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红 《红岩春秋》2024,(2):20-25
<正>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邓颖超总是站在斗争的前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令人称道的是,邓颖超始终严格遵守党的廉洁纪律,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她曾反复强调,“领导者的言行要考虑影响”,“做每一件事都要想着人民,想着党的利益”。邓颖超的高风亮节,在她对待礼品的观念上得到了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1996,(3)
邓颖超的“夫人风格”邓颖超是位独立性强、事业上有极大成就的伟大女性。1925年她和周恩来结婚,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周恩来一起工作的国民党著名将领张治中,按当时惯例,见了邓颖超称她"周太太"。邓颖超不同意这样称呼她,几次对张治中说...  相似文献   

3.
<正>天津妇女运动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从1919年至1926年,在天津这片革命热土上,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天津女权请愿团、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天津女星社等进步妇女团体相继出现。邓颖超是天津早期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为天津妇女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自己也在运动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革命者。在2024年2月邓颖超120周年诞辰之际,谨以此文展现邓颖超的那段“觉醒年代”,以缅怀这位伟大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邓颖超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一生追求革命,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她晚年从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后,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在这些日子里,收听广播成为了她的“消遣”方式之一。然而,这种“消遣”绝非单纯意义上的休闲,其中足见她爱国爱民的真性情。实事求是说“八互”由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开播不久,邓颖超就成了这一节目的热心听众。只要没有别的事儿耽搁,她都会津津有味地收听。不仅自己认真听,而且还向身边工作人员推荐,甚至经常把听到的内容向大家叙说一番,让大家与她共享收听的乐趣和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一次采访邓颖超秘书、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赵炜同志时,她说:“我跟大姐30多年了,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说邓颖超才思敏捷,这话一点儿不假.  相似文献   

6.
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然而,人们对她印象最深的一个称呼还是———邓大姐。1991年三八妇女节时,全国妇联的领导和一些中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到中南海西花厅拜望邓颖超。一位20多岁的女科技工作者出于对前辈的尊敬,叫了一声“邓奶奶”,话音刚落,邓颖超就说:“你给我升格了,还是叫我邓大姐吧。”一时间,西花厅内充满了欢快的笑声。1904年2月,祖籍河南光山的邓颖超出生在广西南宁。她三岁丧父,靠坚强正直的母亲杨振德行医、教书度日,母女俩过着清贫的生活。邓颖超原名邓文淑,上学时老师给…  相似文献   

7.
五四前后的周恩来和邓颖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邓颖超考入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她,性格开朗,擅长辩论,是女师学生中的活跃分子之一。期间,她与同学郭隆真、张若茗一起建立了女师学生乐群会,经常组织进步学生举办各种活动,阅读进步书籍和报纸,议论时局,讨论男女平等。民主自由等问题。邓颖超特别喜欢阅读南开学校学生创办的(敬业)和(校风)两个刊物。(敬业)是南开学校学生周恩来、张瑞峰、常策欧三人宇1914年3月上旬发起组织的‘“敬业乐群会”的会刊,由周恩来为编辑员。(敬业)的经理处就设在他的寝室——西斋35号。(敬业)是半年刊,每年3月、10月出版,内容…  相似文献   

8.
著名诗人赵朴初曾用“功成辅货相,藏光不轻吐”的诗句赞扬邓颖超。邓颖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一贯努力完成党交给她的任务;作为周恩来的妻子,她甘居幕后,甘当配角,从不“稍露形还”,起着别人无法起到的独特作用。1党的六大以后,邓颖超和周恩来一起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邓颖超是中央机关总支书记,周恩来是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长,后来又兼军事部长。军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工作,机警和保密显得特别重要。周恩来是著名的中共领导人,是敌人平方百计搜捕的重要对象。为了确保他的安全,邓颖超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即当好…  相似文献   

9.
洪彦 《世纪桥》2011,(16):33-33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  相似文献   

10.
陌生的“路”是什么 “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叫做“全国性信息基础设施”。它并非真正的公路,而是借用“高速公路”的用词,泛指信息传递的高速化、高效化和网络化状态。“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个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它把电视、广播、报纸、电脑、传真和电话等一般通讯工具所能提供的视像、数据、声音转换成数码信息通过光缆传递到网络联结的用户终端,然后  相似文献   

