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春华 《世纪桥》2009,(18):140-141
曾经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使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学生提前步入社会生活,使他们经历了那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狂热和迷惘,给那一代人的身心留下了深深地印记,他们无法忘怀、无法回避那段历史带给他们的影响。知青文化热、各种知青联谊活动等的出现正是这种“知青情结”的体现;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命运以及返城前后现实的差距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形成这一种情结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给与一份理解、宽容和尊重。  相似文献   

2.
“知青”这个看似久远的社会学、历史名词以及它所涵盖的那些人和那些精神,依然存在于今天的中国。不但影响着当今的中国,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石金焕 《世纪桥》2015,(12):89-90
知青文学的"读者群体"不同于其他文学现象,因其取材的特殊性,知青文学受到了知青群体与非知青群体的共同关注,这种关注助推了知青文学及亚文学现象的出现。基于这种特性,本文指出知青文学研究应跳出就文本谈文本的窠臼,从"读者接受"角度对知青文学进行研究不仅能填补学界研究的空白,而且还有利于知青文学社会价值及文化意义的发掘。  相似文献   

4.
谭亦桉 《党史文苑》2007,(10):50-53
我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0月到农村,那时才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少。当地老儇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地里,都管我们学生叫“崽俚子”,言外之意,是说我们还稚嫩得很。  相似文献   

5.
西藏今年将从本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中招考300名村官按公务员待遇派往基层任职,目前已有1400名大学生报名。  相似文献   

6.
艾珉 《新长征》2008,(4):62-63
在我17岁那年,正月十五刚过,便在鞭炮锣鼓的欢送下和锣鼓鞭炮的迎接中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农村那个“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我们赢了!”随着2001年7月13日来自遥远莫斯科的阵阵欢呼,奥运会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这一刻,中国人盼望和等待了太久、太久!  相似文献   

8.
烟台“小红帽”物业管理公司位于莱山区APEC产业园区内,主要提供家政、绿化、保洁、护卫等服务,现有职工1480名、党员76名。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谋发展、促和谐,体现出浓郁的红色情结。  相似文献   

9.
胡智慧 《党课》2007,(12):104-105
23年前,刚走进军营的我为了一个“三等功”奖章迷上了新闻写作。20多年来,这枚“命中无缘”的奖章激励我发奋写稿,无怨无悔地爱上了“爬格子”,与新闻宣传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西藏今年将从本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中招考300名村官按公务员待遇派往基层任职,目前已有1400名大学生报名。据介绍,西藏将“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确定为公务员;自治区财政按每人5000元人民币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按所在乡镇新录用公务员待遇确定其工资标准;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分年按比例由自治区财政代为偿还。  相似文献   

11.
袁有为 《湘潮》2006,(12):33-36
花明楼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里。王光美是刘少奇的夫人。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在西柏坡和刘少奇结婚。之后,她与刘少奇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同生活了近20年。2006年10月13日凌晨,王光美在北京与世长辞。在她身后,留下了一段浓得化不开的“花明楼情结”。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2):122-122
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位具有浓厚历史感的政治家,一些传记作家甚至把他的这种历史感称为“苏联情结”。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多次在讲话中使用“兢慎”一词,使这个本来冷僻的字眼一下子成了政界、学界和新闻界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4.
王珏 《学习论坛》2004,20(7):14-16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的局部投资过热,其根源是国有经济改革不到位和人们的"国有制情结".在国有经济膨胀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隐忧,破除"国有制情结"是根治体制性投资过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尹卫国 《奋斗》2006,(8):58-59
今年高考对四川省达州市“高五”学生王翔来说又是一次悲壮的命运抉择,他是连续三次参加高考的复读生了,前两次高考仅以3分、2分微弱之差未被北大录取,他断然放弃读其他重点大学,矢志不渝要上北大。小伙子表示“这次考不上北大,我宁愿第三次复读。”  相似文献   

16.
黄海 《党史文苑》2006,(3):16-17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17.
在十二师西山农牧场的职工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西山地里的石头有多大,土豆就有多大.”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2013年8月,在服务地选择调整过程中,十二师团委纪福园书记找到我,征询我的服务意愿.当时我一心想要下基层,想到一处可以骑马放羊的地方.我在十二师各单位的分配名单里仔细挑选着梦想的地方,西山农牧场,这是唯一带“牧”字的团场,我开始变得兴奋起来.好!就它了.经过我的强烈要求,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西山农牧场.  相似文献   

18.
胡国华 《奋斗》2009,(10):31-31
2008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与圣火同行”节目中“大庆站火炬手——大豆专家胡国华”的节目,我成为了全国大豆科技工作者中的唯一火炬手,也成为了上海知青在黑龙江北大荒的一种光荣。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青文学较之前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知青作家与非知青作家的并存,"知青岁月"的回忆与"知青岁月"的想象共同建构着知青文学,正因此,对"乡村"的呈现便出现较客观和理性的审视。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青文学个别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乡村"形象在知青文学叙述中的新变——贫穷与苦难、愚蛮与落后、淳朴与善良,而这主要通过民性、民情、民俗表现出来。在"丑"与"美"的展示中表达了知青文学对"乡村"的深入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20.
1973年4月,福建省莆田县的小学教师李庆霖,因儿子上山下乡后一些具体困难不能解决,上书毛泽东,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披露出来,从而引起毛泽东、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专门为李庆霖回了信,并寄去了300元钱,以“聊补无米之炊”。党中央、国务院以此为契机,着手纠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存在的“左”倾错误,调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有关政策,使涉及全国千家万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高潮走向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