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面抗战初期,陈毅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他麾下第2团战功赫赫,创下了新四军江南首战日军、首俘日寇、首克敌据点、首次攻占敌县城的辉煌记录,被江南百姓誉为“新四军老虎团”。而“老虎团”的首任团长张正坤,是陈毅十分器重的一员骁将。  相似文献   

2.
1946年夏初,陈毅军长带领新四军驻扎在鲁南苍山县一带。当时国民党一支坦克部队驻在峰县,妄想消灭新四军。可是这些愚蠢的“乌龟”根本摸不着新四军真实情况,不敢轻举妄动。陈毅呢?一心想得到敌人的坦克,可一时又下不得手。  相似文献   

3.
在我军的历史上,新四军之谜甚多,在其组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在编制从属问题上与国民党存在分歧;另一方面,由于项英的“左”倾关门主义,造成新四军内部有不团结的因素,其中项英与陈毅就有两次分歧。 第一次分岐: 陈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军部实行先斩后奏”  相似文献   

4.
陈毅为他改名 提起刘飞将军在阳澄湖畔“沙家浜”的故事,还得从陈毅为他更名说起。 抗日战争爆发,刘飞和一批干部从延安“抗大”毕业分配到新四军工作,他先到皖南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担任组织科长。不久,三支队六团开进苏南敌后,刘飞被任命为六团政治处主任。 1939年2月,周恩来到皖南向新四军传达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新四军放手组织民众抗日,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敌后,并要新四军执行“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陈毅从军部回到苏南茅  相似文献   

5.
湖海艺文社是在陈毅亲自倡导下组织起来的。新四军刚到盐阜区,一些上层人士虽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赞同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但他们受国民党反共宣传影响,视新四军为“草莽英雄”,内心深处不怎么信赖。相传,有一次陈毅住在阜宁商会会长王翼英家,王翼英曾有意出对子考陈毅。王出的上联是“读红楼,看宝钗黛,调情大观园”。他是一语  相似文献   

6.
曹录生 《世纪桥》2005,(5):44-47
“英雄肝胆亦柔肠”。在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中,陈毅与张茜志同道合,相濡以沫,谱写了一曲动人肺腑的情感乐章。我爱这战斗的春天陈毅直到40岁才成立家室。1939年,陈毅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七大”以来的情况,住在他的挚友处。1938年春,张茜响应正在武汉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号召,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是演剧队和歌咏组的成员。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经  相似文献   

7.
1940年春天,陈毅率新四军东进抗日,来到苏北,得知曾两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是团结抗日的关键人物,便写信一封,派人送到韩府,要求韩老支援新四军抗日。韩老收信后,当即作复,并手书一联相赠:“注述六家胸有甲,立身万里胆包身。”  陈毅看后,即回一联:“救国抗敌古之遗直,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同年金秋十月黄桥决战之后,新四军乘胜东进海安。韩国钧是海安人,闻讯高兴万分,亲领各界人士夹道欢迎,并设宴招待陈毅、粟裕、陶勇等。席间陈、韩以酒论诗,十分投机,席后相互赠联,共表他们的抗战信心。韩联曰:“无心已厌玄黄…  相似文献   

8.
不肯向新四军投降。这时,陈毅司令员发出指示:对这部分日军,我们决不能轻易放过,但也不能心急,可以分几次“吃掉”。纵队司令部调遣了兵力,逼近华丰矿区,并加紧政治攻势,派出代表与日军谈判受降事宜。经过反复的斗争,谈判获得初步成果。日军表示:第一,愿守中立,但恳求给他们一条出路,要求新四军包围他们,佯行射击,造成他们能向济南方向撤退的理由;第二,答应缴给新四军少量轻武器。在听取了谈判结果的汇报后,陈毅指示,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先放他们北撤,再在途中进行拦截谈判。1月23日清晨,日军集中了几十节车皮的军用物资,来到远离华丰矿…  相似文献   

9.
谭明  张燕 《世纪桥》2009,(22):32-35
管文蔚主动联络,新四军组建“挺纵” 1938年6月下旬一天,几个自称是江南抗日自卫总团团长管文蔚派来的人,要求见新四军领导人。陈毅听到管文蔚的名字喜出望外。管文蔚,1904年1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访仙桥镇倪山村,其祖父是金坛城有名的大财主,有“管半城”之称。1924年,立志以拯救天下百姓危己任的管文蔚,放弃了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陈毅与彭雪枫的战斗情谊,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了。两人初次结识是在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之际,当时彭雪枫在红3军团2师任政委,陈毅在赣南做地方工作。陈毅初见彭雪枫即留下“少年英气扑人眉宇”的印象。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彭雪枫任第4师师长。  相似文献   

