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Liu RJ  Liu HY 《法医学杂志》2006,22(5):342-345
目的研究扫描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视力与国际视力表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一组正常视力者插片模拟视力下降,并记录扫描图像VEP,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在SPVEP视力测定时,应用八个不同空间频率的垂直光栅作为刺激,刺激时间频率为25Hz,每一空间频率SPVEP振幅的均值经傅立叶转换分析显示,绘制振幅-空间频率曲线,并通过外推法估计视力。结论在视力中等度损害时,SPVEP视力与国际视力表视力相关性好。当国际视力表视力低于0.42时,SPVEP视力高于国际视力表视力;当国际视力表视力高于0.42时,SPVEP视力低于国际视力表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P100波空间频率阈值在不同眼损伤情况下预估视力的价值,以期指导相关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选取诊断明确、主观视力准确,另眼矫正视力基本正常(≥4.9)的法医学鉴定案例74例,共148眼别。分为4组:屈光间质混浊组(23眼别)、视网膜病变组(31眼别)、视神经病变组(20眼别)、健眼正常对照组(74眼别)。对上述案例进行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记录P100空间频率阈值,并对空间频率阈值与视力的对数值,两者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184眼PRVEP空间频率阈值与视力的对数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P<0.01),说明PRVEP P100空间频率阈值是客观评定视力的良好指标。但不同部位病变或损伤对PRVEP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同,视神经病变组PRVEP空间频率阈值与主观视力两者间无统计学相关性(r=0.4,P>0.05)。结论PRVEP P100空间频率阈值是客观评定视力水平的良好手段,但不适用于严重的视神经病变等伴有视野显著缺损时的视力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法医学鉴定中运用对比度视力方法鉴别被鉴定人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的价值。方法根据前期对比度视力与投影仪视力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收集正常志愿者166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投影仪视力与100%、25%、10%视标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获得不同投影仪视力水平与以上视标对比度下相应的视力95%容许区间;收集眼外伤被鉴定人64眼,根据其100%对比度视力值是否在相应对比度视力的容许区间内,分为A组(初步排除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与B组(疑有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组)。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投影仪视力检测值≤0.3以及0.4~0.7组的受检眼,在不同对比度视标检测下,A、B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投影仪视力检测值≥0.8组的受检眼,在不同对比度下,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被鉴定人受伤眼的投影仪视力在0.8以下,可加测对比度视力。参照投影仪视力对应的对比度视力容许区间,当受检眼对比度视力值在容许区间以外,应考虑其存在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间频率扫描翻转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视力(SPVER-A)检查在法医学客观评定视敏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眼共40只眼(矫正视力均≥4.9),分别测试行为视力(主观视力)及SPVER-A(客观视力),将客观视力、主观视力的数值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1)40只眼SPVER-A得出的客观视力的均值(x—)4.96,标准差(s)0.08,变异系数(CV)0.02;(2)40只眼的SPVER-A的客观视力(Visus值)与主观视力值的相关性(r=0.7097);(3)40只眼的客观视力数值均等于或低于主观视力数值。其中差值≤0.1者为39只眼,达到了97.5%,只有一只眼的客观视力数值与主观视力数值差值大于0.1。结论在正常眼人群中,SPVER-A所得客观视力与主观视力值有良好的相关性,是法医学客观评定视敏度极具潜力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套扫描图像视觉诱发电位(sweep 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VEP)视力检查系统,为客观视力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在国产视觉电生理仪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硬件改造,并编制完成了具备假随机检测功能的控制程序。分别选取正常屈光眼10眼、屈光不正眼10眼、病变眼48眼、假性屈光不正眼10眼共78眼,测试每一眼的视力表视力,然后采用本研究设计的SPVEP记录程序检测其SPVEP视力,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视力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线性回归分析表明78眼的SPVEP视力与视力表视力之间总体上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2=0.946)。结论运用本SPVEP视力检查程序可以评估受检眼的客观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视力表投影仪视力(以下简称"投影仪视力")与对比度视力测量值的相关性,探讨对比度视力在眼损伤后法医临床学视觉功能障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征集中青年志愿受检者79人共129眼作为实验组,分别检查其投影仪视力与对比度视力。对比度视力中,视标对比度分别为100%、25%、10%。统计分析两组实验数据的相关性。结果投影仪视力与100%对比度视力具有一致性;随视标对比度的下降,视力值的大小下降;相同视标对比度下,投影仪视力与对比度视力的均值呈线性相关。结论投影仪视力和对比度视力密切相关,对比度视力可以在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法医学鉴定中运用对比度视力方法鉴别被鉴定人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的价值.