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玄德的“说情观”□张玉辉人是有感情的,因此为人“说情”之事古今难免.但人更是有理性的,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因此,什么“情”该舍命去“说”,什么“情”即便受千金之托亦不该去“说”,都得仔细掂量.刘备是颇懂得“说情”这个法则的.三国演义写刘关张三...  相似文献   

2.
世相谈屑     
“红二代”这个词“红二代”一词,不知何人所创,近年颇流行,市井及菜鸟记者喜用之。查其语义源流,初为元勋后代之谓,后扩至一般老高干(新高干不在内)之后代。然细审之,此词实不通不妥,乃殊不科学之用语,故官方文献绝不采用。“红”指何人,父辈乎,二代乎?传代乎?“红”乃革命、革命者、革命传统之谓,然高干二代必红乎?而工农子弟不红乎?非工农子弟不红乎?若认可工农子弟、各阶层子弟亦红,何不也称为“红二代”?然绝不可以。若皆称之,则此词亡矣。  相似文献   

3.
年龄自尊     
你是从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老”了的?我猜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样,在某年某月某一刻碰到某事,惊觉自己老之将至,甚至是老之已至:或许是在路边上,有人让小孩子喊你“爷爷”“奶奶”;或许是你去买鞋,售货员说“这种鞋特别适合老年人”;或许是在公交地铁上,有人起来为你让座;或许是洗完脸,你在镜中看见了自己的眼袋……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8,(3):42-42
【原文】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也。”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有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矣,遂不得见。  相似文献   

5.
人一上了点年岁,就容易被人在姓氏前加个“老”字。我现在常常集“三老”于一身:“老工人”、“老兵”、“老作家”。唯“老作家”担不起,我以为作家能称“老”,不是光靠熬岁数,成就最主要。“老兵”则可以认领——1960年的兵,还不算老吗?至于“老工人”一衔,领之泰然,且欣欣然。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13)
<正>什么?"网红"团团入驻B站和知乎了?打破次元壁、融入青年人。在新时代善用新媒体引领新青年这条路上,"团团"既是"老司机",也是探路者2017年1月2日,共青团中央在微信公众号宣布,正式进驻B站。标题用的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真当共青团中央不上B站?2017,在这里等你》。推文中,"共青团中央"这样写道:"2016年,从两微到知乎,团团的每一天,都在努力离大家更近一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3,(9):57-58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一生之计呢?面对“未富先老”和情势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们拿什么养老?同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未富先老的现实下,养老不仅是个人、家庭之重,也是社会之重。如何让“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公平正义,普照每一个现在处于、或必将走入老年的人?全国各地立足实际,不断创造新的养老模式,为解决“未富先老”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9.
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一位大军事学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历代兵家和学者的推崇和运用。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故就其人其籍问题作一新的考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司马迁在此只讲到孙武的“国籍”,而他是齐国什么地方人,他为什么要到吴国去?宋代欧阳修等人编著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邓名世编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对其记载得就比较系统了。两书俱称:“(田)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  相似文献   

10.
漫画     
《辽宁人大》2010,(5):47-47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善良,就是我们极为推崇的美德之一,所谓“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是也。  相似文献   

11.
任俊华 《湖湘论坛》2002,15(5):30-31
近读池田大作《我的人学》中的一篇散文《忠实于自己》,有感于这篇文章对忠实观的探究涉及到人生的诸多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就此专门作一些议论。一中国古代哲人十分重视“忠”的问题,《忠经·天地神明章》就明确提出了“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的命题,认为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忠是人的行为和伦理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没有什么比它更大的了。“忠”确是与“善”的行为(伦理行为)紧密相连的,孟子就说“教人以善谓之忠”①。“忠”是儒家鼻祖孔夫子学说的精髓之一,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②孔子认为,人只要…  相似文献   

