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6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期间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布什高度赞赏中国为防治非典型肺炎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果。胡锦涛重申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在谈到  相似文献   

2.
英国首相布莱尔9月20日飞赴柏林,与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统希拉克举行了两年来首次英德法三国首脑会晤,着重就伊拉克问题及欧盟内部事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9月13日在马德里首次举行三国峰会,会后发表了联合公报。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西法德“三驾马车”从此在西班牙首都悄悄启动。  相似文献   

4.
从5月26日至6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从俄罗斯的“英雄城市”圣彼得堡到法国的“矿泉水城”埃维昂,这次访问历时11天,横跨欧亚大陆,是胡锦  相似文献   

5.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自己回忆录中,回顾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许多重要活动,以及他对布莱尔、希拉克及普京等国际政要的直接观感。  相似文献   

6.
山飒扬名法国文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9岁的山飒,旅居法国12年,她的小说《围棋少女》在法国获得大奖。希拉克总统宴请胡锦涛,邀请她出席坐陪。她说:用法语写作是一种美妙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是国际社会反对美英对伊战争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反战立场和言论受到美国官方人士和媒体的大肄攻击,指责希拉克正在挑头反对美国。美国一些地方还掀起了一股抵制法国葡萄酒、奶酪等法国商品的浪潮,要求布什政府对法进行政治经济制裁。 但在法国国内,希拉克处置伊拉克危机的立场却赢得了法国朝野人士和公众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认  相似文献   

8.
严明 《瞭望》2006,(44)
10月25日中国迎来了一位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法国总统希拉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的朋友在当今世界政坛上,执著敢言、风度翩翩的希拉克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了法兰西政治和文化的代表。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法国天生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9.
刘江 《瞭望》2001,(Z1)
新世纪是在一片祝贺和欢庆声中降临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认过去的一年是“欢乐和不幸相伴的一年,但好转的趋向已经出现”,他希望人民“健康、和睦、顺遂和成功”;法国总统希拉克相信2001年对世界、对欧洲、对法国都将是“有益的一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说新的挑战要求英国“作出鲜明的政策抉择”;德国总理施罗德强调欧洲一体化符合德国的国家利益;日本首相森喜朗表示要使21世纪的头10年成为日本“获得新生”的10年……21世纪的世界到底会是怎样呢!正如一位法国人在1901年1月1日描写世纪更迭时的一段话:“一位旅行者…  相似文献   

10.
八国首脑会议7月21日至23日在日本冲绳名护市海滨的万国津梁馆举行。会期虽跨3天,却实打实只开了一天半时间。这次峰会和以往一样,讨论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可谓包罗万象,然而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当与会国家领导人相继离开冲绳时,睛了三天的名护市下起了瓢泼大雨。有人戏称,但愿这场大雨别把会议仅仅取得的一点成果给冲光。 出席这次峰会的有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意大利总理阿马托、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日本首相森喜朗,还有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其中阿马托…  相似文献   

11.
谢荣 《瞭望》1997,(42)
欧洲出现外交新动向●谢荣近来,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外交显得十分活跃。从8月底至10月上旬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法国总统希拉克、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相继访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0月9日至10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出席了欧洲委员会首脑会议。俄罗斯最近...  相似文献   

12.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希拉克最近对摩洛哥、科特迪瓦、加篷和塞内加尔4个非洲国家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希拉克在就任总统后仅仅两个多月就出访非洲,表明了他对法非关系的重视.希拉克选择摩洛哥作为访问非洲的第一站,显示了法国对这个扼地中海战略各要地的北非国家的“特别关注”.摩洛哥是法国的近邻,历来与法国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由于政局稳定,一直被法国视为保持地中海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是西欧国家“最可信赖的朋  相似文献   

