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张秀枫 《政府法制》2009,(14):51-51
翻遍二十五史,一同打江山的副手大多是白忙活,最后不但没有好处.就连性命也难保。萧何能够当刘邦的副手,在官场上风光几十年,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当副手的高手。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对危害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隐蔽规则进行分析、批判时,便不难发现:盛行于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与官场的潜规则是紧密联系着的,或者说是直接相通的;不仅相通,而且是官场潜规则直接或间接地主导和影响着其他各行各业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1,(16):31-31
潜逃12年的赖昌星终于被遣返回国了。有人猜测,他的回国很有可能引发国内再一次官场“地震”。我对此倒不置可否。赖昌星在外12年,国内贪官照样前赴后继,贪腐花样层出不穷。一栋“红楼”,并没有成为贴在某些官员心头上的“镇魔之符”;而一个赖昌星,也未见得能绘出中国官场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祥子 《法制与社会》2011,(17):29-31
高调反腐,低调捞钱;一边以清正廉洁的形象示人,一边又千方百计地满足着自己的无边贪欲:在台上大讲廉政,在台下却大搞腐败;在桌面上高呼着加强监督、反腐倡廉的口号,在背地里却堂而皇之地走着“潜规则”路线,并借此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作为近年落马的众多贪官的代表人物之一,湖南湘潭贪官朱少中的“双面人生”可以说就是一出处处透着“精彩”的非常表演——深谙官场运行机制的朱少中们,  相似文献   

5.
吴钩 《政府法制》2013,(11):6-7
旧时商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官商,一是民商。所谓官商,乃是指具有官员身份或官方背景的商人;而缺乏官场过硬关系的民间商人,则为民商。  相似文献   

6.
王鑫 《法制与社会》2013,(32):67-68
涉众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体现在抓捕难、取证难、追赃难、协作难、处理难。对策包括建立专职侦查队伍,开展专项斗争;创新侦查机制,实行落地侦查;加强与电信部门的合作;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司法协作,打击跨境、跨国电信诈骗犯罪,抓捕境外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7.
论官场文化     
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完全可以把官场比作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就是官场文化。因此,我们研究官场文化,首先要从研究这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做起。  相似文献   

8.
刘飞 《政府法制》2012,(36):29-29
时下,官场小说非常红火。但凡描写官场上的鸡零狗碎或者阴谋诡计的文字堆成了书,总能卖得不错。这也难怪,现在有那么多当官和想当官的人,他们都是潜在的读者。写官场小说的人,不少都是官场中人,把自己见过、听过甚至想过的事情整理一下,就不愁没有故事。读者不缺、素材不缺,金钱自然也就不会缺。  相似文献   

9.
孟盛 《政府法制》2009,(12):8-9
权力虚化,管事与管权的割裂 在官场,有权没权取决于两个要素:是否掌握着“帽子”和银子。有“帽子”,即手中捏着别人的官位,这是掣肘下面的手段;有银子,即手中掌握充裕的资金,才能财大气粗。  相似文献   

10.
燎原 《政府法制》2012,(3):12-14
在同僚当中,肖桂围是个异类,他开博客、发牢骚、写官场感言,最近还联络了几百个全国各地身处官场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80后”,他们打算自费出本书,把各自的从政经历和感悟集中起来表达,名字就叫《“选调生”眼中的官场》。  相似文献   

11.
燎原 《政府法制》2012,(1):34-36
在同僚当中.肖桂国是个异类,他开博客、发牢骚、写官场感言,最近还联络了几百个全国各地身处官场的年轻人,大部分是80后.他们打算自费出本书,把各自的从政经历和感悟集中起来表达,名字就叫《“选调生”眼中的官场》。  相似文献   

12.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民谣里面听民声”,时下,有关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的民谣可谓不少,“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拍的,会拍的不如会塞的。”等等,将官场腐败讽刺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13,(23):1-1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用谄媚和讨好于谁,你玩你的,我活我的,两不相干,然后,两相安,岂不更好?然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享受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恐怕也是个奢望。因为中国的社会太在乎关系了,或说关系就是一切,关系就是生产力。比如,有关系,你的孩子可上一个好学校;有关系,你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有关系,你在官场可以占尽优势;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日,有则“官场新警示”甚是为人所推崇:“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出席会议不戴名表,基层视察不打雨伞,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对身在官场的人来说,乍看似乎颇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这些所谓的警示,只是某些心中有鬼之徒的小伎俩而已。要想堂堂正正、心安理得,可别被“官场新警示”闪了腰。  相似文献   

16.
弱势与强势     
阮直 《检察风云》2014,(21):33-33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弱势一族都植根在江湖,庙堂之上哪个不是强者?其实那是他没在官场混过,凡染指过官场者郜知道,官场的规矩相比于江湖(社会)那可是乘法对减法,江湖(社会)的规矩是对生人不对熟人,对台面不对台下,对对手不对朋友。江湖(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松散的利益关系,不双赢就分手。  相似文献   

17.
调适心理压力,一是靠自己,即转变观念、调整心态、释放压力;二是靠组织,即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人文关怀、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从领导干部本人角度,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放下,即看轻官场的“得”与“失”,正确对待名誉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磊 《政府法制》2009,(19):36-37
最近,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湖南溆浦环保局收钱进人超编4倍,每个岗位卖一两万》。报道称,湖南省溆浦县环保局只有编制20多人,却超编80多人;交1万元,就可进环保局系统工作。其他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超编现象……这则消息经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交1万元就可以吃上“皇粮”?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地的环保局局长却说“很正常”、“人员并不多,很合理”。正常在哪里?合理性又体现在哪里?在溆浦官场的背后,又体现出了基层政府怎样的官场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丘兆云 《检察风云》2013,(23):30-31
作为广州越讯公司总经理,汪君在商场、官场与情场上成功扮演了“干面姣娃”的角色:在与官员上床时,她一鼓作气做了长达12年的“铁杆二奶”:在寻求事业发展平台时,她赤裸裸地充当行贿者;当官员有了新欢后,  相似文献   

20.
古代官场波诡云谲、险象环生,多少文武名臣遭人陷害,不得善终,令人扼腕。涉足官场的人,防范风险是必要的,谨慎从事也很重要。但很多官员从消极方面吸取了前人仕途蹉跌的教训,或从此谨小慎微,或变得世故圆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