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百年·人物     
《小康》2021,(12)
正焦裕禄"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人们都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拐在了兰考。但大自然并未眷顾这个豫东小县,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曾经让兰考人饱受饥荒贫穷之苦。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这是焦裕禄入党时许下的承诺。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  相似文献   

2.
“焦裕禄精神我一听就烦” ,说这话的人竟是现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宗家祁 !这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据报道 ,不久前 ,当记者找到这位宗书记 ,让他谈谈兰考县是如何发扬焦裕禄的精神时 ,宗先是把话题往自己的辛劳与政绩上引 ,似乎提了焦裕禄精神 ,就掩盖了自己的“精神”。当记者再次把跑了题的宗书记往焦裕禄精神上引时 ,这位宗书记再也忍不住了 ,终于冒出了这句似乎压抑了很久的“酸水”。对此 ,兰考的群众十分失望与愤慨。他们回想起当年焦裕禄带领群众与风沙斗 ,与贫穷斗 ,最后以身殉职 ,死的时候还请求把他埋在兰考的土地上 ,要亲眼看到新兰考…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总书记在参观中说,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焦裕禄虽然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顽强拼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3,(3):150-150
40多年前,时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为了抗击风沙,带领当地群众种植泡桐封沙固土。焦裕禄临终前,他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下。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兰考泡桐”是种植在盐碱地上的,它从一棵一棵连成一片一片,最后锁住了风沙,制服了盐碱,使贫瘠的兰考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丁朝龙 《人大建设》2014,(10):38-40
<正>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再一次号召全党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他要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具备"焦裕禄式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如何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积极作用呢?以公仆情怀克服官僚主义兰考群众总结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碌为了根治兰考的灾害,忍着疾病的苦痛,风里来、雨里去,获取了第一手调  相似文献   

6.
薛保平 《前进》2014,(8):52-53
<正>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党的干部的好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饱含深情,对焦裕禄精神时代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了明确指示,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强化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提供了标杆,指明了方向。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为我们树立了深入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他几乎  相似文献   

7.
<正> 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焦裕禄》已走向县城、走向农村,激起了巨大反响。中共南漳县委组织部张永忠来稿说,四月一日的首映式引起强烈轰动。县委副书记陈伟章作了《争当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党员》的报告,他说,南漳在县情上与兰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县委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以焦裕禄为榜样,联系群众,实事求是,艰  相似文献   

8.
吉子俊 《群众》2014,(4):67-68
<正>和焦裕禄有着一个共同的"县委书记"角色。拿焦裕禄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差距之大,深深地触动了灵魂。50年前,焦裕禄的名字响彻华夏大地,50年后,焦裕禄的事迹依然感人肺腑。焦裕禄就像一座巍巍丰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像他那样做一名让群众永远记得住的干部?  相似文献   

9.
吕传彬 《协商论坛》2013,(10):52-52
1964年5月14日,中共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逝世,年仅42岁。一个多月后,仍处于悲痛之中的兰考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找到《河南日报》"党的生活"专栏编辑郭兆麟,提出要写一篇《兰考人民满怀信心迎丰收》的稿子。这是焦裕禄生前给他出的最后一篇报道题目,他要完成焦裕禄的嘱托,将兰考人民除"三害"(指内涝、风沙、盐碱)的经历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可是,郭兆麟却说":七一快到了,写个党的好干部吧!"写个党的好干部,写谁呢?回到县城,刘俊生找到县委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当代广西》2014,(15):53-53
正《百姓谁不爱好官:焦裕禄画传》余玮吴志菲著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焦裕禄这是一部接地气、有温度的纪实,也是对焦裕禄精神的文学解读。早年丧父的焦裕禄,日后坐过牢、当过兵、剿过匪……他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却把人民公仆的本色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不少鲜为人知的文献首次披露,一些广为人知的照片不为人知的细节首次回放,给世人一个有血有肉、富有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市委党校的教学安排,我们在兰考和西柏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到兰考真实感受到了焦裕禄精神的启迪,收获了生命的感动和精神的激励;在西柏坡重温了我们党的那段历史,加深了对"两个务必"的理解和认识。古人云:"知易行难"。对于焦裕禄精神和"两个务必"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的认知层面,而是要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外化于"行",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始终坚持"两个务  相似文献   