11.
1992年7月上旬,邓颖超的病情一天 天加重,不时处于半昏迷状态。一天清晨, 人们尚未从睡梦中醒来,北京医院一片宁 静。可是在她的病房里,守护人员却突然听 到她喃喃地自语:“我回光山来了,我回光山 来了……”这是邓颖超大姐长期埋藏于心 底的一片浓浓的桑梓情怀! 邓颖超说:我父亲是河南光 山人,所以我也是河南光山人。 邓颖超出生于广西南宁,但祖籍却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新闻媒体针对矿难、空难等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都做了大量深入、翔实的报道,对于人们及时获悉灾情信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在人文关怀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错位及时、客观地报道各类事件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但是,缺乏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却屡屡可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道中的看客心理。这种报道以暴露、猎奇、片面吸引受众为目的,对灾难的当事人或亲属的痛苦很少提及。如2004年的“包头空难”,从空难发生起,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上的报道便层出不穷。某省一家报纸用近1/3版的篇幅刊登…  相似文献   

13.
梁衡 《广东党史》2011,(12):50-50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 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杨继干说:“可不是吗?那时我们伙食费一个月三块法币,毛主席来重庆,...  相似文献   

14.
梅兴无 《党史博采》2022,(12):18-22
<正>2022年是中国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诞辰100周年。周恩来、邓颖超与袁雪芬密切交往几十年,给予她亲切的关怀和厚爱,引领着她的人生方向和艺术道路,也促进了越剧的改革和繁荣。袁雪芬在《求索人生艺术的真谛》一书中写道:“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的厚爱,是我一生中的大幸!”提议袁雪芬出席新政协会议1949年6月,周恩来担任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共同纲领》起草小组组长,开始了紧张的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16.
透露周恩来病逝前的情况 1976年1月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以后,举国同哀,邓颖超的心情更是沉重.唐山地震后,邓颖超根据中央的指示,搬出了居住多年的中南海,到距台基厂不远的一处房子里暂住. 8月的一天,一位当年跟随周恩来、邓颖超在重庆工作过的老部下在台基厂附近街道上,巧遇周恩来逝世后仍在邓颖超身边工作的赵炜.她向赵炜表达了几位老同志关心邓颖超现况,并希望能与邓颖超见面的迫切心情.在当时的形势下,赵炜深知邓颖超与这些人会面是何等困难,但她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回去后就把情况转告给邓颖超.8月21日,赵炜把邓颖超同意会面的消息告知了在街上提出请求的那位老同志.邓颖超与她们约定会面的时间为当晚8点.但会见地点让几位老同志感到惊愕,邓颖超主张一定要在她的汽车里.  相似文献   

17.
邓颖超是红一方面军中参加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1992年7月11日.她与世长辞,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人生征程。《人民日报》7月17日刊出的《邓颖超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德高望重的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在红军长征中的经历只提了一笔:“1934年10月,带病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她当时是怎样带病参加长征,她在长征中有什么样的经历,以及数十年后又是怎样回顾长征路,口述长征事,撰写长征史的呢?  相似文献   

18.
沈航 《世纪桥》2011,(3):142-143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当然希望在新的一天开始之际获知当天的最新信息。早间的注意力资源其实是相当丰富的,早间的“黄金时间”不容忽视并应以新闻节目为主打。相比电视和报纸,广播诉求于听众的听觉,有较强的伴随性、快捷性、互动性等特点。因此,广播在吸引早间黄金时间的注意力资源上有一定的优势。本文立足于加强早间新闻节目的竞争力,强化早间新闻节目的收听优势为出发点,通过几年来编辑、主持早间新闻节目所积累的经验,就如何做好早间新闻节目提出体会。  相似文献   

19.
1991年5月13日,一起床,江青就让工作人员把当天的《人民日报》送到她的房间,她立即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似乎要在报纸上寻找什么。找了一会儿,她随即用钢笔恼怒地在报纸的第一版上胡乱写起来。其中写得最多的是“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 对于江青来说,5月13日确实是值得纪念的。25年前的5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江青被任命为“文革小组”副组长。“文革小组”当时权力极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许是勾起了江青对显赫的过去的怀念和对今天处境的极其不满,她用钢笔在这张报纸上发泄她的情绪,写了很多对他人进行攻击的语言。她还认真地写道:“主席,您的学生和战士来看您了。”医生和工作人员已经对她的反常举动有所觉察,为了防止出现不测,一直想办法稳定她的情绪,24小时不离开她,并把一切可以用来自尽的物件取走,要求她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启良 《广东党史》2010,(10):13-16
<正>邓颖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天津是她革命活动的起点,广东则是她早期革命活动的"第二站"。宋庆龄十分钦佩邓颖超的革命精神、意志和工作能力,并高度地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