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司法内涵的把握直接影响着司法改革的目标确定与路径选择。目前,关于我国司法的主流观点主要包括"司法"即纠纷的法律解决,"司法"即诉讼,"司法"即审判,这些观点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我国的司法内涵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司法权"和"司法活动"的话语结构,"司法权"与"司法活动"均是诠释我国司法概念的重要元素。"司法权"的话语结构坚持司法权为裁判权的专属性;"司法活动"的话语结构则强调司法活动参与主体的国家性和多元性。刑事领域中,司法活动以司法权(审判权)的运行为核心,强调侦查权、检察权、司法行政权各自独立存在,以及司法权对整个司法活动的规制与约束。在司法的概念下区分不同描述对象,是澄清概念误区、尊重司法规律、确保司法改革顺利进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0)
公正是司法权建立以来最初的追求目标,追求人类最终的正义是司法存在的价值;而司法效率是指通过充分、合理的运用司法资源从而降低司法成本、以最小的司法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果。司法公正与效率是司法改革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提高了司法资源的使用效率湖南省近年来以人民调解为依托,探索建立了一套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提高了司法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3)
刑事"冤假错案"的频发严重地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引起人民大众对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的重大质疑,浪费司法资源,影响了中国法治建设进程,摧毁了公众的法治中国梦。为加强对人权的进一步保障,提升司法公信力,重树司法公正的权威也成为当前司法改革背景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法制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中,法学界对刑事"冤假错案"的预防机制研究也渐进增多,本文从我国"冤假错案"的成因入手并参考了国外的相关规则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媒体常常得到这样的信息,在对某某贪官准备采取行动时,这些贪官们往往能及时闻“风”外逃。虽然在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已颁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司法、公安部门人员出境、出国通行证、护照管理措施》的文件,收缴了党政干部、司法公安人员的出国护照。  相似文献   

6.
谷丰 《学理论》2013,(23):178-180
心理学作为一门与法学有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其着眼于人性本身,是反应司法过程中民意的走向的工具,为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与科研视角。司法模式中能动与克制的价值平衡一直是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的重点,从心理学这样一个全新的角度,结合马斯洛的整体动力理论,剖析与解读两者的取舍与平衡,体现法心理学在司法实践领域实际应用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武俊 《民主》2007,(1):16-16
据新华社2007年1月7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近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司法和谐”理念,并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努力创建和谐的诉讼秩序,着力维护和谐的司法环境。首席大法官首次提出“司法和谐”理念,表明缔造和谐的司法环境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司法机关的努力方向。另据媒体1月8日报道,最高法院正在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笔者认为,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也是最高法院倡导和践行“司法和谐”理念的具体表现。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结构庞大、内容繁多的宏…  相似文献   

8.
“宪法司法化”的不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实现宪法的根本、合宪且正当的路径,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之下适用宪法当前,如何实现宪法成了法学学者们热衷探讨的问题,一些论者想起了专司法律的司法机关,于是宪法司法化成为学界一种流行话语。但是,宪法司法化式的司法抢滩不符合根本的宪政体制,没有足够的制度效益,不应获得中国空间。在中国,实现宪法的根本、合宪且正当的路径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9.
传统意义上的司法裁判主要集中于适用法律的纠纷解决形象,然而司法裁判并非一种严格界定的概念,而是体现为一种政治经验。新的政治现实对传统意义上的司法裁判形象构成挑战,更提出了新的期待,司法裁判还应当具有政策实施及其规则确立的第二张面孔。全面正确理解司法裁判所具有的"两张面孔"及其相互关系,能够确保司法裁判在政治上的正确性、法律上的合法性以及伦理上的正当性,同时也为正确把握法院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司法部门在公开审判、审判方式改革等方面已有了一些新的举措,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是,离党和人民所期望的还有不小的差距。要真正做到司法公开、公正,裁判公平和廉洁高效,还需要深层次的改革,做到“三个公开”和“三个分离”。 “三个公开” 公开审判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11.
阿源 《瞭望》2002,(14)
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当人们对“黑哨”事件的处理几乎失去耐心和信心的时候,国际级裁判龚建平就被捕了。司法介入“黑哨”,使一些侥幸想借足协“家法”处置全身而退的嫌疑人惊惶失措,使国人坚定了司法介入打黑的信心。国法大于“家法”,这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再一次被验证了。  相似文献   

