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动物。大熊猫蛔虫(Ascaris schroederi)感染普遍,据重庆市动物园调查,其感染强度为800~2000条,成都市动物园叶志勇等(1981)曾在一只大熊猫体内发现蛔虫竟达2304条,危害相当严重。熊猫蛔虫是McIntosh于1939年发现的,国内孔繁瑶等(1958)报告过熊猫蛔虫的形态特征,但有关该虫的生活史,尚未见报道。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熊猫蛔虫病,我们对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珍贵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肠道寄生蠕虫,由McIntosh(1939)定名为Ascaris schroederi,Sprent(1968),建立贝蛔属(Baylisascaris)以后将其改隶此属。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西氏贝蛔虫进行了研究。Kikuchi等(1979)做了西氏贝蛔虫成虫外形的扫描电镜观察;邬捷等(1985)做了虫卵的发育及部分生活史观察;杨光敏等(1985)做了包括西氏贝蛔虫在内的数种动物蛔虫的  相似文献   

3.
1983~1984年先后在绵阳、成都市郊(新都县)等地,用抗蠕敏对自然感染比翼线虫的发病小鸡进行驱虫。虫卵转阴率达100%,驱虫率为99~100%,并可驱除鸡蛔虫、鸡四角赖利绦虫、鸡异刺线虫等蠕虫。实践证明,抗蠕敏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理想驱虫剂。方法简便、用药量少、药价低廉,而且用抗蠕敏驱虫后的鸡食欲旺盛,生长发育良好,产蛋能力正常。  相似文献   

4.
1984~1985年在凉山州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中,发现肉鸽蛔虫(A.columbae)危害较为严重,其感染率为58.3%,感染强度为12.4(7~27)。严重者阻塞肉鸽小肠,患鸽十分消瘦。为了摸清国产丙硫咪唑对鸽蛔虫的驱治效果,笔者于1985年11月~1986年1月进行了本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药物:丙硫咪唑(Albendazole),片剂,每片含量50毫克,宁夏化工实验厂生产,批号850801。 2.试验动物:购自盐源县和西昌市,用漂浮法检查有鸽蛔虫卵,临床检查无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5.
鸡新城疫血凝抑制(HI)试验是观察本病免疫动态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微量HI试验方法(Beard等,1973;Auan,1974),同时对微量法中抗原浓度、红细胞浓度、血清和抗原的作用时间等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探讨(Matbrugh等,1978)。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展了微量HI试验方法的研究,如平板法(李跃庭,1982;刘尧服等,1984)、平板微量法(王泽林等,1983),但这些方法所使用的器械各不相同,所得的结果也很不一致,从而给制定统一的免疫标准、疫苗比较等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进行了鸡新城疫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标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1年赛鸽感染鸡新城疫病原禽副粘病毒1型(A/PMV-1)以来,此病先后发生于意大利(1982)、西德(1983)、英国、法国(1984)及葡萄牙、瑞士、瑞典、匈牙利和荷兰(1984),颇有横扫欧洲之势。非洲的苏丹和日本,亦有发病报道。近年,我国海关也从香港进口的鸽群中检出此病,已引起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的蛔虫各有其专性宿主,并引起特有的蛔虫病。常见的家畜蛔虫有猪蛔虫(Ascaris Suum)。鸡蛔虫(Ascarisda galli)、马副蛔虫(Parascaris equorum),牛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羊蛔虫(A,ovis)极为少见,在国内尚未见到详细的形态记述资料。我地87团种畜连,于1982年8月进行寄生虫调查时,从一只4月龄的羔羊体内获得24条成团寄生的大型虫体,其中雄虫有11条、雌虫有13条,经鉴定,确认为羊蛔虫,此在新疆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1976年以来,我们对传统的家畜扎骟法不断进行改进,并在我区部分县市试验应用。对1983年前用此法扎骟的525匹(头)大家畜情况追访,结果扎骟有效的489匹(头),有效率93%。从1984年、1985年的追访得知:在1356匹(头)用改进后方法扎骟的大家畜中,去势有效的有1352匹(头),有效率达99.7%。  相似文献   

9.
印度列叶吸虫[Ogmocotyle indica(Bhalerao 1942)Ruiz1946]属背孔科Notoco-tylidae列叶属Ogmocotyle,为寄生于动物小肠内的小型吸虫。Price(1954)在美国动物园小熊猫体内发现印度列叶吸虫。邬捷(1959、1960、1982)在国内的小熊猫体内首先报告印度列叶吸虫及其病例。叶钟灼(1984)报告在对一小熊猫尸解中,收集印度对叶吸虫18600多条。我们对小熊猫寄生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印度列叶吸虫等6种寄生虫,均为主要致病性寄生虫,因此,我们对印度列叶吸虫用吡喹酮进行了驱虫试验。  相似文献   

10.
经济指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土地面积(平方公里)190.注万33.4万618 51.4万2饥。万人口(1983年数字,万人)经济增长率(%)15,8081,4532504,9466,1062︸US :,’8叮..合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55年 1匀56年(暂定数字)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进口贸易额(亿美元) 195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3。82.6O甘价口3︸U尸5.一4.内西29 ZhU .百…6通﹃,O必︷左一9,.20甘几0 OkJ 28月才O口八︺OU6咋‘QU,上,里一 1l氏︺,.no司1八0 Qd内O八O6. 8.7.7.5.5.7.2. ,0 SCOtaOJ﹄匕OkJ…  相似文献   

