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中国的同龄人都知道,在1997年之前新中国的版图上,香港名称的旁边标有"英占"两个字.这是中国人民心中长期的隐痛.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历经两代伟人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完美地消除了这一历史遗留的隐痛.  相似文献   

2.
一个是世界伟人邓小平,一个是知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二人未曾谋面,却于患难中相互遥望、支持,惺惺相惜。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金庸,金庸成为新时期邓小平接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是什么因素促成这次伟大的会见?在武侠小说家的眼中,伟人邓小平又是怎样的英雄?会见之后香港政坛如何波澜暗起?本文将详情披露。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推动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使中华民族洗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历史伟人。对这两位伟人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一个长期的重要研究任务。目前研究这个问题的论著很多,各种观点至百花齐放之态。本文根据十五大精神,试从几个视点进行多侧面的综合比较,以期进一步客观地全面地揭示他们的历史功绩和理论贡献。一、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两个阶段第一个视点,也是首要的比较,即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对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来看,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王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从20世纪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角度,大跨度地观照了百年来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巨变,画龙点睛地勾画出了这三次历史巨变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人的关系。这就是:历史造就了伟人,伟人又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当我们以后人的眼光审视中国百年来的三个伟人与三次历史巨变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三个伟人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推动中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最熟悉、最亲切的伟人莫过于邓小平。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邓小平逝去不久,他的业绩和精神还正在被及现代的人们;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介绍伟人时不像从前受很多限制,尤其是对伟人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往往讳莫如深,至于伟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更是从不顾及。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伟人英勇无畏的战斗、一往无前的精神、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等,这些无疑是一个伟人的主要人格和品性,也的确是我们认识伟人所不可缺少的。然而,这些不过是伟人作为人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主要方面;但并不是伟人的全部,仅仅认识这…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您百年诞辰的日子里 我该献上一支怎样的歌? 历史记载着您的英名 人民评说您的丰功伟绩 世纪伟人——邓小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永远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胜利。毛泽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位伟人。但作为一位伟大人物,毛泽东到晚年为什么会犯下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大的错误呢?这实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毛泽东在整个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始终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巨大红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伟人是邓小平;在当今世界上,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首数邓小平。 在同一个世纪,在同一个国度,诞生两位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巨人,他们的确开创了中国的两个新时代。那么,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在北京,我们访问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副社长周志兴同  相似文献   

9.
吴为山 《党建》2014,(9):10-11
正《党建》杂志约我写一篇为伟人邓小平塑像的文章,以文字记录我的创作感受,表达一个艺术工作者的缅怀之情。今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于去年下半年应中央文献研究室之邀为伟人邓小平塑像,以立于广安邓小平故居纪念馆主大厅。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表现邓小平同志,包括雕塑在内的美术作品非常之丰富。在他的故居纪念馆大厅立像,应当如何立意与塑造?选择什么时期的形象?姿势?动态?表情?尺度?以及以什么样的手法表现?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以及在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论,归根到底都是对这两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福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之一,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举办《世纪伟人邓小平》展览,以深切缅怀这位世纪伟人。该展览共分为4个部分,展出有关邓小平的图  相似文献   

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学习《邓小平文选》,首先必须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精髓。 早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用“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科学地、中国化地概括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在这一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党成功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但是,这一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纵观7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最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有二,即以1935年遵义会议为标志的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和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转折。两大历史转折得力于两位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也形成了两个科学理论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对于这两大转折的研究来说,要看到历史不是孤立的,就是在错误潮流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也有正确的潮流在增长,而伟人的创造,也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是科学真理,就必然在更多的人思想中得到共鸣和印证。如果从这些方面拓宽视野来考察这两大历史转折,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党史人物,这就是张闻天。本文仅就张闻天与两大转折的内在联系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举伟大理论旗帜繁荣社会科学事业山东社会科学院一代伟人邓小平和我们永别了,但他的英名、业绩、精神、思想却永久地载入了史册。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时饱含深情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如果没...  相似文献   

15.
从十五大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指出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五大报告回顾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指出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怎样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跨入21世纪,怎样把握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1990年3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对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新形势下农业问题的远距离观察被誉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第一次飞跃"的农  相似文献   

17.
何友良 《党史文苑》2011,(15):49-51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的日子里,余伯流教授十年前出版的史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北京和江西再版发行。该书的再版,是向党的生日的隆重献礼,是在节日喜庆中对党的两代领袖的深切怀念,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引人入胜而又难度极高的选题。从1927年汉口初识,到1997年邓小平去世,两位历史伟人相识相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美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邓小平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过10  相似文献   

19.
一、坚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个伟人最大的共同点。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毛泽东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典范,邓小平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当时我们党遇到了两个非常重大的现实问题:一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在有关邓小平的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方面,经过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努力,已有相当丰厚的成果。近读由孙占元主编的《邓小平的伟人品格与思想贡献》一书,感到该书以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相互贯通的视角作进一步研究,是有可取之处的。第一,该书的谋篇构思较为新颖,较充分地展现了邓小平的伟人品格与思想内蕴。该书通过导言,以简炼的文笔概述了邓小平的世纪伟人风采和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精湛运思。该书十六章的内容编排,首先突出了邓小平自喻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厚爱的思想情感;接着从邓小平的“三落三起”概述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