方法 根据前期对比度视力与投影仪视力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收集正常志愿者166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投影仪视力与100%、25%、10%视标对比度下的对比度视力,获得不同投影仪视力水平与以上视标对比度下相应的视力95%容许区间;收集眼外伤被鉴定人64眼,根据其100%对比度视力值是否在相应对比度视力的容许区间内,分为A组(初步排除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与B组(疑有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组).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投影仪视力检测值≤0.3以及0.4~0.7组的受检眼,在不同对比度视标检测下,A、B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投影仪视力检测值≥0.8组的受检眼,在不同对比度下,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被鉴定人受伤眼的投影仪视力在0.8以下,可加测对比度视力.参照投影仪视力对应的对比度视力容许区间,当受检眼对比度视力值在容许区间以外,应考虑其存在伪装或夸大视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听力水平听性稳态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ang XP  Fan LH  Zhou XR 《法医学杂志》2008,24(5):321-32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下不同听力水平的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阈值的关系。方法对听力正常的志愿者及不同听力水平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志愿者共86例(172耳),分别行PTA及500、1000、2000和4000Hz的ASSR,得出PTA阈值及ASSR阈值(单频刺激)。比较不同频率(500、1000、2000、4000Hz)下不同听力水平组(≤20、21~39、40~59、60~79、≥80dB)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各频率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各频率下不同听力水平校正后的校正值均高于PTA阈值。结论应用ASSR阈值进行听阈级评估时需要进行校正,ASSR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听阈级评估。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短音AEP反应阈与主观听阈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正常听力受试者的纯音主观听阈、短音主观听阈和短音AEP反应阈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达到通过短音AEP反应阈评估不同频率纯音听阈的目的。方法选择主观检查配合的正常听力受试者40名(80耳),依次测试1000Hz、5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的纯音主观听阈、短音主观听阈和短音AEP反应阈。结果用短音诱发AEP时,在四个测试频率上,均可见一个正相波,其潜伏期在7~15ms之间,平均潜伏期在10ms左右,我们命名为P10。在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四个频率上,短音P10波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3.38±10.09、23.63±8.23、17.38±8.86、16.50±7.04dB。四个频率上的短音P10波反应阈与纯音主观听阈之差一般在20dB之内。因此,用短音P10波反应阈减去0~20dB,可以评估纯音听阈。结论短音诱发的P10波反应阈可以评估各个频率的纯音主观听阈,弥补短声诱发的ABR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刘会  王旭 《法医学杂志》2014,(3):194-196
微视野仪是一种在直视眼底的条件下,能定量、定位地测量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同时可以全程记录被检查眼的固视轨迹,自动分析固视位置、固视稳定性,并能将微视野图与眼底像点对点重合,实现功能和结构上的组合。微视野仪的各项研究指标与主观视力有良好相关性,为定量评估视力提供了新手段,在法医学视功能的评定中将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微视野仪的原理、方法及研究指标,并着重探讨微视野仪在视功能评估中的作用,以期为法医学视功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眼损伤后不同空间频率下阈刺激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相关指标与视敏度之间的关系,试图探讨运用视觉诱发电位推算视敏度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钝性眼外伤病例81眼以及正常对照眼(199眼)进行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采用不同空间频率的刺激产生视觉诱发电位波,记录各阈刺激时P100潜伏时与波幅。采用统计学方法描述检测结果,并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阈刺激空间频率(X)与视敏度的对数值(Y)之间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应回归方程用以推算视敏度;各组阈刺激时PRVEP P100潜伏时(X)与视敏度(Y)的对数值存在较好相关性。结论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推算视敏度是一种较客观、准确的方法,在常规眼科检查的基础上,有利于客观、准确地评定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近视眼底改变与视觉功能的关系;研究近视者轻度眼部钝挫伤后眼底改变与视觉功能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选取不同程度的近视志愿者104人/170眼及眼部轻度钝挫伤的近视者56人/112眼分别作为实验组和眼外伤组,按眼底变化分为0至4级,并测定弧盘比值,分别检测其屈光度、矫正视力及静态视野。结果在实验组和眼外伤组中,眼底改变、包括弧盘比值均与近视屈光程度、矫正视力、静态视野平均缺失敏感度相关。结论运用眼底分级可以估计受检眼的视觉功能,弧盘比值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轻度眼部钝挫伤的近视者若仅见视觉功能降低,而未检见明显的眼球结构损伤性改变,则不能简单地按照伤后检见的视觉功能水平作为法医学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Li QQ  Liu XQ  Chen XP 《法医学杂志》2011,27(2):91-3, 101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程度视敏度障碍者模式翻转视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RVEP)P100的特征,分析不同视角光刺激下与视敏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视敏度分别为0.2、0.4、0.6、0.8、1.0志愿者共100只眼,采用不同空间频率(8°到7.5'...  相似文献   

14.
