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那一年,正是最青涩的年纪。是班里有名的坏学生,上重点中学完全是靠父母的关系来的,高一全校大排名,我排倒数第一。在一千多学生中排倒数第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经常和在一起鬼混的那帮狐朋狗友吹,他们没有上高中,有的去学开车,有的上了技工学校,还有的学会了吸烟喝酒泡女孩子,我和他们一起去打过几次架,被学校记了处分,父亲罚我跪下我都没有认输,是母亲的眼泪让我不再去打架,母亲说,你再这样就快进监狱了,那我怎么见人啊?  相似文献   

3.
父亲去世多年了,他那间房子没人再去惊动,很多资料和他用过的东西依然和原来一样,虽说时常有灰尘,但母亲和我也很少进去,总觉得父亲没有离开,还在那间屋子里,还有他苍老略有微弯的身影。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快到了,我想为父亲整理些那个年代遗留下的故事和资料。前些天,我翻开了父亲的老照片,有些发黄,有些残破,但依然可见父亲年轻时英武的身影,这身影勾  相似文献   

4.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7,(4)
2007年元旦,我逗母亲开心,假装采访她。老谁家电视台采访这位女士,2006年的您有什么好消息又有什么坏消息呢?母亲盘腿坐在床上看电视,听到我的问话,搬搬腿说,2006年啊,盘点哈?我乐,是,是盘点。好消息很多啊。一,我儿子评上技师了,第一名,每月有800块津贴呢!二,我姑娘买房子了;三,我也涨工资了,200多块呢,我可高  相似文献   

6.
风为裳 《新青年》2007,(1):12-14
1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把炒好的黄豆芽儿端上桌,就捂着肚子躺在了炕的一边。我叫母亲吃饭,母亲说:你们吃吧,我心跳得厉害。那是母亲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全家吃完饭,父亲抽了一支烟,问母亲要5元钱,矿上有人结婚,要随个礼份子。叫了两声,炕上没人答应,父亲有些火了,往起  相似文献   

7.
那时候,我大学毕业刚刚工作一年,工资也不高,我做出这个决定,不是没有压力,但是看到母亲谦卑而企盼的目光,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母亲浑浊的眼睛里涌满了泪水,她揽住我肩头,声音呜咽着说:“好孩子,你这都是代妈受的苦啊!”要给小弟买房子,不仅是因为母亲的要求,还因为小弟,小弟不是个健康的人。小弟小我两岁,母亲说他出生时其实是一个漂亮聪明的小男孩儿,眼睛大,皮肤白,3年前,我和母亲私下约定,由我出资给小弟买套房子。比我还漂亮。小弟3岁那年,突然发高烧,父亲不在家,母亲心急火燎地去村里的诊所找大夫,结果那个大夫用了过量的抗生素,小弟…  相似文献   

8.
父亲老了。 当我陪他从叔父灵堂回到房间后,他没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在沙发里,神情呆滞地仰视着屋顶上那盏昏暗的灯。望着父亲那满头杂乱的  相似文献   

9.
卫宣利 《新青年》2007,(3):10-11
她是在姑姑身边长大的。她5岁那年,母亲有了外遇。父母断断续续打了一年的仗,在她6岁那年,他们离了婚,她判给了父亲。离婚后母亲很快便再婚了。一年后,父亲也要到外地打工,便把她送到姑姑身边。姑姑是个老姑娘,因为在一次意外中伤了腿,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一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爷爷奶奶去世后,姑姑一个人住在那套老房子里,和一个从乡下雇来的小保姆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0.
母亲好轻     
我坐在床沿上,小心地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亲昵地抱着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舍离去,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我轻摇抱着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甜蜜的负担     
父亲是个机关干部,平日工作很忙,很少顾家。母亲是个售货员,虽然少有空闲,但在家的时间还是较多的。在我3岁那年的秋天,父亲出差了,母亲也到外地学习一年。没有办法,只得将我“寄存”在乡下外婆家里。外婆精心呵护着我,但是她不大善于调理幼儿的饮食,所以那两个月里,我经常得病  相似文献   

