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人 《瞭望》2003,(21)
前几天,某地一家媒体发表一篇文章,称该地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这种说法固然“提劲”,但现如今就宣布“阶段性胜利”,窃以为十分不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国抗击和防治非典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近两三个月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的系列“非常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对非典的恐惧心态逐渐平衡。痛定思痛,抗击和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我们的政府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岁岁五四青年节,今年纪念不寻常。为了表彰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卓建功勋的勇士,北京市把第十七届“五四奖章”颁发给了5位医务界的白衣战士,民进会员王广发就是其中的一位。一线战斗时间最长的青年专家王广发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今年3月中旬北京开始出现SARS疫情后,他是医院第一批参与治疗的医务人员,并担任该院要SARS主检医师,后来又作为专家组组长,全面负责医院的SARS疾病治疗和SARS病房的筹建工作。4月23日,他参加了国务院赴宁夏自治区督察组,赶赴宁夏回族自治区检查、  相似文献   

4.
卢沟桥,一个响亮的名字。不但因为当年它曾以“卢沟晓月”成为“燕京八景”之一。更因为在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这里挑起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妄想进一步吞并中国。不堪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这里打响了全民抗战的第一枪,从此揭开了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并最终取得全面胜利。也是从这里开始,中国军民在自己的国土上独立抗击了在二战中占日本整个侵略军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兵力,有效地缓解了太平洋和欧洲战场的压力。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卢沟桥是我们民族魂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既需要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也需要民众的积极合作。如果政府领导不力、措施不力,就可能使疫情失控;如果民众不积极配合,最终可能危及自身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直面SARS     
近日,我把新整理出的关于抗击SARS的几十万字的文字资料阅读一遍,一时间感慨良多。我为中华民族的多灾多难而兴叹。自有我中华民族以来,历朝历代至今,灾难频仍。远的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便有“三年自然灾害”、“九八抗洪”、今日的SARS肆虐等等。虽说“多难兴邦”,但是灾难毕竟不是一件好事,它带给人们的是财产损失、生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解放战争。国共两党为救亡图存,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激情。正是因为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分别承担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相似文献   

8.
张仁尧 《团结》2003,(3):26-29
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非典”,从去年年底开始,在中国的部分省市肆虐。面对这场骤然而至的灾难,最初人们感到茫然、困惑,但不久,就在焦虑中开始觉醒。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章法地发起了抗击。北京在过去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取得了很大成就。摆脱了当初的被动局面,遏制了疫情的高峰期,有望5月下旬疫隋进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欧洲和亚太地区盟军的作战.成为亚太地区盟军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年之计在于春。2008年春节前后,中国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冰雪大考。面对肆虐神州大地近20个省份的雨雪冰冻灾害,全国军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战,抗击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工作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在这场大考中,全国军民所体现出的迎难而上,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英雄气概,令世界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突如其来、肆虐横行的非典型肺炎再次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各级领导干部,心系群众安危,力行“三个代表”,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冲在抗击非典斗争的第一线。民进辽宁省副主委、辽阳市主委、市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姜军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在与非典抗争的日子里,他凭着有力的指挥,沉着果断的应对,身先士卒的表现,被群众誉为“防非”前线的“将军”(姜军)。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4月初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的形势急转直下,广东、山西、内蒙、北京相继告急,SARS病毒大有蔓延之势。此时,正在组织筹划“辽阳城乡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的姜军同志,意识到了SARS病毒的强烈传染性和严重危害性,迅即召集卫生局领导和相关专家研究防范对策,构建了区域预防指挥系统,成立了由他担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主要奋斗目标也早已由民族解放转向了经济建设,我们还需要“抗战精神”吗?尤其对许多年轻人而言,“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陌生的名  相似文献   

13.
记者:抗击非典是一场大仗、硬仗,作为防治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是药品,能否有充足的供应,是否安全,关系着抗击非典的成败。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您作为对北京药品市场进行监管的专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对北京市抗击非典药品市场的供应保障和安全可靠性有何评估? 方来英:这确实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也因此我们肩负重任,我们工作的成效关乎到北京市千万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瞩目的我们的首都能否抵御非典的袭击,取得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经过我们药品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15.
<正>人民群众是中国坚持八年长期抗战的有力保障,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发挥重要作用,才使抗日战争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表达抗战意愿积极推动政府抗战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在东北的"不抵抗主义"等行为激起了全国民众强烈抗议,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群众纷纷表达了坚决抗日的迫切愿望,以各种方式推动政府抗战。以"一二·九运动"为标  相似文献   

16.
正瘟疫是什么最近发生的新冠肺炎,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现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全球抗击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新冠肺炎的发生,造成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恐慌。人们之所以恐慌,原因在于对瘟疫不了解,超出日常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应喜亦应忧     
许嘉璐 《民主》2004,(2):4-4
2003年有忧又有喜。忧者,遭到SARS的突然袭击,接着水旱地震频仍,年末又有重庆天然气井喷,好像大自然在有意一次次考验中国人民的意志。果然,灾难使中国人民更加齐心协力、斗志抑扬,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是取得了耀眼的成绩。精神与物质齐告丰收,是为喜。2004年到来了。我想,我们恐怕还是要在喜忧相参中度过,当然,也必然是在一个个胜利中度过。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回顾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我忽然生发出一点不合时宜的“怪想”:当年的中国,当“汉奸”的何其多! 并非信口雌黄,据权威资料公布:当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抗击了侵华日军的70%和伪军的100%。这“100%的伪军”有多少呢?无考。但据同一条权威资料,被歼的伪军约为120万。如此说来,这支“汉奸队伍”至少有“百万之众”,虽然占当时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并不少。  相似文献   

19.
张军才 《民主》2004,(3):43-43
与去年肆虐的“SARS”不同,高致病性禽流感今年刚一冒头,就引起了全国万众一心的关注和全力以赴的防范。吃一堑。“SARS”初犯时的隐瞒,搅得全国动地惊天。广东无人敢往,北京令人生畏,内蒙、山西等地让人望而却步,难怪乎,中央下猛药,撤卫生部长,换北京市长,哪个敢拿人民的生命开玩笑,就问他的职责,削他的官位,砸他的饭碗,即便是在值班时掉以轻心也绝不放过。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功不乏这样的事例:伴随理论上的突破,实践必然会取得光辉的成果。在苏联,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几个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里同时取得胜利的设想,提出了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上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于是便有了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毛泽东同志突破了革命道路问题上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开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