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点村”的治理一直是一道难解之题。近来。安徽省天长市针对“难点村”制定了“定标准、细步骤、重成效”的治理原则.并对9个“难点村”治理情况进行考核验收,确保“难点村”全面转化。  相似文献   

2.
陈国生 《中国民政》2011,(11):43-43
自2009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但“难点村”之所以成为“难点村”,既有主观因素,更有客观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域原因,“难点村”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建立“难点村”治理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巩固“难点村”治理成果需要做到四不“离”。  相似文献   

3.
莫纯轼 《广东民政》2009,(11):16-16
近年来,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高度重视治理整顿“难点村”工作,采取“直面问题、处置在前、攻克难点”的工作措施,着力治理整顿“难点村”端逢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虹五村是闻名还选的“台资村”,全村18家企业,其中就有16家是与台商合作的。自1992年该村成立了上海虹欣实业有限公司,同时成立了虹五村外商投资服务公司以来,他们以“人”为本,全力开展了为台(外)商一条龙的服务,使台(外)商企业与村公司领导紧密配合,几年来形成了一种你帮我,我帮你,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上的融洽,真可谓浦江同舟,情意浓浓“台资村”。无私献血情操高尚1992年就到虹五村投资的大黄河制衣公司的台商蔡守德,是一位忠厚善良、事业心很强的人…  相似文献   

5.
“躬于福地享高龄,人在晚年逢盛世”,这是惠来县葵潭镇青坑村敬老院大门的一副横批为“幸福晚年”的对联。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元旦期间,青坑村14位孤寡老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建成的敬老院。青坑村是一个偏僻山村,只有650户3600多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一些家庭贫穷的年青人一直讨不到老婆,到如今,村里有30多位60岁以上的“单身哥”,零星居住在祖辈留下来的土角厝,一直依靠民政部门的救济过日子。  相似文献   

6.
《群众》2008,(10):F0004-F0004
近年来,溧阳市以“村村创一品、品品兴一村”为主题,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方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显示了以下四个鲜明特点:一是有一个全市“大品”,即天目湖品牌,2007年,以天目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收入39.45亿元,全市冠天目湖品牌的工农业产品纳税销售收入10.2亿元。  相似文献   

7.
每到辣椒收获季节,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镇尚河头村的“夫妻车”使忙活开了。他们男人驾车、掌评、扛包,女人哈喝、付款、做助手,做起了收购辣椒的“买卖”。在这个只有650户、2050人的村子里,仅这样的“夫妻车”就有200多辆。每辆车一冬纯收入均不在5000元以下,多的高达四五万元。村民戏谑地说:“机器一冒烟,收入五六千,种上几亩地,一年顶两年”。尚河头村的“夫妻车”为何能够这么抑迎广大?简言之就是:有了集体这座“靠山”。近几年米,尚河头村依据本村实际.实施“饱肚子,满袋子”的富民工程。他们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前提下,大…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民发[2009]20号)部署和安排,我国于2009年到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三年“难点村”治理工作。三年来,全国共排查出来的13007个“难点村”都得到了有效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然而,从“难点村”治理工作实践经验看,“难点村”治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建立“难点村”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9.
佳秀 《今日浙江》2009,(7):44-44
2008年4月,嘉兴市秀洲区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让党员受教育、让百姓得实惠,提出了创建“远教村”的建设要求,即:远教人户率达到50%以上,党员家庭人户率100%,种植养殖大户人户率100%的目标。该区新塍镇潘家浜村率先行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当年就建设成全市第一个“光纤入户”的“远教村”。  相似文献   

10.
王平  江鹤  俞新美 《群众》2008,(10):51-52
海门市有个三星镇,被誉为“华夏绣品第一镇”。三星镇有个林西村,被称作“跨国经营第一村”。  相似文献   

1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浦北县北通镇平坡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利村”。2006年以来,该村党支部多次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宏也先后被评为“广西劳动模范”、“钦州市十佳村党组织书记”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韩晶 《群众》2022,(12):62-63
<正>宜兴市太华镇桥涯村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江苏西南“门户村”,也是无锡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由无锡市纪委监委结对帮扶。作为“第一书记”扎根山村一年以来,我和村委一班人走村入户,与村民朝夕相处。发展“红村经济”太华是抗日战争时期苏浙皖边区的革命根据地。记得报到第一站来到“红色地标”——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革命烈士后代指着桥涯合兴饭店的场景动情地告诉我:“桥涯村是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的重要部分,桥涯合兴饭店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宜南太华山区建立的秘密联络站,负责搜集转送情报。”“原来这就是桥涯村的红色基因!”我在心中默念。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6,(11):1-1
“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要求经济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村一品”正是适应这一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出席了在陕西杨凌召开的“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今年五月下旬,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在我省召开。这一系列动作,充分说明了发展“一村一品”,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滢 《半月谈》2004,(6):6-47
郑继兰在村里是个名人:这个叫“龙乜”的小村子坐落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大山里,上世纪90年代,这里曾是闻名全国的“拐卖村”。经它中转贩卖到全国各地的婴儿有100多人。郑继兰也参与过拐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郸城县委统战部把开展“百企帮百村”作为“同心工程”的重要内容,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百企帮百村”的五年规划。组织“百企帮百村”调研活动,全面了解近几年来全县“百企帮百村”活动总体开展情况、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厉正宏 《半月谈》2004,(23):24-25
记者最近在上海郊区青浦区乡村走访时发现。民主治村的“新政”正在农村基层积极探索。实践中,很多村的党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把关注民生、尊重民意、民主治村摆在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的内乡县两会期间,汤瑞丽、贾晓丽等10名委员提交了《关于扎实开展“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的提案》。为落实委员提案,县政协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明确了“以民营企业投资开发项目为主,实现村企共赢”的总目标,确立“3年内抓好100个联系村”的具体目标,建立了完备的村、企对接资料库,大力开展“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活动实现了村企互利双赢,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另一方面推动了农民增收,改善了村庄公益设施。  相似文献   

18.
李宁 《今日民族》2001,(5):30-32
宝华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境内,落恐尖山北麓,海拔1930米,村民大部分都是彝族,只有少数几户为哈尼族。当地的彝族称这个村子为“么底迷”,“么”指刺竹;“底”意为生长茂盛;“迷”为地方,意即竹林茂盛的村子。 村子始建于清代康乾年间,在此之前,今宝华村村民的祖先散居在大科寨、阿甲格、茶优、韦前等地。据说,当年先祖居住的这几个地方气候炎热,可产双季稻,但村民都不太适应炎热的气候,加之各方盗贼蜂拥而至,村民们常遭劫掠,难于安身。当时,今宝华村一带为密不透风的竹林,耕牛常跑到竹林附近吃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统一战线》2011,(5):34-35
近年来,广西自治区钦州市委统战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多、回报社会愿望强烈的优势,全面开展了“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40余个基层商会,以“一企多村”、“一企一村”或“多企一村”的形式,分别与全市45个村结成共建对子,实现了村企结对全覆盖,累计共建项目达到80余个,到位资金达8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20.
李雁红 《前进》2012,(1):18-21
“一村一品”最早由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颜先生提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村一品的理念已经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认识和接受,并成功地付诸实践。美国洛杉矶制定了“一村一品”节,印度尼西亚推出了“东爪哇一村一品”标记的咖啡。我国许多省份的情况也是如此:陕西省提出把“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