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郴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郴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特别眷顾与青睐,郴州必须充分整合、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郴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福地文化、简牍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曲艺文化和体育文化,对郴州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一要增加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丰度和深度,二要包装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三要文化地宣传郴州的历史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2.
伍备战 《学习导报》2013,(15):44-45
在所有的要素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地处湖南省南大门的郴州北湖区为顺应建设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和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核心区等转型发展的需要,从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关键环节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各类人才集聚的“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1月13日开始,郴州遭遇了特别严重的冰冻灾害,恶劣天气持续达20多天。当时,京珠、京广大动脉因冰冻受阻,郴州的电网遭到毁灭性破坏,全市成了一个电力“孤岛”。因为冰冻,全市宣传系统也受灾严重。报纸印不出,送不出;广播电视线路受损,节目播不出;郴州新闻网站屋顶渗水,设备被毁。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真正取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很多,有的貌合神离,有的甚至把并购企业拖垮。纵观一些企业并购失败的原闲,虽然有并购目的不明确、政府“拉郎配”行为、收购溢价太高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未能进行有效的整合是最普遍、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根据发展战略进行并购活动,为了实现预期的并购目标.必须对并购双方的业务和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每个职能要素的整合都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虽然每个并购企业的并购战略不同。其整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等管理要素的整合,都是每个并购企业必须面对和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党报研究》2007,(1):18-18
多媒体文汇报自2006年12月18日以崭新的样式在文新传媒网亮相以来,在传媒界和网络界引起热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百余家知名网站都对多媒体文汇报进行了全面报道,文汇报刊发的评论《报纸,不再仅仅是报纸》被众多传媒论坛全文转载刊4发,“中国第一份电子报纸”、“开创我国多媒体报纸先河”等赞誉声在网上不断。  相似文献   

6.
报纸作为党的重要喉舌,是宣传和发动群众的舆论工具,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等都先后为许多报纸题写过报头。透过他们风格迥异的报头书法题墨,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而且更重要的是,追寻伟人们题写报头背后的故事,可以为我党留下一份珍贵的党史研究资料。为中国报纸题写报头最多的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周迎春 《学习导报》2012,(11):19-20
湘南地区是湖南“南大门”,早在1988年,就被国务院设立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转眼20多年,这里的区位条件、资源要素、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等综合优势更加明显,郴州、衡阳、永州先后成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11年10月6日,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请示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  相似文献   

8.
在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版式创新已受到业界人士的普遍重视,版式已成为各家报纸在市场上打拼,争夺人们眼球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报纸也在不断地改进版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版式。进入新世纪,新闻传播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即报纸从可读性、必读性到易读性的演进。这种变化必然引起报纸阅读和刊出方式的变化,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报纸的设计者必须研究、确定版式设计的新攻略。近几年,《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等一批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进行改版,推出了版面总体风格上非常接近的…  相似文献   

9.
报纸,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不断提高它的可读性,已经受到办报人的普遍重视。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的普及,报纸受到了空前的严峻挑战。读者要求我们的报纸,不仅要有爱不释手的可读性,而且具有先睹为快的可视性。这就是20年前新闻界老前辈蒋齐生和穆青提出的,至今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理论。报纸的可视性,过去所以未能引起办报人的应有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识上把它理解在报纸的可读性之中,把包括版面设计、标题制作、文章处理、图文搭配等要素都统统称为可读性,使报纸的可视性被淹没了,报纸可视性应有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应该是有风格的.新闻的风格,来源于新闻的"原创味".新闻的"原创味",指的是具有突出个性特征的新闻风格.对于报纸新闻来说,除了其宏观指导性、时效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之外,突出个性特征应该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如<新华每日电讯>、<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刊登的新闻,有的大胆泼辣,有的深刻厚重,有的活泼不失庄重,无一不体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政策试验,是中国政策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政策测试与创新机制,其基本类型包括各种形式的试点项目、试验区等。中国以试验为重要特征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对理政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和升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存在逻辑看,"政策试验"的基本定位是实现"要素整合"的基础性方法论工具;从过程逻辑看,"政策试验"对制度变迁的推动呈现为一个"吸纳—扩散"的变化轨迹;从演化逻辑看,"政策试验"在未来应沿着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基于这一研究主题的学术挖掘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政策学理论,进而丰富政策科学研究的理论谱系。  相似文献   

