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农八师一四二团建安公司刘建明老人的绿色家园,那满园苍翠欲滴的绿色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门口庭院里种植的一畦一畦的“红提”和“飓风”葡萄已是硕果累累.令人垂涎欲滴。在葡萄的旁边.精明的主人又种上了大棚蔬菜,绿色的辣子、紫色的茄子、红色的西红柿在小院里分外惹眼。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闲置的房屋中那许多只洁白可爱的兔子,看到有人进来,全都扑到笼子边.咋叭着小嘴.扮出一副迎客状。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吉县东城乡上堤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专业村,每年西瓜种植面积达300亩,仅西瓜一项农民收入40余万元,精明的瓜农们又在西瓜地里做文章,种上一茬秋白菜,一亩地又增收500元。西瓜每年7月份就收获上市了,瓜地闲半年,有些瓜农就在瓜地里种上秋白菜,每亩地产白菜1500多公斤,收入五六百元不成问题,看到有利可图,村里的瓜农们都争相在瓜田里种菜,都获得好收益。“西瓜村”里白菜俏@陈晋材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俺种植的8亩葡萄要卖两个月,加入协会后,只负责按绿色果品生产要求去管理,销售的事由产业协会、产业联社已提前做好,价格也比以前高多了。”这是农五师八十九团—位红提葡萄产业协会会员说出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4.
西瓜兄弟     
记者随军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群众间流传着西瓜的故事。当地有李姓西瓜兄弟两人.每年每人种亩把好西瓜,这方圆一二十里地内.也只有他们兄弟俩种西瓜,因此大家就叫他们做“西瓜兄弟”。西瓜老大的地在村东大路边上.西瓜老二的地在村西南小路边上.  相似文献   

5.
蒋颖 《支部生活》2010,(8):38-38
在弥勒县新哨镇,整片整片的葡萄地随处可见。“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完成至今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镇里已经种植了4800亩葡萄。”新哨镇副镇长王海军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6.
1月8日采访陈国斌时,他刚从浙江温州回来,此行的目的是协助团场招商引资。他说,春节一过,那边就派考察团过来……近年来,“全国神农奖”“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兵团青年致富标兵”“劳动模范”等荣誉不仅映照出了这个36岁团场青年的花样年华,也映照出他不同寻常的创业之路。个头高大、面色黝黑的陈国斌还是小伙子的时候,挖过煤、种过地、摆过摊。1998年,善于思考的他通过市场调研,认准了葡萄会变成“黑珍珠”,便千方百计筹资10万元,引进了2万棵刚在全国果品鉴定会上获得一等奖的红提、黑提葡萄苗,在团里的帮助下建起了120亩葡萄园。2001年,陈国斌的葡萄园已产优质葡萄100余吨,个大、色艳、味甜的“绿色”葡萄西进独联体、南下广州、深圳等地,十分畅销,当年获利50万元。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4,(1)
茭白田养鱼、养鸭后,鱼、鸭觅食田间杂草、无效分蘖与茭白基部害虫,从而减轻虫害和草害,减少使用农药次数和用量。另外,鸭粪又是鱼的好饲料。农民喜称该模式为“一种二养技术好,亩增千元不会少”。垅畦式宽窄地栽培按畦宽1.2米、沟宽40厘米、深25厘米做好垅畦,将沟中泥土匀铺在畦面上,每亩栽茭白1000至1300丛。每亩挖2个长2米,宽、  相似文献   

8.
曹岩柏 《奋斗》2011,(6):49-50
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是全省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之一,也是牡丹江加快城乡建设、改善城市面貌、提升民生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建设洁净家园、绿色家园、环保家园、宁静家园、景观家园、秩序家园、健康家园、诚信家园、礼仪家园、  相似文献   

