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9年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3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首次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地区之间的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区域增长速度继续呈“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格局,速度差距继续有所缩小;区域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的格局。2010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启稳回升,各地区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针对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出现的基本趋势,本文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特提出了3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覆,以各种形式参与各个层次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目前已经形成了在全国乃至亚太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地区、广东东部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其人口和“长三角”相当,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有条件形成一个经济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加快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也是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和产业“空洞化”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并探讨了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这对于海峡经济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常山县作为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加快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主动谋求经济转型,实现县城发展的科学跨越。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地区经济必须从内陆经济走向海洋经济。《规划》的通过使得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东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核心区域,对东北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形成良性互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进展和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内陆经济互动合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6,(11):1-1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从辽宁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重要载体.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今后五年,县域经济总量和效益的增长速度要持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崛起一批进入全国前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县,推动广大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发展热潮中,如何发挥沈阳特有的中心城市地位和区位优势,建立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在研究国外区域经济及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调整,论证了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建立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三大地带和省区为单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和水平的格局与差距。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是继续缓慢地走向协调:增长速度继续呈“西东部快、中部慢”格局,速度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人均水平继续呈“东西部高、中部低”格局,差距继续呈“绝对差扩大、相对差缩小”态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继续加速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与过去基本相同。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快讯:环保部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面积仅占我国的国土面积的8%,但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却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环保部没有具体说明这三个区域单位面积所创造的经济总量是其他地区的几倍,但估计也是八九不离十、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倍数大体旗鼓相当。因为这些年来,这三大区域不但不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甚至恰恰相反,经济增速还是比较靠后的。有限的增长,伴随的仍然是传统发展模式下的资源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缩小民族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是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采取了多方面的有力措施,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却越来越大,民族地区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比较1985年与1992年.民族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人均数额的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工农业总产值下降2.8个百分点,农民纯收入下降2.4个百分点。与经济比较发达的辽宁、江苏、浙…  相似文献   

10.
从中外近现代史看,世界著名的工为经济带和排名靠前的大城市,一般都是邻近沿海。美国、欧洲、日本如此,中国亦如此,国内东南发达地区经济总量的2/3也集中在沿海。面对珠三角、长三角的快速崛起,面对发展迅速的胶东半岛、广西北部湾及天津滨海新区,各地都在尽可能地开发沿海经济带,惟有辽宁的沿海一直沉睡未醒。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大开发,则表明辽宁的发展开始从背对海洋到面向海洋。这一转身,不仅仅是观念的改变,也是辽宁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辽宁从老工业基地走向沿海经济,不但改变了辽宁的经济格局,也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吴依殿 《福建通讯》2002,(10):38-39
福清是我省的著名侨乡.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3强.县域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进入新世纪,福清市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和平乡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提高了经济总量,提升了发展质量,改善了人民生活,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全面、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装备制造、原材料、军工、农业、森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由于体制机制转换较慢,经济发展状况与沿海开放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 1980年广东经济总量是辽宁的1/2,而2001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只有广东省的62%。企业亏损、职工下岗、资源型城市枯竭等积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故多发。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东部沿海开放、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和区域经济协调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时事报告》2014,(6):7-7
中日韩从2+1演变为1+2中国经济总量快速上升导致地区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经济规模上讲,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关系正由中日两个大国加韩国(2+1)快速演变为中国一个大国加日韩(1+2)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9,(11):14-17
今年以来,西部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目趋明显。但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小,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生产方式比较粗放.自我调整能力弱.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精髓是,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然后通过发达地区带动和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内容,即区域经济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协调。  相似文献   

17.
刘骏 《浙江人事》2008,(9):22-23
楼宇经济是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经济形态,是以商务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内涵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宁波市的现代化新中心城区,江东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和“服务立区”战略,大力发展楼宇企业。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加快楼字企业人才集聚,为实现江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林健东 《今日浙江》2006,(17):28-28
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金钥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欠发达县市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低,如何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抓好自主创新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突出“育”字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动力产业支撑是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产业培育是强化产业支撑最重要的手段。要培育壮大产业支撑,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必须立足实际,大力培育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内强素质、自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组合——“泛珠三角”正在形成,这一区域所建立起来的共生共赢型经济体系,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极。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口占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统计计量方法,将金融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四川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度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金融对四川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金融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是促进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第二是促进生产要素生产率提高;第三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或促进本地区经济总量增长。通过分析金融在这三个方面的贡献,可以直观地认识到金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u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