12.
王克群 《前进》2014,(6):39-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兰考时,评价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更是全党的榜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感怀了焦裕禄事迹对共产党人的影响,指出焦裕禄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同时还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其本质特征就是为民、务实、清廉。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受到了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  相似文献   

13.
马卫平 《群众》2014,(6):69-69
<正>在焦裕禄纪念馆,陈列着一把旧式油纸伞和一件灰色的旧雨衣。这是当年焦裕禄雨天在田间查看洪水流向时用过的。在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当年他栽植的泡桐树,被群众称之为"焦桐"。睹物忆景,望树思人,深深地为焦裕禄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与群众一起进行"三害(风沙、内涝、盐碱)"和生态治理的事迹所感动。榜样的力量穿越时空,精神的血脉传承千古。今年5月14日,是  相似文献   

14.
王彬 《小康》2004,(4):16-19
马达轰鸣、黄土遍地,焦裕禄烈士陵园已 经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原先周围的建筑已经被 拆除,陵园的面积大了许多。大兴土木是为了 今年5月14日的到来,这天是焦裕禄逝世40 周年纪念日。 陵园里有很多老人在休憩,周围的喧嚣并 没有影响他们的闲适,依然三三两两的散坐着 晒太阳。据介绍,这里已经成为当地老人的活 动广场。焦裕禄的老伴徐俊雅以前也经常在这 里找人聊天,但当时她没有出现在那里。 2003年7月,徐俊雅离开兰考搬进了开封 的新家。此前的40年里,她看着身边的子女一 个接一个走向外面的世界:大女儿焦守凤 1964年到开封上班,接着是大儿子焦国庆参 军……最后徐俊雅也离开了兰考。至此,兰考 已经没有一位焦裕禄的家人。  相似文献   

15.
<正>"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一首《念奴娇》词,写尽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感怀焦裕禄事迹对一代共产党人的成长影响,深刻阐述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习总书记说,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7.
12000年5月20日,路过河南兰考。我下车径直来到焦裕禄的墓前。我怎么能不来呢!几十年间,穆青同志的报道,我看过听过。电影《焦裕禄》看了不知多少次。在突出政治的年代,对学习的要求是要反复进行的。一天,通知地方全体干部集中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再学焦裕禄,请播音员再读穆青同志的那长篇通讯。她抑扬顿挫,感情投入,使焦裕禄无私的情怀,再次打动人们的心扉,不觉叫人流下眼泪。那时很快又有一个歌子流行起来:古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了一片黄沙地。党为咱们除三害,派来了焦裕禄好书记。……当时觉得,大家都像焦裕禄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无往而不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20,(18)
正近日,再读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内心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久久无法平静。感触颇深的是他对人民、对工作"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境界。他看到兰考那么多群众吃不饱穿不暖,心如刀绞;他看到群众的住房不牢固,心心念念;他看到全县那么多群众在风沙盐碱地里辛勤劳作而无好的收成,心急如焚。直到弥留之际,还让人把麦穗拿到病床前亲眼看一看、详细问一问。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市委党校现场教学要求,我参加了赴兰考对焦裕禄精神和赴西柏坡对"两个务必"精神、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学习,受到了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感悟之一:现场教学这一方式是市委党校的创新实践旅顺的现场教学使我们感受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到西柏坡体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波澜壮阔、"进京赶考"的豪迈,到兰考领悟焦裕禄精神的真谛,我感到现场教学这一形式是市委党  相似文献   

20.
正"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决战贫困并献出年仅42岁宝贵生命的河南省兰考县,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地方之一。早在1990年,他在福州市工作时就写过追思焦裕禄的词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将兰考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还多次亲赴兰考指导工作。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努力、不懈奋斗,2017年3月,兰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今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兰考作为典型代表发言。兰考蝶变,折射着一个国家的脱贫攻坚历程,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日前,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兰考县民政局局长赵世国,详解"后脱贫时代"民政部门如何持续发力,切实做到摘帽不摘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