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8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学党史重走抗战路”活动,奔赴山西,先后走访了定襄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平型关战役遗址、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村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等抗战遗址和纪念场馆,重温抗战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太行精神,光耀千秋。3月31日,清明节来临之际,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组织干部职工赴武乡革命老区进行抗战史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上午,全室干部职工来到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秋至1940年底,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就驻扎在这里。其所属机关、部队住在周围的村庄。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罗瑞卿、陆定一、何长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召开了多次重要的军事、政治会议,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武乡,这里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当年的武乡,不仅有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抗日军政大学等高级领导机关驻扎,而且先后有8个旅(纵队)31个团在此生活战斗,可谓村村都有八路军,户户住过子弟兵,老一辈革命家戎子和曾称之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当年在武乡住过一大批后来很有影响的人物,习仲勋的夫人齐心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12,(16):F0003-F0003
2012年4月8日至14日,福建竹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市、县党史十部赴山西开展“学党史重走抗战路”活动。通过参观阿河头地道战遗址、武乡八路军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百刚大战指挥部旧址、平型火战役遗址等抗战旧址,重温抗战历史,实地接受了一次牛动的党史教育。  相似文献   

5.
魏国运 《学习导报》2011,(16):42-42
1938年,我所在的八路军总部司令部决定成立一个党支部,我被选为支部委员兼党小组长,朱德总司令被编在我们小组。 第一次开党小组会时,我没请朱总司令参加。一是因为我觉得总司令工作非常忙,不能干扰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林。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八路军(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从1937年9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到1940年春离开山西返延安,在太行山地区领导华北抗战近3年时间。3年间,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转战五台、盂县、寿阳、昔阳、和顺、榆社、武乡、沁县、沁源、安泽、洪洞、沁水、高平、浮山、屯留、襄垣、潞城、黎城等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首《太行着感》正是他遭战太行,打击日寇的真实写照。敌后撑持不…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张55年前的奖状,上方正中是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烘托一颗红五星,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分列两边,上面写着:"兹有江培明同志在解放福建过程中为人民立下功绩,业经评定为叁等人民功臣,特此颁给奖状以资鼓励。"是由兵团司令叶飞、政委韦国清、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副参谋长陈铁君署名的。当年我18岁。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一”前夕,省国际经济贸易信息中心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团员专程赴太行山革命老区,瞻仰了黎城县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旧址和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并在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使全体党团员上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课。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当年在太行山革命老区最大的一个兵工厂。为创建和保卫这个厂,许多八路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在这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了让全体党员体验当年八路军的艰难历程,中心党总支组织大家吃住在黄崖洞附近的山村里,自带粮水,徒步上山。大家头…  相似文献   

9.
1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的相互辉映间.处处都有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一处处革命文物.一处处故居旧址,都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不凡历程……  相似文献   

10.
正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位于晋、冀、豫三省要隘,东出邯郸,西达太原,北上阳泉,南下长治,易守难攻,有"晋疆锁钥,山西屏障"之称。八路军总部机关于1941年7月从武军寺村移驻上麻田村,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才离开。这期间除重大的作战行动做短期战略转移外,八路军总部机关一直在麻田驻扎。当时麻田为八路军领导华北地区抗日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生活和战斗在这  相似文献   

11.
正崇义县上堡乡上堡街有一处朱德旧居——万和堂。这里是朱德所率南昌起义军余部经大余整编后编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旧址,它见证了当年朱德率部途经这里进行整训的光辉历史。经过90年的风雨沧桑,朱德旧居已如"垂暮老人",静静回味着往昔峥嵘。买卖公平1927年11月7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来到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初来上堡时,人生地不熟,虽然赶走了土匪,但当地百姓由于受尽了兵乱的痛楚和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博采》2005,(10):22-24
朱德喜欢下棋,那小小棋盘上举棋若定、运筹帷幄的风云“战事”,是他人生常态和人品风格的生动写真。与老乡下棋不忘宣传抗日道理八路军总部驻扎在山西武乡砖壁村时,朱德在紧张的工作和战斗之余,经常和所驻村的乡亲们下棋,并利用下棋来做宣传工作。随部队来的许多援华抗日的国际友人当时住在村中央的李银元家里。朱德每次来看望外宾后,总喜欢和李银元“攻卒踩车”地“杀”一盘。朱德的棋着超群出众,全村找不出一个他的对手。他下棋非常认真,也十分投入,每走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走一步是一步,绝不随便悔棋,更不受观众胡乱指点的影响,总是稳扎…  相似文献   

