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速增加。“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来看,家庭照顾是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约每15个残疾人就有一名志愿者帮助他们。记者在7月6日召开的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助残志愿者已达530万人,会上命名北京汽车配件厂工人孙淑琴等50名志愿者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北京市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等50个志愿者组织为“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全国已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助残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3.
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济光近日说,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能力的逐步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稳步推进,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额近100亿美元,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零等陪同下,鲍隆清、纪玲芝一行来到“中国光谷”——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家再一次为这里创造的多项“第一”欢欣鼓舞:楚天激光,在激光技术领域创造了20多项中国第一,多个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烽火科技,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已形成光纤、数据和无线通信技术三大产业格局,总资产超过50  相似文献   

5.
阿计 《公民导刊》2008,(3):28-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此时,不由人不想起九届全国人大谢幕时的“大考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言犹在耳,时光已倏然走过五年。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为中国社会究竟带来了什么?仅仅两个字的变动,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涵?又发生了多少深刻的变迁?这是书写中国当代法治史无法绕开的一段关键时期。 在十届全国人大即将淡出历史舞台、新一届人大行将接班之际,我们试图穿越时间隧道,重返历史现场,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掬起那些回昧无穷的碎片,清点五年时光所留下的立法财富,并捕捉立法百态背后的精神脉象。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这个不平凡的立法时代,并向创造这一切的立法机关、立法者以及所有公民致敬!  相似文献   

6.
李慧君 《小康》2023,(1):64-65
<正>为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莱阳市在经济支持、平台搭建、技术指导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产业创新再发展。作为首个“中国绿色食品城”,上世纪80年代末,莱阳就开始向日本供应预制菜品,是国内预制菜生产的发祥地之一,经过30多年的深耕与实践,目前已形成为以龙大、鲁花、春雪、天府等企业为代表的“蔬菜、畜禽、水产、面点”等全品类、全链条预制菜产业体系。随着预制菜的走红,  相似文献   

7.
宁波打造一流的中国服装产业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强 《今日浙江》2002,(21):31-32
100年前,宁波诞生了“红帮裁缝”,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服装工业的先河。近20年来,宁波涌现了一批以雅戈尔、杉杉为代表的服装龙头企业。它们集聚在宁波的一块呈“L”形的区域内,形成了中国当代服装生产最集中的区域,这—区域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可以说,一个国内一流的“服装产业园”正在宁波崛起。  相似文献   

8.
钟振 《当代广西》2013,(6):24-25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十五”以来,广西蚕业在风起云涌的产业承接大潮中力拔头筹,“十五”期末全区蚕茧产量已登上全国榜首,到“十一五”期末更是创造了“6个全国第一”的佳绩:蚕茧产量、桑园面积、蚕种产量、亩桑园产量、生丝产量以及2011年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8000多万棒,产鲜菇4万多吨,产量全国第一。目前,广西己形成了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业带。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及其发展进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循着自身的轨迹向前发展 ,特别是随着中国“入世” ,农业产业化进程表现出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 ,集中表现在“入世”加快了市场化进程 ,促进了市场农业的形成 ;“入世”使国内竞争国际化 ,促进了规模农业的形成 ;“入世”加快了高新技术的引进 ,促进了科技农业的形成。总之 ,“入世”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四年,范文澜同志在《历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自秦汉起中国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范老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前人没有提过的新问题;汉民族的形成问题。范老认为秦汉时代的汉族,已具备了形成民族的四个条件,一是“书同文”,就是有了“共同的语言”。二是“长城以内的广大疆城”,就是“共同的地域”。三是“行  相似文献   

11.
李平  李璐 《北京观察》2006,(2):63-64
实情的警示第一份关于“中国制造”的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的共80余种产品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突破30000亿人民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4.4%,在世界制造总额的比例也超过5%,位居世界第四,已形成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始终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与周边国家共存共荣,互惠互赢。因此,立足东亚,积极推进新东亚区域主义,真正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中国外交的首要选择。随着东亚合作的深化,东亚经济圈已然形成,新东亚区域主义已成为东亚各国共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子商务已“正式”启动了,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令人遗憾之处,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环境的改善,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问题的克服和解决,必定会迎来中国电子商务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此时,令人不由得想起九届全国人大谢幕时的“大考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言犹在耳,时光已倏然走过五年。 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为中国社会究竟带来了什么?仅仅两个字的变动,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涵?又发生了多少深刻的变迁?这是书写中国当代法治史无法绕开的一段关键时期。 在十届全国人大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新一届人大行将接班之际,我们试图穿越时间隧道,重返历史现场,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掬起那些回味无穷的碎片,清点五年时光所留下的立法财富,并捕捉立法百态背后的精神脉象。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这个不平凡的立法时代,并向创造这一切的立法机关、立法者以及所有公民致敬!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观点的确立,立法速度猛然加快,基本改变了无法可依的状况,至九届全国人大任期届满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四时”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时间形态,是中国古代国家政体、社会生活、农事活动和谐有序运转的基本时间依据,其理念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气”)理念密切相关。要探讨“四时”形成的理念背景,必须深入挖掘“道”“气”以及“阴阳”“四时”“万物”几个概念之间的生发、化生关系,深入探讨“四时”的基本概念、来源形式、表现形态、承载形式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交流的重要枢纽。世界对南宁的关注,除了她的绿色,还有她无限的商机和开放的姿态。在互联网上点击南宁,弹出率最高的当数“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行,已让南宁的城市发展与“东盟”、“开放”和“与国际接轨”连为一体。今年2月18日通过的《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提高合作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盆地意识”的束缚与突破──中国商潮中的“四川崽儿”特约撰搞人:谭刚强吴昊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者和政府高官在关注中国生意场的发展进程时,往往只注意到中国商界已形成“京派新商”、“海派新商”、“港派新商”这三大流派,而对于“川派新商”却似乎有所忽略。当...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已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他的理论中已包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和研究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充分认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底子薄、人口多是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正确认识国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的重要前提。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云南)—东南亚、南亚政务GIS应用系统建设初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目概况“中国(云南)—东南亚、南亚政务GIS应用系统”项目是由国务院办公厅与云南省共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用系统”中服务于云南省政府的“中国(云南)—东盟自由贸易区应用系统”(一期工程)的扩展项目,拟下一步申报为国家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子专题。二、目的意义云南作为连接东南亚及南亚的桥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面向东南亚及南亚广大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随着中印关系的复苏,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升温,国家和云南省对云南与南亚国家关系越来越关注。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