用适合群众要求的各种选举形式;在政权建设中坚持"三三制"原则;实行"精兵简政"政策;以及建立参议会的会议规则和提案制度等。其中关于参议会提案工作的某些经验,对于今天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审议提案是会议的重要内容。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先后召开过三届四次大会。每次大会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为完善的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组织形式,行使议决和立法职能,树立民主权威;畅通诉求,表达民意;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改进工作;教育民众,锻炼民众的民主能力,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合法性,推动了边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民主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11.
《云南人大》2009,(1):16-19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代表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机构最早是从苏区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开始是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后经过抗日战争时的参议会制度,建国前后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过渡,到1954年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面对这一制度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3,(9):152-152
1937年10月5日的延安,有人报告陕北公学,在河边发现了一具女生的尸体。陕北公学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报告,陕北公学女生刘茜与“抗大”第六队队长黄克功一同外出一夜未归。“抗大”政治部迅速将此事报告给边区司令部,边区高等法院及边区保卫处等介入此案。调查很快有了结果,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1月6日,对年届60岁的李鼎铭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在延安大礼堂参加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二届参议会,并根据当时老百姓负担重的实际情况向大会提出一个"精  相似文献   

14.
精兵简政 极其重要──毛泽东和李鼎铭蔡祥淦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在延安大礼堂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工人、农民、干部、战士和党外民主人士。毛泽东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就是要团结全国一切抗日力量打倒...  相似文献   

15.
《春秋》2021,(5)
正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的前身是1927年6月在济南建立的中共山东省委。从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建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到12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撤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战工作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鲁南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8年春,鲁南大地上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虽然在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但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  相似文献   

16.
从实际出发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范例蔡康志抗日战争前夕,活跃在桐柏山区的中共鄂豫边区省委,面临着如何处理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的关系,如何从实际出发执行统一战线路线的问题。当时的鄂豫边区,是河南省委遭破坏后放1935年夏,由失去领导关系的豫南、鄂豫边区两地党...  相似文献   

17.
徐佚 《政协天地》2010,(2):73-73
元月12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之后,我国诞生的又一家以少年儿童为救助对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相似文献   

18.
地方税收也是国家税收李学军,刘中安从1994年元月1日起,我国将原来的地方财政包干制向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基础为目的的分税制过渡,开始实施新税制改革。到1994年7月左右.全国税务系统基本完成了机构分设工作、通过分设,各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相...  相似文献   

19.
正1944年3月6日,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派陈云同志为西北中央局委员并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该办事处政治部主任"。陈云在边区领导财经工作为打破经济封锁、巩固根据地建设、稳定边区金融体系、维护一方安定团结、加速生产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治理整顿边区棉盐市场,打破对外贸易封锁。  相似文献   

20.
在太行区公安局的日子□赵仲作者简介赵仲田,男,1922年1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隆尧县。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战地动员委员会协理员,抗日区政府助理员,太行冀南财经学校、华北财经学校、晋冀鲁豫边区干部学校指导员、教导员,太行二专区公安督察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