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努力在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而实现定分止争。未成年人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应然要求与实然需求。未成年人犯罪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应当权衡程序从简与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实体从宽与罪责刑相一致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与受害人诉讼权益保护这三重关系。然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方兴未艾,大框架下的实施细则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2.
程浩 《法制博览》2022,(7):127-129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该制度的内涵分析应立足于认罪、认罚和从宽这三个方面.我国现有的认罪认罚案件处理机制无法满足对认罪认罚案件"实体从宽、程序从简"的需求.在认罪认罚案件一审判决作出后被告人又提出上诉,案件又将进入漫长且复杂的二审普通程序,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对于检察机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  相似文献   

3.
闫广涛 《法制博览》2024,(9):109-11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已被确认,随着制度的完善与应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逐渐提升,为科学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需对其实体性进行确认。基于此,本文首先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现状,从正当性依据、法律依据来源、价值理念要求三个角度,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体性表现要素,进一步结合认罪认罚实体从宽讨论保持刑罚理性的要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国平 《法制博览》2023,(29):121-123
在结合中国刑事司法理论实践经验,以及国外关于认罪认罚方面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制定出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制度是我国在刑事司法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与变革。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完成,并在该法律中正式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一项刑事诉讼法律制度,随后该制度在刑事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性应用,在压缩司法成本、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强化诉讼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应用情况来看还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该项制度的风险,基于此,需要进一步防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风险,要先明确并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确保该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万洪亮 《法制博览》2023,(9):133-135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改革中至关重要,该制度是对刑事诉讼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由于该制度在实务运作中对传统的刑事正当程序有所变动、调整,并且在运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很多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持担忧、怀疑的态度。实际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遵守、深化、践行了刑事正当程序的内在精神,符合宽严相济的思想,没有违背刑事正当程序的基本原则。在实践当中,为避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违背刑事正当程序,对司法公正造成威胁,有关部门需要在司法实践方面采取有关措施,严格依法办案,加强监督,规范量刑协商,保证案件的处理质量。文章从刑事正当程序出发,探索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刑事正当程序的调整和改变,并分析了该制度背后的本质,提出了相关的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认罪认罚案件的二审程序缺乏系统设计,现行的全面审查原则与效率导向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兼容。实践观察发现,认罪认罚案件中量刑上诉、抗诉占据多数,全面审查是"技术性上诉"滥用的重要原因,还存在侵犯被告人程序利益的可能性,全面审查原则在规范与实践层面已出现松动。通过对二审程序的目的功能、审判职能的定位以及上诉审的构造三方面的理论反思,进一步呈现了全面审查原则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错位。以有限审查原则代替全面审查原则已成当务之急。以有限审查原则为基础,认罪认罚案件应采用事后审查制和复审制并行的上诉审构造,审理方式和裁判方式亦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并根据上诉、抗诉的理由和一审所采用的程序进行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7.
范祥明 《法制博览》2022,(10):74-76
伴随着刑事速裁程序的推进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人们对认罪认罚案件中有效变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期待能够借助认罪认罚案件中有效辩护的研究,找到律师有效辩护的工作路径、原则以及标准等,从根本上提升认罪认罚案件程序的公正性.为此,文章以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有效辩护为切入点,先简单阐述了认罪认罚案件中有效辩护的内涵,而...  相似文献   

8.
叶必成 《法制博览》2022,(12):123-125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后,通过量刑协商制度能够进一步推动从宽量刑的发展,让我国的法律建设更加完善,促进认罪认罚从宽量刑的落实.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后的量刑协商存在较大的裁量限度,并且对于量刑折扣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幅度规定;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的部分量刑建议也有不合理的情况,而法院的相关处理也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9.
陈晓辉 《法制博览》2023,(29):112-114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时,需高度重视监察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性。但是,我国《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内容的表述具有不同定义,致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的监察环节、刑事诉讼环节面临适用困境。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职务犯罪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价值和适用困境,并针对性提出几项适用困境的化解对策,以期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实施和监察体制改革形成推进力。  相似文献   

