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适是始于“五四”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使西方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信仰自由主义的胡适,在三十年代却转向了对专制独裁的政治依附,这也是历史事实。八十年代的胡适研究,侧重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对胡适的自由主义政治观,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民主革命历史时期,曾此起彼伏地出现过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思潮。自由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既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也产生过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考察自由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命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仅就本杰明·史华兹教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下简称《严复》)和罗杰姆·格里德教授的《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简称《胡适》)所提供的材料发表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3.
1797年5月,法国革命家、平等派密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巴贝夫在英勇献身的前夕,十分自信地表示:“我确信后世的公论一定会宣布我们无罪并为我们加上花冠。”(转弓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第174页)历史已经证明,巴贝夫和他的战友的悲壮牺牲,他领导的平等派运动为社会主义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巴贝夫空想社会主义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学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称赞。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高度评价平等派是“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马恩全集》第4卷第339页),赞誉他的学说“经过彻底的研讨,就成为新世界秩序的思想”(《马恩全集》第2卷第152页)。这既是人们对巴贝夫和他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史上的“公论”,也是给这位社会主义先驱者奉献上的最好“花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胡适揭橥张扬“好政府主义”。本文试从其社会背景及其思想体系入手解析胡适这一政治思想。20世纪初期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糅合,形成了胡适这一时代孤独者的性格和思想。他终生坚持自由主义,服膺实用主义,崇尚实学,对社会现状并非消极对待,而是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关心和参与政治,“研究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他的政治哲学观是政府工具主义,主张“好人”———社会精英努力共建好政府,为民众谋福利。“好政府主义”的实践虽然失败了,但我们看重的是其历史价值在今天的一些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著名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他所提出的反对自由主义的光辉思想,对于克服革命队伍中的自由主义倾向,加强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夺取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重温这篇文章,深感它对于克服新形势下的自由主义,防止和平演变,加强党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胡适从关注政治到潜心思想文化启蒙,五四运动后他又从思想文化启蒙转向言论干政,且一度走到参政的边缘。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热衷政治之外,更在于当时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他试图用实验主义来抵制各种外来思潮。这种转变既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在五四时期文化人身上的焕发,也是《新青年》文人群体裂变的重要标志,更是胡适最终在政治上倒向国民党集团的远因。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自由思想张忠平胡适一生无党无派,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他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鼓吹自由始,至国民党离开大陆,在台湾被称为“男自由神”,留下许多令后人思索之处。自由与责任“自由”一般有三个含义:一为哲学的,即所谓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一为经济...  相似文献   

8.
随着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和政经形势的日益恶化,1948年底,国民党开始其撤退到台湾的行动.12月10日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1949年3月12日发行《中央日报》“台湾版”,同年5月20日由陈诚发布“全省戒严令”.8月1日在草山设立“总裁办公室”,12月7日宣布正式迁台.在此期间,两百多万国民党军队和其他人员涌入台湾,台湾成为国民党苟延残喘的据点.1952年10月,蒋介石的《反共抗俄基本论》在国民党七大上获得通过,“反共抗俄”,“反共复国”正式成为国民党“思想言论遵循准则”和基本政治路线.这一切,完全改变了台湾的政治格局和地位,同时,也附带地改变了台湾的文坛格局.  相似文献   

9.
吴根友 《新东方》2012,(1):6-10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之一,他努力发掘儒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相通的思想内涵,将自由精神看作是一切民族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认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创发了自由社会的人物。为了与现代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相区别,笔者将徐复观的自由主义思想称之为“文化自由主义”,其特征有三点:第一,他在将自由放在宽广的文化创造背景上加以讨论,使自由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从而构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对话的共通性的正面价值。第二,这种“文化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我的觉醒”或日“自作主宰”,凸显个人意识之觉醒。第三,这种文化自由主义不是不关注政治自由,而是把政治自由看作是文化自由的特殊表现形态,并将政治自由放在德性自由与知性自由的基础之上,使政治自由获得坚实的人性基础与知性的基础。徐复观的文化自由主义有其理论上的优势,但这种自由主义未能区分政治自由中积极与消极自由的不同性质,对于政治生活中个人权利的尊重与落实缺乏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自由主义是最近二十余年来西方政坛的主流政治思潮。这一新自由主义 ,既不是指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 ,也不是指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强调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 ,而是特指以“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为代表的一整套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英美右翼政府在七十年代末上台以后 ,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 ,从而引发西方世界二十年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本文试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当代霸权地位、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和“第三条道路”的关系、以及西方左翼对当代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进…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走私犯罪活动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漂移性等特点,建立缉私"大战区警务"模式,是新形势下打击走私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适应反走私实战需要,打破关区界限,统筹盘活业务、技术、装备、警力资源,更加有效地发挥缉私警察整体联动优势。要立足缉私"大战区警务"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找到模式在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以公安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缉私"大战区警务"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善"大战区警务"模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在军事科学史上首次揭示了具有最大普遍性的战争现象的实质,以及战争运动规律和战略指导规律的"秘密".这种"战争哲学"在当代人类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作用,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5—7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福建华侨史》编撰委员会、福建省侨办、福建省侨联、福建社会科学院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承办,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福建基地、福建华侨历史学会协办的"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本次会议共收到50多篇论文,其中,14位学者就其参会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随着欧盟政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各个时期,台湾当局都非常重视对欧盟的"外交",将欧盟视为继美、日之后的"重点工作对象",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推动台湾与欧盟实质关系的发展。从欧盟来看,基于经贸利益的诱因及对台湾民主化的认同,在"政经分离"的外交政策下,也有意加强与台湾的关系。本文试图勾勒冷战后台湾当局对欧盟"外交"的基本轨迹,探讨台当局对欧"外交"的主要形式,并分析推动台湾与欧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制约。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非常愤怒地列数了一些中国科学工作者背离科学道德的“七宗罪”:主要有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他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向“科学腐败”开战。 (《科学时报》4月15日) 平心而论,科学界的腐败与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16.
警察法上的战时概念,从报纸期刊到警务实践,其外延在规范演进中有扩大化的趋势。需要从认定标准的维度,根据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原则对“战时”概念予以厘定和规制。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因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进入的“应急状态”取代“战时状态”,明确规定“战时”应包括特别重大疫情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7.
War on Graft     
<正>Efforts to eliminate graft are off to a good start but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By Yin Pumin With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peopl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as been doubling down on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putting checks on the spread of undesirable work styles and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8.
War on Terrorism     
<正>A series of terrorist attacks in downtown Paris on November 13 left at least 132dead.The terrorist attacks dealt a heavy blow to the French capital and shocked the entire world.Landmark buildings around the world turned on red,white and blue lights to symbolize the French national flag and mourn those who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attacks.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 ,极端反共仇共的台湾蒋氏集团和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国家苏联被认为是不可能往来的冤家宿敌。但是 ,自 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 ,特别是 60年代末中美关系出现解冻迹象后 ,台湾和苏联便不断释放友善的信号 ,采取善意的举动 ,并多次秘密接触 ,试图以发展台苏关系来因应国际局势的变化 ,满足“反毛制美”的共同的战略需要。本文拟对从 6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近 2 0年内台苏双方互传信息、暗中交往的历史内幕进行揭露和梳理。一就台苏关系的渊源而言 ,首先举起橄榄枝的是苏联方面。整个 50年代 ,苏联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坚定地支持中国政府的…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之禁毒与美国外交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