9.
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绿色屏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五个绿色”,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眼下,“书法之乡·养生印江”城乡大地上处处是“百姓富、生态美”的喜人景象:一个个农业园区如画卷舒展,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已见成效,战鼓声声的脱贫攻坚战役纵深推进,荒山变绿了,山村变美了,群众变富了.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坚持生态优先,“埋头深耕”生态文明建设平台,把绿色“血液”贯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经脉”,城乡绿色经济、绿色家园、绿色制度、绿色屏障、绿色文化更加凸显,一幅以山水为笔书写的绿色崛起画图正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1.
瓜农老郑家的西瓜苗出现“白粉病”虫害,他到农药销售商店买药。营业员向老郑推荐了一种农药,并向他说明了用法用量。老郑对西瓜苗施用该农药后,瓜苗出现停止生长等现象。为挽回损失,老郑对其中1亩左右的西瓜地进行翻种,翻种的西瓜得以正常生长和收成,但其余8亩未翻种的瓜地绝收。老郑将农药销售商告上法庭,要求销售商赔偿1.2万元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老人:幸福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个年轻人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城市“寻梦”;他们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身影在村口守望。这些孤独身影,就是他们留守家园年迈体弱的双亲。留守老人们在农村是怎么生活的呢?谁来关怀、呵护这些老人?  相似文献   

13.
如今种西瓜为了保墒、防草,除了在种植行上覆盖地膜外,种植行之外的畦面也会盖上稻草、麦秸或茅草。笔者受小型礼品西瓜立架栽培的启发,尝试在畦面上覆盖树枝,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增收效果,瓜农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4.
“晚晴之家”老人乐、学生课外辅导进网校、社区住户管理智能化……走进广元利州区南河街道石马坝社区.一股浓浓的“感恩家园”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5.
<正>永和乡地处湖南省衡山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67.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万亩,林地面积5.15万亩,下辖10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3.27万人,乡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以小水果种植闻名,素有“小水果之乡”的美誉,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强乡”,2020年该乡龙凤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永和乡百亩以上规模种植的品种有沃柑、冬枣、菁香桃、阳光玫瑰葡萄、红心猕猴桃、西瓜、香瓜等十余种,水果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年产值超2个亿,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琳琅满目的“小水果”日益发展成为强乡富民的“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从两亩发展到千亩,张家港神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卫东经历了20年的时间20年的酸甜苦辣都浓缩在一颗颗葡萄里,也成就了一个名闻江苏的“葡萄大王”.  相似文献   

17.
王世宏是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乡互助村农民。2001年入党,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靠刻苦钻研,掌握了葡萄栽培技术,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致富,永乐乡目前已发展大棚葡萄1万多亩,王世宏被誉为“葡萄大王”。  相似文献   

18.
燕赵大地上,古滦河下游有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农村都市”的村庄。远望林木葱茏,一座座典型的北方平顶砖石建筑掩映其间;400座神奇透明的白房子(日光温室),2800亩的果园,还有那50多万棵葡萄交织成的一张张遮天蔽日的绿色大棚环抱村庄。村内古槐参天,路灯林立,570座乡民院落鳞次栉比,错落有序地排成整齐的14  相似文献   

19.
农十四师皮山农场二连四排职工买买提·阿不都卡地一家,种植棉花、红枣、果园、胡萝卜、西瓜等农林经济作物,年收入约10万元。买买提·阿不都卡地2007年种植棉花25亩、胡萝卜21亩、红枣9亩、梨园6亩、西瓜3亩。光棉花和胡萝卜的毛收入就达12万元,再加上果园和夏天卖西瓜的收入,全年毛收入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8月8日,左宏兴带着他的拉运队在冷库门口忙着卸运葡萄,卸车、拉运、上库、出库、装冷藏车,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每天早上八点钟,左宏兴和他的拉运队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左宏兴是五师八十一团园艺一连职工,种植了15亩葡萄地,2012年,团场种植的1.6万亩葡萄陆续挂果,在葡萄仓储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脑子活泛的左宏兴和妻子一合计,找来了连队的10几名种植棉花的职工,组成了一支葡萄拉运队,专门装卸葡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