1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地人到郴州,常常会有几许惊愕:没想到郴州的新城区发展得那么大、没想到郴州的城市道路修得那么大气、没想到郴州街面上跑的好车那么多、没想到郴州消费水平那么高……  相似文献   

13.
郴州与广东毗连,铁路大动脉京广“线与公路大动脉106和107国道,纵贯南北,使郴州与广东连成一片,成为湖南改革开放的南大门。1994年.国务院批准了郴州地改市,郴州必须抓住这一机遇,迅速实现与广东的对接,使其成为湘南一颗推灿的明珠。对接的关键是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要实现与广东的对接,首先要建立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市场经济意识。广东人得改革开放之光,思想解放,敢于吸取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与人才,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局势。而我们郴州人在这方面却存在不少差距,不说改革开放之初,郴州人对广东人有抱怨,就…  相似文献   

14.
张国华 《唯实》2014,(7):6-9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是整合资源要素、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事关区域竞争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南通正处在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期,面临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约束等压力,迫切需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带动结构调整,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新格局,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新突破。南通市要充分利用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依托园区能级不断提升、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跨江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等良好基础,明确目标,创新思路,找准路径,强化举措,突破关键,全力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黄生福,湖南荣福煤矿控制人,其后台是郴州纪委原书记曾锦春。曾落马后,黄生福不断被双规、传唤、拘留,每次交了钱后又被放出来。有人说,他是“一块在锅内被反复炸的肥肉”。  相似文献   

16.
向罗生 《学习导报》2011,(15):58-59
郴州素有“华南水塔”之称。以东江湖为代表的特大型、大型水库,坝顶高度平均海拔227米,其中东江湖坝顶高285米,高出周边长沙、株洲、湘潭、赣州和韶关等城市平均海拔约205米。水资源相当丰富,仅东江湖年蓄水量即为洞庭湖的一半。围绕如何充分发挥郴州水资源优势,做好保护、开发和利用,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版面革新”的浪潮正席卷中国报界。大家已经深刻认识到,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工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想方设法把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许多报纸都在色彩、图片、标题、版式等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于是我们看到了浓眉大眼的《北京青年报》、精巧细致的《新民晚报》、清雅挺拔的《南方日报》等。但就总体情况来看,有的报纸版式风格还不稳定,版面起伏较大,有的版面“穿新鞋走老路”,从而导致了版面语言的不和…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6,(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是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部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即要"内强素质",作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内"文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合是指不断调整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联的外部系统各要素的关系,以期获得理想状态和效果的过程,既要"外树形象",作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文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专栏言论以其涉及范围广、写法轻松活泼而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专栏言论以小见大,风格多样,平易近人,富有亲切感。它以固定的版面、固定的栏目定期刊发,成为报纸宣传的轻骑兵,也成为媒体及读者表达观点的重要阵地。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都有它拓展的空间,并逐渐形成特色,成为一张报纸的招牌。  相似文献   

20.
党报副刊不同于文艺刊物,它要不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能不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目前还不被人们重视、至少不很重视,但却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人说,党报是党的“喉舌”,它的任务是明确规定了的,是毛泽东同志说的“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对所有党报来说,都是一样的。既然如此,怎么还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呢?既然报纸不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那么作为它的副刊,又怎么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级党报除了内容有些地方性之外,没有自己的特色,可谓千人一面,以致出现各地看各地的报纸、外地报纸无人问津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界好些人从经济观点出发,考虑到报纸的发行量。只想到内容的吸引人,于是在副刊上便大量地刊登相同的故事,摘录相同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