10.
朱鹏 《法制博览》2024,(12):57-59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它融合了侦查、起诉、审判等多个环节,有利于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但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制度完善。在整个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诉辩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认罪认罚的合理性。把控控辩关系,有利于真正实现诉讼制度的效率,维护司法公正。但就发展的现状来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仍然存在检察院行使量刑建议权不当、被告人自愿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有必要从辩诉交易的角度建立我国认罪认罚辩诉交易的伦理规范。通过完善检察官职业伦理规范,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广西民营企业有关涉罪问题进行研究,剖析有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广西民营企业中的适用问题,进而提出构建以合规为核心的认罪认罚评价体系以及建立“附条件不起诉”的以合规为核心的涉罪企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基本模式,从而实现对涉罪民营企业的充分保护,构建好广西优良的法治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2.
张姗 《法制博览》2022,(11):111-113
认罪认罚从宽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精神的制度化体现,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对被追诉人具有预防、愈合、宽恕的功能价值.在重罪案件中如何保障被追诉人获得有效法律帮助,应当认清目前值班律师有限参与认罪认罚的现状,从赋予一定的阅卷权、完善会见权设置、保证在场有效见证、增强主动性、明确权利义务五个方面保障值班律师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具有合法、合理的正当根据。在刑法规定的未成年犯特别从宽处遇的基础上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无法律上的冲突,但实践中可能导致宽严失当、罪刑失衡的情况。司法机关应当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准确把握未成年犯认罪认罚从宽的适用条件和具体标准,针对其负面效应加以克服和消解,以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制度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认罪认罚适用成功的显著特征为嫌疑人接受量刑建议且签署具结书,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常因控辩审三方未建立平衡且有效的司法架构、从宽处罚对于未成年人效果不明显致使无法有效达成合议.未来的制度完善,应坚持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中的主导地位,且应从"协商从宽"思想转换为"裁量从宽"原则,合理把握控辩审三方的司法角色定位,对于未成年犯...  相似文献   

15.
王钧霖 《法制博览》2024,(6):109-111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符合我国司法制度的现实选择,有助于减少刑事诉讼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将该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领域,也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在我国《刑法》中,未成年犯与成年犯相比享有特别从宽待遇,这一原则旨在更好地保障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的刑事政策是应当依法从宽而非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16.
王传锋  张丽娜 《法制博览》2023,(35):106-108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就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判决程序进行明确规定,通常在被追诉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后即进入刑事速裁程序,以此提高诉讼效率。文章以认罪认罚制度下刑事冤案的产生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诉讼效率与司法公平之间的平衡性保持。分析认罪认罚案件审理程序当中出现的被追诉人知悉权丧失、认罪有效性司法审查弱化及法律援助机制无效化等问题,对刑事冤案防范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即实现证据开示规范化,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完善认罪认罚审查机制,保障认罪供述的自愿性、合法性与真实性;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拓宽权利行使范围,以此维系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7.
厘清"协商"这一基础性概念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实施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协商在不同语境下被赋予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协商总是包含了一系列的交互过程。自协商引入刑事诉讼后,便捷性与高效性成为了刑事协商的首要特征,但其更蕴含了刑事诉讼构造的嬗变,不仅对现代刑事诉讼程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更是标志着刑事诉讼领域人权意识的觉醒与深化。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刑事协商之形成具有深厚的刑事法学理论基础。由单向赋权到二元交互是刑事协商的发展方向,应以保障"权力—权利"的实质交互为目标,构建平等理性的法律商谈情境,通过司法实践诠释刑事协商之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8.
陈曲 《法制博览》2022,(7):106-108
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常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从2016年9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算起,认罪认罚制度已在中国探索、试点并实施了五年多的...  相似文献   

19.
刘凡 《法制博览》2023,(29):28-30
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告人的上诉权应当加以限制,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认罪认罚制度下的上诉权问题,从最基础的理论剖析,到试点地区的经验支撑,再到窥探境外的诉辩协商制度下的上诉权,最后摸索出我国的认罪认罚制度下的上诉权路径。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充分体现司法公正,节约法律资源,增强诉讼效果。同时也会加速我国法治化进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张倩 《法制博览》2023,(2):120-122
为了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确保其认罪认罚是出于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我国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规定了值班律师制度,这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司法公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以及人民利用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值班律师制度在显现优势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大地阻碍了值班律师制度的真正落实。本文首先从值班律师制度的渊源及其发展历程着手,对相关概况予以阐明;进而论述其自身具有的价值及发展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本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最后,为值班律师制度的构建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以此期望促进本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