13.
延安寻梦     
治安  王芳 《党风建设》2001,(11):20-20,14
在我许许多多的经历中,有一件最为难忘和值得骄傲的事,那就是曾经去过延安。在那里,我看到了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看到了周总理当年纺线用过的纺车,看到了朱总司令开荒用过的锄头……  相似文献   

14.
一条毛毯     
王小荣 《党史文汇》2001,(11):24-24
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中的朱德和周恩来的会客室里 ,陈列着一条伤痕累累的毛毯。毛毯上有一块约占总面积四分之一大小的白布大补丁 ,还有十几道用细针密线缝补过的刺刀洞。这条毛毯现在看起来已经很旧了 ,但它身上的补丁和刺刀洞却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起初 ,毛毯的主人是董振堂将军 ,参加红军后他发现朱德总司令和战士们用着一样单薄的被褥 ,想到朱总司令年龄大 ,身体不好 ,日夜为红军的建设操心 ,便将自己身边这条惟一的毛毯送给了朱总司令。朱老总带着这条毛毯 ,转战在中央根据地 ,跋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直带到延安。西…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7,(3)
正在资兴布田革命事迹陈列馆里,摆着一盏红军时期的小马灯。这盏灯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它伴随主人首义南昌,智取宜章,转战井冈……1928年7月,朱德率领红军攻打郴州,撤至资兴布田村休整,资兴独立团主动接应配合,并派突击队长黎龙恩组织布田人民夜以继日地给红军大部队做鞋洗衣、采药治伤、筹款运粮。红军大部队官兵非常感动,朱德在纪念南昌起义一周年大会上,亲  相似文献   

16.
对(行唐)上碑这个地方我不陌生,而且是很有感情的。抗战时期我在晋察冀边区打游击。那个时候就去过上碑,那个地方群众基础好,所以有时还在那儿住上一两天。直到1941年,我才离开晋察冀到延安,先在党校,后到八路军总部,1943年初经彭真介绍来到朱总司令身边。1947年随中央工委去上碑,算是第二转子了。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我看到当年朱德总司令亲手栽植的红星杨已长成参天大树……一棵树,站在那里一棵伟岸的红星杨站在那里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站在那里在这个阳光如水的午后以它独有的姿态同我会晤一棵树,朝我走来一棵树,就这么朝我走来它坚毅而豪迈的步伐故意踏出某种韵律和节奏在满脸皱纹的太行山深处在老区这个老得不能再老的山村以父辈和长者的亲切与我久久地对视目光同阳光汩汩深入让我渴望的心田无比温馨我命令我的灵魂和诗歌以中国最传统的礼仪给它虔诚地下跪并恭敬地叩三个响头哦,一棵树慈祥地站在那里一棵铮铮硬…  相似文献   

18.
光阴流逝,白驹过隙,匆匆间,我所敬重的朱德离开我们已经30个年头了。在我的一生中非常幸运的是能在朱老总身边工作了6年多,从而能够亲眼目睹他老人家的伟人风采,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我的教导,至今他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他的亲切教诲犹在耳旁。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既是领导人,又是普通一兵,对同志关怀体贴,是可敬可爱的长者。当年所见证的一切在我的记忆中难以泯灭,这种心情决非文字所能表达的……  相似文献   

19.
康克清,人们都敬称她为康大姐。她身为朱德的夫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可她永远把自己当作革命队伍的普通一兵。她和朱德生活俭朴、为政清廉、严于律己的有关故事在农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今天我向读者透露一个鲜为人知的康大姐和她娘家人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夜深了,累了一天的渔民们,都早早进入了梦乡。有一盏渔火在风雨中飘摇,船上几个人正围着一个产妇,产妇疼痛得嘴里不停地发出呻吟声,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人们焦躁不安的心情终于平定下来。接生婆说:“是个带把的。”这个婴儿叫康昭任,一年后过继给没有儿…  相似文献   

20.
"是云南人民养育了爷爷总司令,如果没有云南人民,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朱总司令。"朱德嫡孙朱和平深情地回忆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