11.
应用PCR SSCP技术和DNA 序列分析对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线粒体DNA(mtDNA)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弓首属的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及弓蛔属的狮弓蛔虫进行了种间比较。结果显示,犬弓首蛔虫种群内的pcox1 序列差异为2.72%,与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群间的序列差异为11.38%,与猫弓首蛔虫种群间的序列差异为11. 20%,与牛弓首蛔虫种群间的序列差异为10.40%,与狮弓蛔虫种群间的序列差异为11.48%;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群内的pcox1 序列差异为0.57%,与猫弓首蛔虫的序列差异为8.23%,与牛弓首蛔虫的序列差异为8.70%,与狮弓蛔虫的序列差异为10.60%。研究证实,犬弓首蛔虫不同地方虫株的pcox1 有一定差异,与同属其他种类及狮弓蛔虫的差异较大;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确为一独立种。  相似文献   

12.
(一)病史 大熊猫“蓉蓉”15岁,1983年来自成都市动物园,因饲养笼舍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曾发生过由熊猫蠕形螨(Demodex ailuro-podae)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经依佛菌素治疗好转后又复发相类似的皮肤病症状,再次用药未见效,经实验室诊断为由毛霉菌感染所致的皮肤脱毛症。  相似文献   

13.
自从Cabannes等(1955)用滤纸电泳法在阿尔及利亚牛中发现血红蛋白(以下简称Hb)有两种变异体以后,Hb的多态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目前,用电泳法已从成年牛Hb溶血液中分离出HbA、B、C、D、G、I、Khillari(Braend,M.1971),以及HbAx、HbCy(Abe,T.1970)、HbEMuk,(Khanna,N.O.1972)等变异体。它显示出牛种群内有着极其复杂的多态现象。证实它们中间存在着潜在的遗传联系。这些研究在家畜育种、系谱鉴定以及生态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有关牦牛Hb的多态性方面的资料甚少、青海高原牦牛Hb的多态性尚未进行研究。为了弄清青海高原牦牛的Hb的多态性特征及其与性别、地区(海拔高度)的关系,我们于1983~1984年对青海省贵德县、兴海县和达日县的牦牛Hb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SDS-PAGE和等电聚焦比较人蛔虫、猪蛔虫和犬弓蛔虫成虫蛋白组份。结果表明,人蛔虫、猪蛔虫和犬弓蛔虫分别有32条、39条、44条(SDS-PAGE)和42条、49条、37条(IEF)考马斯亮蓝染色带及4条、4条、7条(SDS-PAGE)过碘酸银染色带。犬弓蛔虫与人、猪蛔虫具有较大的差异;人、猪蛔虫则较相似,但亦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猪囊尾蚴匀浆(简称全囊虫匀浆或Q83抗原),做为免疫原、预防猪囊虫病,我们已探索四年。通过预初(1982)、筛选(1983)、指标(1984)和区域试验(1985)共在729头猪上观察其免疫效果。已肯定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和较长的免疫期限,无不良反应。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所见到的资料,本文拟就全囊虫匀浆做为免疫原的依据,对猪囊虫病的免疫效果,免疫应答反应的客观指标,免疫机理初探、实验性粗抗原虫苗和商品化虫苗的研制等方面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是大型线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各种牛都可被侵袭,对水牛犊的危害尤为严重。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近年来亚洲各国报告的感染率都很高,如泰国(1983)报道水牛几乎100%感染,马来西亚巴沙省农业部1970年年报水牛犊新蛔虫病十分严重。印度(1973)报告水牛犊感染率60%,此外,菲律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都有流行危害的报道。我国南方养水牛的各省流行亦极广泛,如四川、云南、贵州、江西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据乐山市农科所试验,用驱虫精对121头粪检猪蛔虫阳性的生猪进行驱虫,结果驱虫率和驱净率均为100%。我们于1984年在本县的红星、符场等19个乡,采用驱虫精皮肤涂搽的方法对犊新蛔虫进行了驱虫效果观察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驱虫精系乐山市制药厂生产,为无色透明液体,带醇味,每瓶100毫升装,批号840502。  相似文献   

18.
据咸阳市各县(区)普查,鸡蛔虫(Ascaridia galll)、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瑞利绦虫(Raillietina sp.)的感染率,分别为52.6%、93%、92%;兴平县的调查则分别为75%、83.3%、56.6%。由于此三种鸡蠕虫的混合感染,严重地危害养鸡业的发展,驱治混合侵袭鸡的蠕虫实有必要。为此,1983年9月25日至12月15日,我们在兴平县  相似文献   

19.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大熊猫蛔虫病的病原。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我们进行了感染小白鼠的实验,旨在了解西氏贝蛔虫在非正常宿主体内的发育情况及生存能力,为进一步研究自然界有无西氏贝蛔虫的保虫宿  相似文献   

20.
一八十年代开始,泰国农产品出口价格连年下跌,1985年上半年跌为七年来最低水平,工业制成品出口停滞,经济增长率1981年4.8%、1982年3.6%、1983年6.4%、1984年5.5%、1985年3%,工业增长率1981年6.4%、1982年4.4%、1983年7.3%、1984年6.7%、1985年—0.6%,1983年出口负增长。第五个五年计划(1982—1986年)目标没有达到,原计划年增6.6%,结果只增长5.3%。投资减少,政府与私人投资原计划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