12.
李靖 《岭南学刊》2004,(4):93-95
作为哲人,庄子与尼采在各自文化历史上扮演了相近的角色:他们二人都力图恢复和发扬人之本性,追求自由的人性境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批判,推崇“超然于善恶”的态度;无限向往超凡脱俗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老祁和他的收藏品叶国标老祁全名祁治平,50岁的人其实并不显老,只因为他在上海大中华橡胶厂一干就是30年的资历,大家都尊称他为“老祁”。骑车去邮票市场转一圈是老祁下班后的头等大事,“现在邮市很火,隔三差五地总会上一批新货。”去看一看又出现了什么好邮票,...  相似文献   

14.
沙蓬 《台声》2000,(6):14-15
在为期两天的深圳“反台独 ,促统一”研讨会上 ,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和各届人士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场面之热烈 ,情景之感人 ,正应了那句话———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以下是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辑录。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辛旗 :最近一个时期 ,台湾新领导人放话要用老庄哲学处理两岸关系。还是不要用老庄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潜在可能性”来解决问题。什么是“潜在可能性” ?是企图通过“一种程序”来走向独立吗 ?我想两岸关系的发展 ,只有一种选择———孔孟之道的选择———“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  相似文献   

15.
近日,民建石家庄市委会组织的“同心同向助民生—一扶老t济困行动”再次来到辛集市,慰问当地的“三老”人员。  相似文献   

16.
郭莉 《公民导刊》2007,(6):49-49
“老外”这个词从何而来,还真没有接触过,遇到一个较真儿的蓝眼睛,问:“外,是不是指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呀?”很是委屈还有点愤怒。为了平息那点萌芽中的愤怒,我说:“怎么可能!外就是外国人嘛,而且,中国往往对自己尊重的人,才加称老,比如为师者我,明明不老,还是要叫我老师。这是尊重!”中国人是否尊重“老外”们,我不知道,但是和老外一起逛街时,会发现“女人街”的东西平白地和“大都会”的价格相差无几了。  相似文献   

17.
“老作家”     
作家,虽今日有多如牛毛之嫌,但不断有佳作问世,且人品文品俱佳之作家,仍颇受广大读者尊重,况著作等身,德高望重之老作家乎!但本文标题打引号之“老作家”,则属鼠窃狗偷之辈。明末西湖伏雌教主著《醋葫芦》第二十回写道:“我来也终是老作家手段,见有人来,就闪过一边,已从墙穴内钻出。”此“我来也”,乃一贼中老手之绰号也。此处“老作家手段”云云,显属老穿窬者伎俩之同义语。大浪淘沙淘不尽,绿林豪客每相闻,故作案时每使用“老作家手段”,此点无足称奇。令人称奇的是,环顾当今学术界,使用“老作家”手段者,竟大有人在。早在80年代初,一份简报上即披露南方某研究红学之教授,将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提前具上自己大名发表;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大潮滚滚而来,某些学者(按:古人学者、  相似文献   

18.
廿四史当然不是什么供消遣的书,但其中并不少有趣味的材料。《晋书》说,孝惠皇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便引得不少后人发笑。其实如果将虾蟆拟人化,则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喊,叫,写文章,其动机不是为官(或曰为公),便是为私(或曰为己),总难超出这“两为”的范围,惠帝之问,也并非问得完全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19.
“巧诈不如拙诚”,语见《韩非子&#183;说林上》,意谓智巧而诈伪不如笨拙面诚实。这句话的本意当然不是去提倡什么“拙”,而是说巧诈虽然蒙人一时,占一时的便宜,然而“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不过是察之未熟耳。一旦被人洞察其诈,其人原先给人的一副谆谆相,犹如那舞台上纸做的堂皇的布景,顷刻土崩瓦解,此刻再说“巧诈不如拙诚”,信哉!  相似文献   

20.
宋长瑞同志是今年1月5日到秦皇岛任市委书记的,此前他曾先后在廊坊、石家庄市任职。江泽民同志2001年参观廊坊开发区曾有“小廊坊、大变化”之赞誉,秦皇岛则是海滨旅游城市。面对新的工作和新的挑战,要求干部们“睁着眼睛工作,闭着眼睛想事”的他,在想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