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党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的动员、努力、实现过程中,政党的现代化至关重要.将中国的政党现代化置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视野下考察,需要有三维的思考,即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实现需要执政党的现代化作保证,参政党的现代化作支援,多党合作法制化作为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从近代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当代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腾飞。但是,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集中爆发出来,使我们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而体制机制的创新离不开法治的前导和保障作用。为此,要求我们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作出的战略决策和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错误口号,... 相似文献
4.
5.
6.
7.
半个世纪以来,中共几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尽千辛万苦,饱经曲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现在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中国人民就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1-2001年这个跨世纪的80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是成功地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二是以自己的初步实践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三是成功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四是全面推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风闻而拂面,其信仰者由少而多,以至和千百万群众共命运、同呼吸;其影响由弱到强,渐至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每当我们追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近百年历史之时,我们总是禁不住要问: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取得胜利呢?是依靠名利的诱惑还是某种神秘的文化感应呢?是靠强权还是暴力?皆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兴盛的真正机缘,一是来自其自身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其次,也是更为关键的是,她为中国人实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主题──现代化,找到了一条光明而正确的道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非起始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道路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十分巨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现代化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影响着21世纪的中国历史,自此以后,中国开始了向现代化的整体推进,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经过32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年均接近10%的持续增长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带来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变化,同时引发了有关中国模式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知识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的同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普遍而深刻的变化,也表现为人的素质的提高过程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人的现代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这是由以下几个必然要求所决定的。 第一,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国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现代化的要求仍相差很远。我国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数很多。这样的国民素质,决定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对这一理论加以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为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先决条件,然而中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发展,城镇化进程,这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当今,由于科学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所以,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所阐明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国现代化展开的。实现中国现代化,是现阶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际体现。而分三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步骤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希望──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郭书田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为主任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编委会编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一书面世,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农业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光辉,是一件大好事,值得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 80年的光辉历程。这 80年的历程 ,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历程 ,是一个积贫积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意气风发、昂扬前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中国的历程。在 80年的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新的世纪 ,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 ,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精神理念的公共服务在实体的层面上是公民本位主义的演变。而源于传统文化积习、公民身份的缺失、公共理性的匮乏、公共领域被遮蔽,公共服务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育与生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一个正在成熟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已成为客观趋势,公共服务也正在拓展。 相似文献
17.
自近代中国现代化启动以来 ,到底应该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还是应该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一直是中国人争论不休的历史性问题。时至今日 ,仍不时听到一些不协调的噪音。实际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早已以自己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实践对此作出了历史性的回答 ,而且是最终的正确的回答。一人类社会总是按照其内在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要求不断地为自己选择和开辟发展道路的。在人类社会内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 ,不管其性质如何 ,作为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都是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传统与现代的纠葛在思考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时,方法论原则的确至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唯物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引。在唯物辨证法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都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继承,同样不是例外。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比起其他民族来,我们要幸运得多。然而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人所面临的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双重夹迫下的痛苦选择。在这里,人们对传统的眷恋、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和对异质文化的抵御,本能地交织在一起,使…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