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虹 《世纪风采》2007,(4):27-28
提起名扬全球的畅销书《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知道,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当时第一个秘密寻访苏区的外国记者,深入陕北办区采访之后,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的红军领袖人物,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多达几十人,为中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真实及时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产生了广泛、久远的影响。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这部宏篇巨著里竟然觅不见当时在党和红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王稼祥的踪影。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事出有因的。这得从王稼祥在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的祝捷大会上负伤的事情说起。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10月,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了一本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书,书名叫《红星照耀中国》。仅仅一个月后,这本书就发行到了第五版,后又多次被多家出版社重印和翻印,从中国走向世界,拥有了亿万读者,成为当时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通俗读物。埃德加·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1930年,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1936年6月,斯诺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进入陕甘宁边区,他带着对红军和革命政权的许多疑问,想要"揭秘"所谓"赤匪"的真相。他是第一个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事实吹散了斯诺心中的疑团,真相征服了这位执着的记者,他为英美报纸写了一系列的通讯报道,轰  相似文献   

4.
<正>1936年夏,埃德加·斯诺陕甘宁苏区之行,及其《红星照耀中国》所创造的传奇,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有人说:“伟人背后,必有默默无闻,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海伦·福斯特就是这样一位站在斯诺身后的伟大女性。海伦·福斯特(斯诺为她取笔名尼姆·韦尔斯),1907年9月21日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律师家庭。1931年到中国上海,在美国总领事馆当秘书。  相似文献   

5.
6.
<正>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出版4个月后,由上海秘密出版机构——复社翻译成中文,并改名为《西行漫记》,于1938年2月出版。当时上海华界虽已被日军占领,但各界爱国人士不屈不挠,在租界内有一个文化界人士参与的“星二座谈会”,经常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地下室餐厅聚会,讨论抗日宣传问题。胡愈之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西行漫记》一书,提出翻译出版问题,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  相似文献   

7.
1931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机关报《红星》在江西瑞金创刊,张如心、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任主编.从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至1935年8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和险峻形势下,《红星》报出刊"长征专号"31期,准确及时地发布和传达党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中的重要指示、谋略决策、战斗指令,宣传、弘扬党的方针路线、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8.
9.
10.
邹艳 《湘潮》2020,(8):28-29
<正>"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在湖南红色档案馆珍藏的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中,笔者读到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领导干部原汁原味的描述,他说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12.
1936年,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寻求东方魅力走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之滨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在那里他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并考察了这块根据地的整个情况。一年以后,斯诺根据采访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美国等地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它旋即被译成中文本(当时书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又轰动了中国。斯诺的书以优美酣畅的文笔向世人第一次全面展现了红星照耀下的另一种中国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2):65-65
老一辈的中共高层政要、共和国的开创者和领导人,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是怎样面对和教育子女的?这在大众心中是个神秘而好奇的话题。有的人可能会想象,执掌政权的中共老一辈过的是何种的名门贵族生活,他们的子女又是怎样的“高门子弟”。其实,真实的情况和这些想象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来重读埃德加·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结合当前中央再次重审加强干部作风教育,感触颇深.这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让世界人民第一次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皆=所领导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5.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6.
1.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正式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之前,国内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发起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称为:"共产党".最初的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等.  相似文献   

17.
1.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正式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之前,国内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发起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称为:“共产党”。最初的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等。 2.第一个党的宣言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第一个宣言。《宣言》在中国树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为后来起草一大党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6月,31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北平燕京大学出发,经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9.
胡为雄 《党的文献》2017,(1):112-118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20.
吴婧瑀 《红岩春秋》2022,(10):32-36
<正>列宁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世界各国的工人相继唱自己的先进战士、无产者诗人的这首歌,并且使这首歌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