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瞭望》2003,(34)
不久前,非官方的国际制药 企业协会联合会(IFP- MA)发表了《鼓励中国的新药研发》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不仅已经是世界仿制性药物生产的大国,而且很快将成为创新性药物研发的大国。该报告在“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现有产业”、“人力资源”等5个新药研发绝对必要条件的评估上,中国的得分是,前三项超过4分,后两项超过3分,被认为是最适合参与全球药品创新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
告别“仿制”──中国人还能用上好药吗?本刊记者汤华我国长期在新药开发方面走“仿制”之路,每年能仿制30-40种国际上市专利药品,每种药的花费只相当于国外研制一个新药总投入的千分之一。直至90年代初,我国生产的97.4%的西药品种,都是“抄袭”国外的。...  相似文献   

3.
理论上,没有哪个企业不知道创新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在实际中,企业创新总是投入不足。据调查,在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73家企业的研发投入都小于销售收入的1%,而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达到3%左右。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阵痛     
宫超  张司钰 《瞭望》2020,(5):56-60
中国建立起完整的现代汽车工业体系,实现了空前的汽车产销规模。但中国汽车产业尚未研发出引领性技术,创造出世界级产品,2018年,排名前12位的中国车企研发投入总额约为48.7亿欧元,相当于大众汽车研发投入的37%,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数量至少减少1/3。这减少的1/3当中,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中国本土企业与跨国车企存在明显差距的零部件,汽车产业“四化”变革正引发汽车产业大洗牌,将彻底改写汽车产业发展,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3,(34)
中国的新药研发是在迅速推 进的全球化背景下进行 的。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进行药物创新是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世界医药界的竞争,已进入少数“寡头”称雄的时代,大公司之间的重组并购一直方兴未艾。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排名世界前25家的制药公司销售额已占全球处方药市场的60%以上。近几年国际医药产业30亿美元以上的重大兼并、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5,(32)
相对于国外的彩电企业,我国企业走了一条引进、生产、消化吸收的发展道路,但是我们没能像日本、韩国那样解决好消化吸收再创造的问题,企业研发水平极低,靠组装产品,利润率甚至不足2%,研发投入少之又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我们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失去自主权,但运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能力进行研发。  相似文献   

7.
创新特别是企业创新,是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创新不仅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研发与创新的现状,总结出了影响企业研发和创新水平提高的问题,并结合企业的现状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2,(13)
医药产业是以高效益为支撑的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国际化生命产业。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医药产业在国际上是滞后的,占世界25%的人口只拥有全球5%的医药市场份额;我国研究开发的新药中,97.4%为仿制药品。70年代至90年代,全世界开发的152个世界级新药,美国占了45%,而我国为0。  相似文献   

9.
易杳 《瞭望》1991,(38)
蛰居云南深山大川的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突然推出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烟草制丝设备,一时惊世骇俗。短短几年过去,这个“昆船”不仅在船舶行业内边声望大隆,而且成为整个“三线”企业中的佼佼者。 80年代初,一大批军工企业向生产民用产品转移。这家近万人的企业虽然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但也免不了一阵惊慌。他们开始“找米下锅”,给云南省生产过一些非标准的急需设备,还生产过大到印刷、制药、包装行业的大型机械设备,小到收录机、切肉机、电扇、负氧离子发生器等等产品。什么都干过,什么都成不了气候。产品多达200余种,但多属仿制。 这个庞大的军工企业,依仗的是其雄厚的工程技  相似文献   

10.
《侨园》1998,(3)
南临北部湾的钦州市,近年来只升起一颗美丽的明珠——广西半宙制药集团公司。1993年该公司完成产值已达1.3亿元,实现税利2000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0%和82%。其拳头产品“大力神”口服液连获国内外大奖,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八五”星火计划项目。为此而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总经理梁卫被评为国家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又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钦州市制药厂的前身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罐头食品厂。由于科技合量不高、投入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很不景气。1988年底,年仅31岁的厂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以来,重庆市政府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通过组建创投子基金,吸纳社会资本,使全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规模超过70亿元。目前,基金已累计投资科技企业138家,带动总投资近90亿元。下一步重庆将重点在五个方向努力:一是增加科研投入,充分发挥企业研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总体目标是在2011到2015年投入1000亿元,2017年以后每年投入500亿元以上,支持企业作为投入主体。长安汽车集团是重庆自主  相似文献   

