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哲学发展到苏格拉底阶段,渐渐显现了其内在的价值转向。与此同时,哲学关注和研究的核心出现了新变化,哲学研究的视角出现了新转变。在内在理路上,苏格拉底人学转向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2.
党的群众路线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人学思想和人学理论:尊重人的地位,以人民群众为历史主体;深谙人的本质,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突出人的价值,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重视人的利益,以群众利益为价值追求;强调人的权利,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苏格拉底是最令人仰视的一位。他崇高的品行、完美的人格以及对法律的尊崇,象一束圣火,指引、照耀着后世真善美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4.
人民本位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人的解放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灵魂;人的全面发展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人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的国情,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人学思想,并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实践。江泽民的人学理论,则是在直接继承和运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人学理论,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卓有成效地解决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人学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由于他们所处的客观条件、面对的主要历史任务不同以及个性、哲学思想方法的差异,使得他们的人学理论各有侧重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较早明确提出人学辩证法的是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萨特所主张的“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及其人学辩证法毫无共同之处,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攻击是没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来没有忘记人,它关于主客体的学说以及有关人学辩证法的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对人的生存方式本性的哲学反思和辨证把握是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萨特的所谓“人学辨证法”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萨特对东欧机械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里面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并提出了人的存在与马克思辩证法这个重要问题,即所谓的人学辨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基础理论的关系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对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思想的关注和思考。马克思本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过人学辩证法一词,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他的辩证法理论和其它著述中包含有深刻的的人学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对法律有着崇高的信仰,他坚信法律是神圣的,因而在国家法律信仰面前选择了死亡,这种信仰,正是苏格拉底对雅典法律高度信任的情感.苏格拉底认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这是他所不能违背的.在他看来,法律是正义的体现;守法和正义是同一回事;因而都神圣不可侵犯.他宁愿接受死亡,也不愿出卖自己的人格去干一件有渎正义的蠢事.他崇高的法律信仰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道德哲学是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苏格拉底实现哲学转向的原因,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内涵是"认识你自己"和"德性即知识"两个哲学命题,他认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善"的认识,对德性的认识.我们研究苏格拉底不应该仅仅从认知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注意到他的研究方法与道德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人学范式革命从抽象人学转向了现实人学.这场范式革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逻辑起点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的人"转向了"现实的人";在理论基础上,从传统人学的"唯心史观"转向了"唯物史观";在人的价值上,从传统人学的"人是目的"转向了"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在人的本质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本质"转向了"现实本质";在目标取向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发展观转向了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马克思于存在论根基处发动了一场人学革命,实现了人学范式的转换:从理论人学转向了实践人学。马克思的人学革命不是对传统人学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人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种根本性的颠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第一,人学的逻辑起点: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第二,人学的基本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从原初分离转向原初统一;第三,人学的研究视界:从思想世界转向现实世界;第四,人学的理论基础:从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第五,人学的基本范畴:从抽象的知性概念范畴转向现实的生活概念范畴;第六,人学的理论品格:从封闭的体系人学转向开放的人学体系;第七,人学的核心功能:从注重“解释人”转向注重“改造人”。  相似文献   

11.
“美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之一。但是,对于什么是美德,不同的哲学家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智者的美德观——自然与习俗的分野;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三、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线索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应抓住其核心线索。综观马克思著述中的人学思想,可以发现以下四条线索。  相似文献   

13.
秋叶 《人事天地》2008,(1):15-16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堇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安详地闭上双眼,去了。  相似文献   

14.
在对苏格拉底的哲学与人格统一形成必然性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阐述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主张、道德哲学等与其人格的相互渗透、交融、统一,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哲学人格化和人格哲学化的过程.苏格拉底的哲学与人格的统一给我们以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推开哲学的大门时,许多人急于看到的是自己略为熟悉或颇为喜爱的柏拉图,可是因此而忽略那位终其一生以自己的言行履行着正义的先哲,那位德尔菲神谕启示下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实在是让笔者不忍为之的事。因此,今天,就让我们先耐下性子,从这位哲学的殉道者开始;让我们穿上宽大的袍子,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雅典,回到苏格拉底时代。我们可以设想自己是学生克里托,或崇拜者阿尔西比亚德斯,或者是些非亲近的其他人,总之,让我们徘徊在这位伟人的身旁,陪他走完那段光辉的岁月,并且我们将从他生命的终结来开始今后的哲学之旅。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处死,死于其毕生热爱的雅典同胞之手。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已经无法亲历苏格拉底最后申辩时的场景,但是在读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斐多篇》等篇之后,仍然为苏格拉底的滔滔雄辩所倾倒,为其从容不迫的风采所神往,为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的如此死去而扼腕叹息。本文是作者试图通过读柏拉图的一些作品而把握苏格拉底的思想时记下的读书笔记以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并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在以后的研究中对苏格拉底的思想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一、苏格拉底受审以及判刑的原因。从《苏格…  相似文献   

17.
人学视域中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建设这样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如果我们不能对其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和把握,我们的目标就不可能顺利地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视域的解读,进而全面系统的认清和谐社会的本质,以更好的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在各种对和谐社会的解读视域中,从人学视域进行解读,是极为重要的和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社会是由人来组成的,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社会;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属也是为了人的发展,不能使人得到发展的社会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人学的视域对和谐社会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映照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从哲学角度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角度考察和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在工作中实践该思想,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发展观结合中国实际与现代化建设,阐述了关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邓小平发展观蕴涵和渗透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和人学理念,它是对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抓住邓小平发展观中致力于人的现实解放与发展这一核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理论开辟坦途。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不仅提出了构筑现代文化人格的正面主张 ,而且对中国国民性的负面因素进行了有纲有目的诊断。鲁迅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是“面子”观念 ,中国人的精神杂症表现为“官瘾”“好斗”“瞒和骗”“喜调和”“十景病”“矛盾思想”“围观”“健忘”“不认真”……鲁迅对中国社会众生相的分类概括也非常准确 ,非常精辟 ,不仅符合人的不同的社会本质 ,而且在是非上也能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