12.
安居之梦     
李广宇 《新青年》2004,(11):12-13
过 了劳动节就盼着国庆节!过了国庆 节就又开始商议春节如何过!退休之后! 我的父母在家的日子清淡得很!盼 望的就是儿女能够常常回家!团聚 但我 们仍然极少回家!忙也许只是借口!更多的是因为父母住的房子太小!几乎容不下 一大家子人围桌而坐" 我的父母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母亲是 大连人!父亲的老家却在长春!当年父亲 毕业后最终选择了与母亲一起到大连!在 工厂的子弟中学里做教师!这样的选择显 示了父亲作为男人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3.
想起父亲     
我没向父母提及过我写作的事,有一天母亲在电话中说,父亲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一篇我写的东西,父亲很是惊喜,很仔细地看,然后把它搁在床头,每晚都要看一遍才能入眠。母亲的话让我沉浸在往事的海洋里,想起父亲,我不敢怠慢,手中的笔,纸上的字。  相似文献   

14.
姐姐的长发     
刘汉 《新青年》2005,(10):11-11
我4岁时父亲去世,6岁记事,那时姐姐19岁,她有一对长及腰际乌黑的辫子。门前有块大石板,每天早晨姐姐都坐在石板上自豪而惬意地梳理她的长发。解散,梳理,结辫,再把头一摆,辫子便像两只蜻蜓轻快地飞到背后。那时姐姐已经有了婆家,姐姐和那小伙子的感情很好,他曾悄悄送给姐姐两对红绸带,姐姐则剪下一缕青丝,用绸带扎着给他作定情物。我常摇着姐姐的手问:“姐夫啥时来娶你呀?”每当这时,一片片红晕便飞上她的脸庞,像天上的红云彩,又美丽又动人。在乡间,冬天是姑娘小伙子办喜事的时节,待嫁的姐姐满怀羞涩地躲在家里,手拈针线绣枕头、袜底。母亲跑…  相似文献   

15.
吉安 《新青年》2007,(7):20
一个冬日的周末,我闲着无事,又帮父亲数头上的白发,数着数着,我突然说,爸爸,为什么你的白发我总也数不清呢?爸爸便笑,说,傻丫头,那是因为爸爸老了啊。  相似文献   

16.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17.
妹妹     
文子 《新青年》2004,(11):1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们.家里5口人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我是家中老二,妹妹小我一岁,那时弟弟刚刚断奶,父亲只好把他送到河南的姥姥家.等我和哥哥上学的时候,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里的小队长,整天在生产队里忙碌而无暇照顾我们.那时,每当放学回来,哥哥和我就自觉地烧火做饭收拾家务,而妹妹总是用她那瘦弱的小手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18.
问:九十年代初,我随父母定居美国.半月日年前,突然得知爷爷病危的消息,父亲匆匆回国,此后不久爷爷就病故了。父亲因为过度悲伤和旅途劳累,在返回美国不久就病倒了,二个月前也不幸病故。由于在国外全靠父亲工作挣钱养家,因此父亲去世后,我和母亲生活拮据,度日艰难.我们想到了爷爷生前留有大笔遗产,父亲应享有继承一部分遗产的权利.但是,不久前我回国后才知道,爷爷的另外两个子女即我的伯父和姑妈在未通知我和母亲的情况下,已经全部分割了遗产.他们告诉我虽然爷爷没有立遗嘱,但父亲在爷爷去世后曾表示过放弃继承权,而且,…  相似文献   

19.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卖,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顾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  相似文献   

20.
母亲     
娄澜 《新青年》2005,(6):11-12
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我和母亲之间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自从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和母亲的交流日趋变得稀少。也许,是我独立了。这种亲情的淡漠有时候令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母亲没有文化,眼睛也不是很好,和父亲是在媒妁之言下结合的。嫁给父亲后便和父亲外出闯荡。去过很多地方,打过工,也办过厂。父亲不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因此许多时候母亲必须独当一面,雷厉风行。我们3个孩子也是他们在外地生养的。父亲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因此我知道母亲教育我们吃过很多苦,这种苦我想像得到。虽然她没有读过书,可是关心时局大事,明白风土人情,会讲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