12.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自主创新进入了关键历史阶段。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经济危机往往都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当前各国都在对科技创新进行提前部署。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从研发投入和产出规模看,已经成为世界研发大国。但还不是研发强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自主创新将会面临更大困难。  相似文献   

13.
林蔚 《瞭望》2004,(36)
1929年-2004年,佛慈制药走过了75年风雨历程。佛慈制药对中国中药工业有三大贡献:建立了中国中药史上第一家中药制药工业企业;提出了“中药西制”的思想,首创了浓缩丸剂型;最先在传统中药行业中引人先进的股份制资本组织形式,创立了当时先进的民族工业企业——上海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唐勇 《学理论》2010,(8):36-37,105
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投入逐年增长,但其研发效率的总体水平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建立基于五类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并利用Stata软件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研发整体上缺乏规模经济性且技术效率相对低下;研发资本仍然是对研发产出贡献最大的投入要素;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这两类行业的研发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拥抱新四化     
尚前名 《瞭望》2020,(13):34-35
新技术方向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研发新技术所需的海量投入,让各大车企更愿意携手合作、抱团取暖。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自主品牌想要弯道超车难度相对较大。但在新四化领域,中国车企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研体制长期以国家主导、行政领导的模式运行,原本少得可怜的民间基金在科研领域就更难 有所作为。但没有理由忽视来自于民间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充分调动民间资源支持科研,是 评价政府作为的一个更为关键的指标。目前,民间资本更多以企业的形式投入研发。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6,(5):44-44
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创新型国家是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1,(33)
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题。最近,本刊记者走访了经济学家、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何家成,请他就当前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谈点看法。 何家成说,十多年来,为搞活大中型企业,国家出台了不少改革政策,经济界也开了不少“处方”。总的思路不外乎放权和让利。应当说效果还是有的,但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1989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市场疲软,对全民大中型企业影响很大。尽管国家采取倾斜措施,增加贷款1400多亿元,使去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值增氏2.9%,但在其背后,有80%以上的产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在宝鸡市考察了工业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情况。1987年以来,宝鸡市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态势是好的。市属37户企业,截至8月底,已有23户实行了为期4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中13户大中型企业,除西凤酒厂实行特殊政策外,实行承包经营的11户。尽管宝鸡的企业承包经营还有待完善、提高,有些问题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但“包”字进企业,已初步显示出了效益。据对市属22户承包企业的调查,1至8月底,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20%,实现利税比上年同期增长3.9%。全市预算内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34%,实现利税比上年同期增长3.43%,承包企业比面上企业分别高0.68%和0.47%。  相似文献   

20.
徐寿松 《侨园》2002,(5):32-33
“当你还只是一只羊时,的确不应将自己想像成一头象,但你完全可以联合另一只羊对付这头象,然后,再伺机吃掉这只羊。”这就是合纵联横的历史遗训。如今的医药企业正在为这一遗训添加注脚,在加紧联手或者弱肉强食中走向“巨头时代”。重组,“羊”与“象”的游戏不在重组中做大,就在零散中耗丧!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医药行业亏损面大幅增加,持续亏损和由盈转亏的企业上升到23.2%。与此同时,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2%。大洗牌的方式之一就是从资产到营销的购并、重组。重组是当今医药行业全球化竞争加剧的大势所趋,药企购并狂潮如涌:法国的赛诺菲与盛得拉堡牵手,英国的捷利康和瑞典的阿斯特拉联姻,德国的赫斯特和法国的罗纳普朗结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中国制药企业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