13.
当西方七国集团的首脑们聚集在法国里昂现代艺术馆会议大厅里纵论天下大事时,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绿色草坪上的一件专门赠送给这次会议的雕塑品:7个矮小的人正用木桩去撬动一个硕大的地球,艺术家的创意是再清楚不过的了。然而,世界七强处理地球所面临的各种紧迫问题要远比“撬动地球”困难得多。这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一个基本印象。 里昂会议是自1975年以来七国首脑的第22次年度聚会,也是希拉克出任法国总统后首次以东道主身份在七强会议上登台亮相。希拉克果然身手不凡,不仅把会议的议事日程安排得紧凑有序,而且在会议的规模上也大动手术,提出了“摒弃铺张,注重实效”的原则。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提议并主持召开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不过是一个非正式的小型会晤,每位领导人只有两名助手陪同,但是以后的会议越开越大,去年出席哈利法克斯首脑会议的美国代表团成员超过  相似文献   

14.
国际要闻     
《瞭望》1996,(7)
希拉克宣布停止核试验 法国总统希拉克1月29日晚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由于最后一轮核试验的完成,法国将长久地拥有自己可靠而现代化的防务”,因此,法国将从此停止核试验。同日,法国总统府发表公报宣布,法国将在近期内签署关于南太平洋无核区的《拉罗汤加条约》附加议定书。  相似文献   

15.
全球要闻     
《瞭望》1997,(18)
(4月21日—27日) 法国总统决定提前举行立法选举 法国总统希拉克4月21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将应于明年3月举行的立法选举提前到今年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以组成新一届议会。 根据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希拉克在解释何以要提前选举的原因时说是为了政府得到“力量和必要的时间”去应付挑战:国内的改革和欧洲的建设。 舆论认为,希拉克决定解散国民议会,提前大选的主要原因是期望在欧洲货币联盟明春启动前得到议会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党政论坛》2013,(1):55-56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年事已高,因身患“不可逆转”性疾病,已开始出现痴呆现象,但他仍是受法国人爱戴的“好总统”。前段时间,他却因挪用公款、滥用职权,被巴黎法院判处两年监禁,缓期执行。  相似文献   

17.
欧美围绕美国“国家导弹防御 系统”(NMD)问题的分歧愈 演愈烈。法国总统希拉克,外交部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德国总理施罗德,外长菲舍尔,前外长根舍等一大批欧洲政要纷纷发表文章或谈话,称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没有理论依据”;美国此举将“破坏战略稳定并导致新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一向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英国此次态度也极为“暖昧”。欧洲领导人何以反对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呢? 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在北约内部形成“双重安全标准”,首批受害者是北约欧洲盟国。美国宣称,它拟建立的“国家导弹…  相似文献   

18.
法国总统希拉克6月13日宣布法国决定恢复核试验,从今年9月至明年5月在南太平洋穆鲁罗瓦环礁进行7至8次核试验,并准备在1996年秋季“毫无保留地签署”禁止核试验条约.希拉克的这一决定中止了法国前总统密特朗1992年4月8日作出的暂停核试验的决定,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应.法国不顾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于9月5日进行了恢复核试验后的首次地下核爆炸.  相似文献   

19.
法国在非洲开展全方位外交本刊驻巴黎记者沈孝泉更新与法语非洲国家关系传统模式开拓法语非洲国家以外的外交空间法国总统希拉克6月25日开始对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安哥拉4个南部非洲国家进行了一周的友好访问。希拉克自1995年5月出任总统后已多次访问非洲...  相似文献   

20.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希拉克四月上旬对黎巴嫩和埃及进行了正式访问。希拉克的这一外交行动是法国政府谋求重返中东、进而推动欧洲和地中海各国结盟的重大举措。 中东地区历来受到法国的特别关注。戴高乐将军执政时期曾主张,“法国要制定自己的阿拉伯战略,因为法国同这个地区的一些国家有着特殊的联系,法国在这个地区有特殊的利益。黎巴嫩在一次大战后曾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43年独立后,黎巴嫩同法国依然在语言文化、经贸交流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法国始终把这个国家视为法国重返中东、扩大其影响的“关键一环”。目前,黎巴嫩的和平进程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以色列依然占领着黎南部地区的部分领土、另一方面叙利亚的三万多军队驻扎在黎境内。黎当局担心,以、叙之间的和平谈判中可能会拿黎的主权和领土来作交易,因此十分需要一个象法国这样的大国介入。对于法国来说,这也正是法国重新回到黎巴嫩、恢复其影响和作用的极好机会。希拉克正是这样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