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曙光 《法制博览》2023,(27):69-71
合同解除是合同履行阶段比较常见的情况之一,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合同双方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但如果合同解除制度不能得到正确使用,就有可能对合同中某一方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因此,为了确保合同解除的合理性,并且确保在合同解除后能够将后续事宜安排妥恰,就应当对合同解除效力规则进行细化和明确处理。《民法典》合同编对于合同解除效力规则进行了详细解读,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但《民法典》合同编中的合同解除效力规则整体较为复杂,因此,为了确保可以在具体实施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本文对《民法典》合同编的合同解除效力规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业内人士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烨 《法制博览》2022,(2):45-47
《民法典·合同编》在吸纳原《合同法》的基础上呈现开放式创新,通过适用范围、通则功能、典型合同多角度、多方面之扩张彰显其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张慧 《法制博览》2023,(20):142-144
在《民法典》合同编部分详细规定了民事合同建立与违约责任的相关内容,体现出我国对于契约精神的重视,使其更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民法典》合同编内容的制定建立在合同自由、合同平等、诚实信用、社会和谐等基本原则之上,用于规范签订合同双方的行为与责任,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本文将针对民事合同违约责任条款的明确性进行论述,详细介绍了明确合同违约责任条款的意义,讲解了目前民事合同违约处理的方式,并分析了违约金作为合同违约责任的意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爱军 《法制博览》2023,(1):100-102
当前预约合同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实践中我国关于预约合同的法律规制体系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为了回应社会所需,立法机关等相关部门应围绕着《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五条构建起完善的预约合同法律规制体系。本文从预约合同的概述入手,分析了预约合同的效力及其违约责任,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完善构想,旨在促进我国的预约合同法律体系规范化、健全化。  相似文献   

5.
朱嘉琦 《法制博览》2022,(11):8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在合同编的第十八章中具体规定了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有关法律规定,体例上沿袭了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原《合同法》)第十六章中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相关规定,但在内容上《民法典》新增了两个重要条文,分别为第七百九十三条和第八百零六条.其中第七百九十三条规定了建设工程施...  相似文献   

6.
毛羽敏 《法制博览》2023,(7):136-138
《民法典》的合同解除制度在对我国原有的以原《合同法》为核心的合同解除制度的延续与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诸多改变与创新,例如,提出了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明确了合同解除权的一般行使期限等。但我国当前的合同解除制度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相关部门予以进一步完善。本文从《民法典》中合同解除制度的概述入手,总结了当前的合同解除种类、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方式期限与合同解除的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朱董? 《法制博览》2022,(9):68-70
本文针对我国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效力问题的现状,论述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的概念和区别从而引出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根据情况不同,合同效力也有差异,通过对域外相关法律关于未成年人订立合同效力的认定,提出我国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效力可借鉴之处和采取相关辅助措施完善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的效力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8.
唐菲菲 《法制博览》2023,(12):91-93
合同违约方是否享有解除权在学术上与实践中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颁布有效填补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立法空白,对合同解除权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正当性证成入手,分析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法律界限,进一步针对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实现路径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完善办法,旨在在平衡双方利益与控制社会成本的基础上,打破合同僵局,实现合同效率。  相似文献   

9.
空白合同,顾名思义指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后,合同内容中的权利义务等条款留有空白,手持合同的一方可以任意填写空白内容的合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订立白纸黑字的书面合同的习惯已经慢慢深入人们的骨髓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每日有大量的空白合同的订立.而签订了空白合同就是意味着对合同对方给予...  相似文献   

10.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传统民法理论中一项基本规则。然而,恪守合同相对性原则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我国《民法典》有关规定,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的具体情形进行了实质分析,并在检视我国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进而就完善我国的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勤砚 《法制博览》2023,(11):132-134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了合同解除权问题,在合同陷入僵局时赋予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能够让违约方在合同中“脱身”,提高民事交易的效率。传统理论认为违约方不具有合同解除权,但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的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案例,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问题研究上,需要从立法上赋予违约方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的合同解除权,完善《民法典》关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规定存在的理论逻辑问题,使得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更适合司法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艳 《法制博览》2013,(2):113+112
存款储蓄合同是现今较为多见的一种合同。由于我国现今《合同法》上未有对此的专门规定,因此,由储蓄合同引起的各类纠纷在法律适用上遇到了一定的难度。虽然储蓄合同在立法上仍属于无名合同,但合同的订立的一般规则仍适用储蓄合同之中。储蓄合同为兼具借贷和保管性质要素的新型合同,与现有民事合同中的借款合同最类似,因此可参照借款合同的严格责任原则来归责。随着储蓄业务的飞速增长和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将公民与银行平等关系的储蓄合同纳入民法领域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黄芳 《法制博览》2022,(9):142-144
违约金作为合同的一部分,由合同各方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以确保合同能够如约履行.但是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法院和仲裁机构会对违约金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合同未约定此类违约情形,违约方的赔偿范围则需要遵循《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来确认.本文旨在分析房屋租赁合同中违约金的法律依据,尝试为出租人和承租人双方在租赁活动中合理约定合...  相似文献   

14.
网购合同因具有电子商务合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于网购合同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判定时需要同时考虑到《民法典》与《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网购合同成立时间的司法认定是网络合同纠纷责任判定的起点,争议的核心与网购购物链接的法律属性也息息相关。本文从《民法典》对《电子商务法》中关于网购合同成立时间规定的继承与变革入手,研究了网购合同成立时间的司法认定争议与网络购物链接的法律属性争议,并提出了笔者的看法,建议上述争议应以《民法典》当前的规定为准。  相似文献   

15.
孟斌  毛艳艳 《法制博览》2022,(15):74-76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确立了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权利,但在该项权利的性质及司法适用路径上存在一定困境及争议."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说可解决前人理论未能解决的困境,更符合司法实践需求.以此为基础,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的司法适用应采纳不完全的合同解除权理论,注意合同解除权的限制条件,逐步淡化《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美舟 《法制博览》2023,(15):127-129
虽然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预约合同制度,但对预约合同与本约的区分标准认定不一,未规定预约合同中限制协商本约的条款效力,未规定预约合同的效力和违反预约损害赔偿的性质和范围,因此在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造成极大分歧。本文针对商品房预约合同,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说明了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17.
吴迅 《法制博览》2013,(5):78-79
政府采购合同是政府采购方与供应商在平等、自愿地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的真正的合意契约。从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内容等各方面特征看,政府采购合同既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又兼有行政合同的特点。同时,还有人在经济法领域对政府采购合同做出了定性。对政府采购合同做出正确的定性,对于进一步的法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法律属性的角度来看,我国《民法典·合同编》将解除合同视为违约责任,而CISG(即《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简称CISG)却将其视为违约救济权利。本文在CISG视野下,从法律属性、适用情形、时间限制的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CISG与《民法典·合同编》解除合同的差异。文章提出《民法典·合同编》应将解除合同视为守约方违约补救的权利,并提出在现有法条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9.
刘娟 《法制博览》2023,(25):35-37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使合同僵局的问题再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合同僵局既会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影响,也会损害社会整体的利益,合同违约方解除权是解决合同僵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已有的合同违约方解除权规定过于简单、模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明确,从而更好地化解合同僵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八条(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规定了合同履行地确认规则.其中的"争议标的"不是依据原告的诉讼请求来确定,而是以合同订立时当事人各自的义务来确定.本文通过探讨一则关于布偶猫收购、繁殖、售卖的合作事宜的《合作协议》的案例,在该案例中法院认为,案涉《合作协议》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