12.
"但书"司法适用的现状暴露出令人担忧的问题,归结起来,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但书"司法适用少,作为支撑无罪司法判决的法律依据引用得更少;二是"但书"司法适用不统一、不协调。目前,论证和阐明"但书"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当务之急。从必要性角度分析,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完善需要出罪机制的建立,它是刑事诉讼法适用的内在需要和实体前提。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它是刑法总则统率、指导分则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法律规范基本构造发挥效用、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具有司法解释的合法性保障和认可依据。据此,可从程序和实体两个维度构建"但书"的司法适用路径,使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3.
"两会"代表个案监督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再到相对衰弱的发展历程,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仍持续发挥作用。其在实践中长期存在和运行的顽强生命力,与"两会"代表个案监督本身所蕴含的司法廉政促进功能密切相关。然而,受立法模糊等因素的制约,"两会"代表个案监督在现实中呈现失范趋向,成为当前司法廉政建设的盲区。以"两会"代表个案监督的规范化推进司法廉政,仍需要从法院评价与法官考评机制构建、个案监督制式表格的运用、个案监督材料归档要求、个案监督档案制度建立等方面着手展开。  相似文献   

14.
<正>司法公开进入纵深阶段后遇到了一些困境,一些地方存在"拉抽屉,开一半留一半"的倾向。困境一:形式化。《2015年法治蓝皮书》指出,虽然有些司法部门在新媒体平台上四面开花,主动尝试着司法公开新途径。但在现有的法院微博、法院博客和法院微信中,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一些司法机关工作者告诉记者,考虑到不少案  相似文献   

15.
三段论适用于司法判决的难处在于,"司法三段论"的大小前提与三段论大小前提的属性不同,"司法三段论"的大小前提之间不具备三段论大小前提之间的确定关系。三段论的大小前提是超语境的,具有普遍必然性;而"司法三段论"的大小前提是语境化的,具有或然性,大前提是针对特定语境的,小前提存在于特定语境中,特定语境勾连了"司法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司法三段论"的中心并非在三段论的推理形式上,而是在大小前提共同语境的判断上。  相似文献   

16.
为高科技园区“保驾护航”——记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波 《瞭望》2002,(2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的司法建设卓有成效。各地区的司法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市场经济是一个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更需要坚实的法制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司法系统,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保障社会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受案范围作为行政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衡平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之间的矛盾,不断接近理想模式。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依旧采取"概括+列举"方式,其原因在于:受案范围的修改受认识局限的制约,基于国情实际和行政诉讼发展的需求。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民告官"受案范围的突破体现在:增加了受案范围列举事项,受案范围扩展到部分抽象行政行为。探寻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诉讼程序,以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方式对受案范围的界定加以有效补正,可以实现"民告官"受案范围多层级细化的功效,能将"民告官"真正付诸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司法体制中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司法与行政不分;二是法官实行等级制,这就决定了审权与判权纠结在一起的法系特性。但宋朝地方州府实行鞫谳分司制度,审讯权为鞫司行使,检法权为谳司行使,使审权与判权出现相当程度的分离。宋朝州级司法中,检法构成权衡法条是否适用的单独环节,司法参军成为履行检法职能的专职法官。检法权地位的突出,促进了宋朝州府司法中犯罪量刑认定的科学程度,这是宋朝地方司法比较清明的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听证制度的特点是,“以程序的公正,保证结果的公正”听证制度,正在走进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的行政决策和立法程序中。“和我的利益相关我就有发言权”,这个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说来,听证制度最早发端于英国,其创立之初仅适用于司法审判领域,主要用于保证司法运作的公平性。这一制度从英国传入美国后,则被进一步移植到立法和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特有的政治文化土壤环境,加之对于建国初司法实践的客观认识与理性分析,回归本土化司法传统的司法公开化道路似乎比纯粹西化的司法公开化制度设计更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