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众较普遍的存在着厌诉心理,为了激励民众采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同时也为了规范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国家提出了诉权说,并赋予当事人以诉讼权利。但是近年来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往往提起恶意诉讼,以合法的手段掩盖非法的目的。这不仅是对我国有限诉讼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受害人造成巨大伤害,影响了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理论界为了对恶意诉讼进行规制,不断探索。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也增加了规制恶意诉讼的相关内容,并引入了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曹红坤  黄毅光  舒畅  张羚 《法制博览》2013,(5):121-122,120
随着我国社会法治的不断深入,人们通过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得到很大提升,但恶意诉讼这种负面的法律现象也开始涌现。恶意诉讼是诉讼当事人滥用诉权,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方的合法利益的行为,违背法律要求和公序良俗。恶意诉讼严重的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定性,造成国家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给当事人带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伤害。基于我国司法还不够完善的现状,我们可以就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恶意诉讼规制的优秀成果进行研究学习和借鉴,从完善立法和道德建设等方面针对恶意诉讼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敏 《法制博览》2013,(5):92-93
近年来,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推进,民众的法律意识有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诉讼方式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个别人利用诉讼这一合法形式来谋取不正当的甚至非法的利益,或是达到其他违背诉讼宗旨的目的,恶意提起诉讼。我国并无系统的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定,使得司法界在应对日益泛滥的民事恶意诉讼时处理方式难以统一。本文通过分析民事恶意诉讼与近似概念的关系,以期准确把握民事恶意诉讼的内涵,探讨规制这一损害司法正义的顽疾之继续蔓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宇 《法制博览》2024,(6):130-132
我国正不断推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选择通过诉讼渠道来保护自身的权益。然而,由于我国法律制度尚未完善,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恶意诉讼渠道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严重轻视法律制度,也损害了我国的司法秩序。因此,有效针对恶意诉讼进行研究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法治社会建设,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李君 《法制博览》2014,(1):145+142
在长期的民事诉讼实践中,恶意诉讼行为与日俱增。据此,新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对恶意诉讼行为进行规制的条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恶意诉讼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分析,讨论新民事诉讼法对其规制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6.
安博 《法制博览》2013,(9):21-22
在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的检察院检察建议,学界对其褒贬不一。通过分析检察建议的历史过程,作用,区分检察建议与抗诉功能,并以恶意诉讼和群体诉讼作为说明对象,检察院检察建议程序相比较抗诉具有自身特性和程序价值。并且检察建议具有对于检察院履行监督职能的提高效率,加深同级法院和检察院信息沟通交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繁荣,我们国家开始重视金融危机的防范。金融危机是社会发展阶段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界无法逃避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金融问题中的恶意逃废债问题出发,介绍了打击恶意逃废债意义与原因,提出了打击金融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演变,民间借贷的数量也日益增长,伴随而来的虚假案件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虚假诉讼是办理民事案件审理中的大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和司法解释,促进建立稳定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作为用于表达行为人心理主观状态的法律概念,恶意多指行为人明知其没有权利,但仍然出于严重敌意而采取不法行为去侵犯他人权利的一种故意。对恶意的判断可以从故意和恶劣两个方面进行斟酌,即恶意必须满足同时故意和恶劣两个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并且,间接故意不属于恶意,重大过失不属于恶意。  相似文献   

10.
王世康 《法制博览》2022,(34):124-126
商标作为一个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形象代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高额利益的驱使,商标恶意抢注行为频发并且愈演愈烈。除了社会诚信的缺失和商标意识的两极化,我国立法上对于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规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导致不能有效地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无法对抢注者形成有效的震慑。如何从法律上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性质及特点,总结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足,重点研究如何从法律制度方面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进行更有效规制,并基于此思考如何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宋栩 《法制博览》2021,(3):44-45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到的社会金融要素比较多样,涉及的人员数量比较多,经常会出现较大程度的经济破坏、形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无论是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结构要素的平衡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普通居民的正常生活.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出了扩大化发展的趋势,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组织特征逐渐完备,在人群当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混凝土开裂的类型及原因,总结出混凝土路面面板开裂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主要因素则在于材料,施工及结构设计三方面。分别对这三个方面逐一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建行 《法制博览》2023,(36):34-36
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重要的公民参与机制,能够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公共利益。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文章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的详细分析和案例研究,试论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  相似文献   

14.
《法制博览》2017,(35):83-84
职务犯罪是各国刑法中都会予以规定的一类犯罪形态,在我国法律中,也对职务犯罪有一系列的规定。当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职务犯罪行为,其社会危害的严重性已经广为认可。如何正确认识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正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正确制定遏制职务犯罪的措施,对于预防和防治职务犯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下文简称《改革方案》)有关内容指出,和环境公益诉讼相配合,对发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功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两者在适用范围和制度目的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为诉讼衔接建立了合理前提。目前有必要对两种诉讼的起诉先后顺序适用、政府法律职能顺位和检察机关职能发挥等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就此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民事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民事虚假诉讼案件也屡禁不止。民事虚假诉讼行为是一种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诉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造成社会诚信的缺失,损害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直接危害到司法裁判的公信力。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制民事虚假诉讼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民事虚假诉讼问题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相关立法,更高效的利用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与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使得各类型的公司内部交易活动日益频繁,各种公司违法现象常有发生,致使公司诉讼纠纷也不断的增加,并且在审判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文章主要对公司诉讼案件审理的难点展开分析,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司法程序中,业主委员会在诉讼期间遭遇任期届满换届,对于业主委员会能否继续诉讼,审判实务中见解不一。有些法院采用“主体资格丧失说”,认为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即为主体资格终止或丧失,不宜再作为诉讼主体资格继续代表全体业主进行诉讼;也有一些法院认为业主委员会在诉讼期间任期届满,应视为诉讼行为能力丧失,案件应当中止审理,待新一届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再继承诉讼。上述司法实务的分歧和争议,导致小区业主的利益面临损害时不能及时得到司法的救济。本文作者试图将任期届满的业主委员会,视为其主体资格的继续,而委员的换届选举仅为内部成员的变更,从而解决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存续障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不可推翻的法律推定,欠缺实质正义,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可以通过个体识别的方式认定未成年人的实际刑事责任能力,为刑法在低龄未成年人不法案件中的适用提供法律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不足以应对当今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而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符合我国现行刑法价值理念和社会人文基础,对该规则可以借鉴吸收。结合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和社会现实,可在适用范围、证明标准与证明主体等方面逐步落实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使该规则有效发挥作用,以此完善现行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善鹏 《法制博览》2015,(7):135-137
律师是在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法律工作者,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律师的作用正在凸显。律师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会产生律师费,那么该项费用对当事人的诉讼意愿必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