11.
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 率部适时渡江北上,挺进苏北,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7月在塘头建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  相似文献   

12.
孟俭红 《党史博采》2023,(2):47-51+65
<正>作为新四军的首任和第二任军长,叶挺和陈毅发生交集始于南昌起义,叶挺是起义领导者,陈毅是追随者。南昌起义后,陈毅引兵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缔造红军,共同革命;叶挺赴广州再谋起义,遭受错误处理后流浪海外十年并脱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成为唯一被国共双方都能接受的新四军军长,工作中却处处不顺;陈毅为新四军第1支队支队长,支持叶挺,共谋新四军向东、向北发展。皖南事变后,叶挺遭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五年多;陈毅出任新四军代军长,打开华中新局面。1946年叶挺出狱,不幸遇难;陈毅征战鲁苏,沉痛哀悼。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37岁的陈毅被任命为第一支队支队长。1939年,新四军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江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下辖第二团、第四团、新三团、新六团、“江抗”、丹阳挺进纵队及句容、镇江、丹南、丹北、丹金武、溧阳、溧高、郎广、宣当芜、江当溧、江溧句的地方武装,约25000多人,地跨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区。 江南指挥部成立大会一结束,陈毅指挥了贺甲村伏击战。前几天,段焕竞率领的新六团在余巷打死70名日本鬼子。丹阳的日军大队长武村率领300名鬼子,开到余巷搜寻新四军扑了空,又从九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半个月,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1942年1月,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在刘少奇的建议下,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这样,陈毅和饶漱石就正式开始搭班子。为了打击排挤陈毅,饶漱石利用当时党内整风正在深入的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月11日下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代总指挥陈毅回到盐城,准备参加高干会议。街上行人稀少,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和焦糊味,上午有数10架日机对盐城进行了狂轰滥炸。 陈毅快马来到总指挥部驻地泰山庙前。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委胡服(刘少奇化名),微笑着走出文庙同陈毅握手。陈毅指着面前的道观说:“日机下了那么多的蛋,啷个一颗没中?是道教的鼻祖张道陵保佑啊!”  相似文献   

16.
经过皖南事变腥风血雨的洗礼,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从此,新四军重整雄风,奋战在大江南北。 陈毅在戎马倥偬中不仅团结了大批从上海等地来到根据地的文化人,而且同新安旅行团的小同志们结成了革命的“忘年交”,在苏北、在华东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7.
1943年深秋,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淮南盯眙县黄花塘,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整风学习运动,已转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按照华中局代书记和新四军代政委饶漱石的安排,10月26日下午,由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华中局常委会上作自我批评.陈毅以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坦率、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式的检查.他严于律己,不谈功绩,只着重检查自己20年革命生涯中曾经犯过的错误和教训,主动承担责任.当晚,饶漱石以华中局、军部主要领导成员的名义,致电中共中央,罗列“陈毅十大错误”,要求中央派人来主持军事工作.陈毅亦致电中央,简单陈述黄花塘事件的经过,他情操高尚,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提出去延安学习.毛泽东认为陈、饶矛盾较深,一时难解,11月8日复电,“希望陈毅来延安参加七大.”2 1942年12月,一支由新四军数十名旅团级干部组成的教导队,从黄花塘出发,赴延安参加  相似文献   

18.
黄山 《红岩春秋》2008,(3):48-53
新四军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简称,成立于1937年10月12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新四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被陈毅称之为“铁的新四军”。在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中,铁军战士浴血奋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撷取几则,缅怀铭刻于中华民族史册中的铁血军魂……  相似文献   

19.
“黄老”是黄克诚大将军的尊称,因为他性格耿直,无私无畏,同志们都喜欢这样称呼他。“小姚”即饶漱石,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党内的化名。1942年1月,中共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奉调回延安工作。中央决定由饶濑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职务。饶漱石为独揽华中党政军大权,采取很不正派的手段,不久就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排挤走了。陈毅离开华中后,饶濑石仍在各种会议上散布陈毅如何如何,以标榜自己的正确。黄克诚对他这种作风很看不惯,决心大胆为陈毅同志辩白。在一次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烧潮5又借机对陈毅同志进河流毁,正冒天秋的昆…  相似文献   

20.
1943年夏秋间,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为排挤陈毅而一手策划了"黄花塘事件".11月下旬,陈毅怀着近乎伤感的情绪离开军部,奉党中央之命赴延安.临行之际陈毅赋《留别华中诸同志》五言组诗,一抒胸臆.其中几首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