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思想家,摩莱里是法国近代中期的思想家。将这两位思想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相当困难的工作,但其意义却很重大。从这种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思想的相近性与继承性,进而发现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存在,以及它与近代社会主义的关系。因此,笔者愿克服时间跨度、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困难,尝试这种比较。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家们纷纷向国内外管理思想家求教。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论丛林,企业家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 《大思维——中国企业向谁学习》一书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企业成功失败的剖析,以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为出发点,从管理“道”的高度, 创新地提出了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五大源头:一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它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立足之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思想家,摩莱里是法国近代中期的思想家。将这两位思想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相当困难的工作,但其意义却很重大。从这种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思想的相近性与继承性,进而发现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存在,以及它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想人格学说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博大的胸怀.以孔子的理想人格为研究对象,从孔子理想人格具备的基本品质、其成为可能的内在根据以及理想人格的修养工夫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模式,近来已有多人对其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伦理型”、“实用理性”、“宗教与哲学的混合”、“求统一的思维方式”、“朴素辩证法”等等说法。这些观点都从一定的角度指出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特点,然而,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子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试以《老子》、《周易》为  相似文献   

6.
思想之旅     
思想之旅余灵灵旅行,可以是寻觅,可以是追求,可以是观光,可以是遣怀。思想之旅亦然。然而,思想之旅毕竟有其独特之处。思想之域无垠,思想之旅便无时空的限制:它无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意与古往今来的思想家、文化人交流、对话;它无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意翱游在精神世...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义利观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 ,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 ,也是自先秦以来诸多思想家和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人们对其政治管理价值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对以儒家义利观为主体的中国古代义利观所包涵的基本内容的透视 ,集中阐释了其所孕育的现代政治管理价值 ,目的在于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特殊意蕴。  相似文献   

8.
机械论是近代科学世界观的核心观点,中国古代科学转变为近代科学的突出标志就是接受了机械论思想.以中国传统的气本论为语境接受基础,以象数论为解释西学的中介手段,以接受西方机械论思想体系为目标,中国思想家形成了一套以气本论-象数论-机械论为特色的科学思想理论观点,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体系向近代科学思想体系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采访郑福田时,看到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他著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粗粗翻了一下,这本书赞述的思想家共有53位,起于孔丘,讫于戴震,疏通文字,陈说义理,旁征博引,令人心折。我们的话题,就从这本书开始。"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和我一直崇尚并秉持知识分子的风骨有着直接关系。我们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2)
哲学是一个民族思想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法律有重要的影响,辩证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主要有整体思维、矛盾思维等,这些辩证思维全面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法律理念、法典编纂体例以及司法制度等方面都受到了辩证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养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比喻,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浩然正气"概括而来。"气",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气",是指人的精神状态、道德境界、作风习气。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9)
中医并非由中国古代哲学孕育出来,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引用新产生的各种哲学术语来装扮自己。中医理论也并非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古代西方医学中很多内容与中医相似甚至相同,中医理论是人类古代思维方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史学话语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思想文化语境尤其是思维模式的产物.当下研究中国传统史学,首要的是最大限度地破除近现代以来认识论与科学思维主导下的话语系统与思维模式,破除历史认识的"对象化"与历史呈现的"图景化".以感情认识与理智认识融为一体的"体认"作为认识方式与思维模式,可以自然进入中国古代具体的社会环境以及思想文化语境之中,适切"呈现"中国传统史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养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比喻,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浩然正气”概括而来。“气”,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气”,是指人的精神状态、道德境界、作风习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教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反腐倡廉,是历代整饬吏治的重要内容。吏治清廉,是政权巩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吏治腐败,必然导致国家财力匮乏,民生疾苦,政事荒疏,甚至丧身亡国。因此,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对反腐倡廉都作过积极探索和深刻总结,并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举措。发掘和研究这些历史经验,吸收其精华,为今天的廉政建设服务,无疑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十个方面加以探讨。(一)贪官污吏是国家的蠹虫,腐败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通过耳闻目睹的事实和自身的经历,对腐败的危害性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左传》…  相似文献   

17.
马小勇 《学理论》2009,(27):98-99
庄玄、禅宗在中国古代艺术精神上的影响,既有中国传统审美和思维方式上的继承和发扬,又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痕和历史的足迹。本文旨在通过对庄玄、禅宗思想的疏理,揭示其对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非常熟悉,且经常给某些理论冠以意识形态的称谓,尤其是与人们社会生活忠患相关的道德理论,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但人们对熟悉的东西不一定确切的了解,对某些思想观念或理论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过程更是较少探讨.采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以中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的理论体系为例,阐述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三纲"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问题.从而揭示出意识形态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哲学史上,多数思想家都比较重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虽然没有“人的价值”这个明确的概念,但是从古代思想家们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来看,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思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已较全面地涉及到了人的价值的问题,而且形成了一系列的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或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关于“人的价值”的问题,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是什么是人(即人类的价值)?二是怎样做人(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三是怎样评价人的价值(即价值评价尺度)?围绕上述三个方面,从先秦到明清,形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十大价值观,并构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价值”学说的基本框架及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20.
富强是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恒久意义的社会主题。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认识到富强的重要性的思想家群体。法家把富强作为国家治理目的,提出了一系列的实现富国强兵的措施。法家的富强观念在本质上是由国家掌控全部的社会生活,君主利益至上是法家富强观念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强制手段驱民于农战是实现富强的基本手段。法家的富强观念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统一的历史进程。法家富强观念的局限则表现为君主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对民众利益的剥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