微视野“固视稳定性”与视敏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视野检查中的"固视稳定性"与视敏度的相关性及其法医学价值。方法应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对64名眼底损伤者进行视敏度检测,应用MP-1微视野仪行固视稳定性检查。将受检者按固视性质分为3组:固视稳定组、固视相对不稳定组、固视不稳定组;分别统计3组间视敏度的差异。结果①视敏度均值及标准差:稳定组为4.8±0.3;相对稳定组为4.4±0.3;不稳定组为4.0±0.16。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值19.244,P<0.05;提示3组间的视力水平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②视敏度与2°、4°范围固视百分率之间均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732,P<0.05。③视敏度与2°、4°范围固视百分率之间均有线性关系,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520+1.521X1;Y=2.487+2.389X2(Y为视敏度,X1、X2分别为2°、4°范围固视百分率)。结论微视野检查中的"固视稳定性"具有客观预估视敏度区间的法医临床学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0例(60眼)视网膜挫伤患者进行了ERG检查,以其自身健眼为对照,利用双眼对数视力的视力差与双眼ERG振幅差、振幅比、矫正振幅差、矫正振幅比作了相关及回归分析,其r值分别为0.88,0.76,0.74,-0.82,-0.81,-0.77,0.89,-0.90(P<0.01)。均为统计学高度相关,说明ERG可用于视网膜挫伤后的客观视力评定,具有医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Geng WJ  Wang GY  Fang C  Jing HL 《法医学杂志》2011,27(5):327-329
目的 探讨法医临床鉴定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测中注视程度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视力范围为4.8~5.2)、年龄在20~30岁的受试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  相似文献   

17.
几种眼外伤鉴定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Xia WT  Dong DA  Yu HW 《法医学杂志》2003,19(3):129-132
目的分析几种眼外伤的伤后视力稳定时间,研究最早且合适的鉴定时机。方法将145件案例160个伤眼按损伤类型分成5组,研究几种眼外伤后视力水平、眼外伤类型与视力稳定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的眼外伤,其视力稳定时间有较大差异,且视力水平的高低与视力稳定时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眼外伤最早的合适鉴定时机既与眼外伤的类型有关,也与伤后视力水平有关;应灵活掌握鉴定时机,以适应司法机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联合应用ERG,VEP进行眼挫伤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旭  宋嗣荣 《法医学杂志》1996,12(1):1-3,40
本文对112例眼挫伤患者进行了ERG、VEP检查,结果证实:ERG是一种能够客观反映视网膜功能状态的方法。其回归方程可用于评定视敏度。而联合应用ERG、VEP还具有损伤的定位价值。在对视网膜挫伤眼视力与ERG、VEP结果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时,本文应用双眼的波幅差、波幅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回归方程可较准确地评定视网膜挫伤眼的客观视力。同时,本文证实:视野缺损对VEP波形的影响不容忽视。由此提出:对较严重的视神经挫伤眼鉴定时,不宜用VEP客观评定其视敏度、综合视力与视野的损伤程度。本文建议:以其健眼为对照,若其伤眼VEP波消失,其损伤程度应评定为重伤。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