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 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于是,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  相似文献   

2.
李伟 《理论参考》2009,(3):16-16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一部分受影响的美国企业纷纷对政府施压,要求利用各种手段限制国外进口。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逆差来源国,很可能会首当其冲地成为"替罪羊"。从历史数据看,当美国经济不景气时,其自中国进口的下降往往  相似文献   

3.
一月·外媒     
《侨园》2012,(8):7
谢谢中国,欢迎莅临美国如今轮到中国了。若伊朗没那么可恶,它本该是我们最大的敌人。然而,中国制造的美国奥运制服会逐渐成为浮云。这有点像当年的日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正向上攀升,正以自己的方式像日本一样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必备,比如客厅里的任天堂游戏机和马路上的丰田车。如今,他们正增加对美国经济的投资。跨国企业已不再仅仅是跑到中国去生产卖给美国的商品。尽管还有些阻碍,但一条双向通道已贯通。中国企业正来到美国出售商品、提供服务。不管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购买,这个第二大经济体都已快马杀到近前且不可逆转。冷战时期的巴西和墨西哥人后来都意识到,美国并非是去摧毁他们的。美国人也将会明白,中国人到来不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痛苦。实际上,越来越多美国人会在周末穿上中国制造的运动鞋和衬衫,去大连万达集团旗下的AMC电影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正式成员,更多外企进入 中国将成不可阻挡之势,外企大批进军中国无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重重挑战。但在关注中国的美国布法罗地区企业家眼中,入世后的中国企业不应仅仅等待外企的单向进入,就像美国企业面临开拓中国市场新机遇那样,中国企业家也面临着去美国等发达国家创建跨国企业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胡芳 《瞭望》2006,(46)
如果不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美国是否还会如此在乎中国怎样保护知识产权前不久,美国声称要联合日本和欧盟,以中国打击伪造和盗版行为不力、未履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义务为由,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虽然几天后又决定暂时不采取行动,但美国并没有排除最终这么做的可能性。有迹象表明,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成为继纺织品和人民币汇率之后美国向中国发难的又一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岩萍 《侨园》2012,(1):31-32
近日,美国移民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投资移民美国的移民中,中国人占了3/4,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其中934人获批。通过在美国投资的方式获取美国公民权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其实不仅是在美国,中国的移民潮,在全世界都是一浪高过一浪。投资移民成主流有数据显示,2010年,近6.8万在中国出生的人成为了美国的合法永久  相似文献   

7.
广采博闻     
为什么中国总是成为美国两党互相攻击的目标克 林林顿访华前曾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 ,抱怨国会对总统制定对华政策干预过多。但是 ,克林顿也许记得在1992年大选时 ,他也曾不遗余力地攻击布什总统的对华政策 ,指责布什政府在八九政治风波后对华制裁不力。为什么中国总是成为两党互相攻击的目标 ,成为美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呢?首先 ,冷战意识仍然在不少美国人的头脑中作祟。冷战后 ,中国似乎是世界上惟一没有瓦解的共产主义国家。这些人眼中 ,反华就是反共 ,大方向是对的 ,只会得分 ,不会丢分。其次 ,美中关系的很多重要问题并不…  相似文献   

8.
一月·环球     
《侨园》2012,(11):6-7
"痛批中国"成美选战"招牌菜"今年美国大选最引入瞩目的是,"痛批中国"成为两党候选人的"招牌菜"。做过私营企业老板并自认最懂经济的罗姆尼屡次批评中国对美贸易不公,并指责奥巴马对华政策软弱时,"痛批中国"即成为今年两党候选人的外交主题,且相互较量谁批中国大声、谁骂中国起劲,以吸引对中国有成见的广大选民。每逢美国大选  相似文献   

9.
刘洪 《党政论坛》2009,(24):27-27
以轮胎特保案为标志,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正呈愈演愈烈之势。中国正成为美国保护主义抬头的最大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壹·天下     
《侨园》2013,(6):8-9
<正>中国人赴美买房1年花90亿美元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外国人共投入825亿美元在美国购置房产,其中中国人(包括香港买家)花费90亿美元,占11%,连续两年成为美国房产第二大海外买家,仅次于加拿大人。大洛杉矶地区成为华人在美买房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3)
冷战期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所著《苏联行为的根源》成为美国决策者研究对苏政策的重要参考。二战后美苏没有携手共建世界最终走向冷战。今天,中美关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如何看待"中国行为的根源"是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重要变量。基辛格是分析这个变量的代表人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认为,没有可兼容的价值观的赤裸裸的权力的均势是脆弱的。延续这样的逻辑,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探讨了中美两国价值观兼容的可能性。美国决策者应当注重中国行为的这一根源,避免《克劳备忘录》中的错误,与中国共建世界。  相似文献   

12.
刘洪 《党政论坛》2006,(11):24-25
中国现在是美国的热门课题,“中国背景”已成为不少美国官员晋升的资本。最突出的在财经领域。比如新任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她日前在北京演讲时就坦陈:自己对中国是“相当的熟悉”,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参议院工作人员来访过;90年代曾参与摩托罗拉公司在华投资的规划和谈判。此外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已达150年,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中美实力的升降背后折射出两国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多元至一元"是美国发展模式的显著特点与优势所在,但从整体上不适合中国国情。自然资源禀赋、历史传统、近代受压迫遭遇、建国道路以及时代背景等因素决定了中国要借鉴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治国理念,又要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还要突出中国现实的国情和时代特色,于是"主元和多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一、"权力东移"这是美国一些战略界人士颇为忧虑的。"9·11"后的十几年,正好是中国迅速发展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的过程,2012年以后按GDP计算已经超过了日本。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就算中国以新常态下的年均6%—6.5%的速度发展,再过十年,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排头兵,也指日可待,更不用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情况。"美国衰落"一时成为美国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女作家马克辛·洪·金斯敦的《中国的男子汉们》,去年成了美国的一本畅销书,今年赢得了美国图书奖。这位住在檀香山的女作家,对于美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一九七六年她著有《女战士》一书,后来成为美国七十年代的十本佳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叶入源 《学理论》2015,(7):71-72
遏制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是美国关键的战略环节,利用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成为美国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切入点。中日钓鱼岛问题随之激化,背后隐含着大国在亚太棋局上的新一轮博弈。通过加剧钓鱼岛争端可使美日两国都获取重要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并削弱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这成为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默契的共同利益所在。然而领土主权是我国根本的国家利益,中国必将对日美联手就钓鱼岛问题制衡中国的情况做出积极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17.
王峥  金涛 《瞭望》1994,(33)
1994年初,财力雄厚的美国三大财团之一摩根银行施大手笔,准备投资6000万美元入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从而成为最大股东之一.这是外资首次参股中国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此举继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驻上海之后,又一次震撼了中国金融界.外电评论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最有希望的保险市场.而随这个市场尘封的大门开启,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大连、天津、厦门、深圳像一串耀眼的明珠首当其冲地成为金融保险业抢滩涉足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6)
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的势头,食物的升级换代导致中国粮食进口的规模逐年增大。基于此,美国政府和以谷物协会为代表的农业利益集团从多边和双边层面对中国施加影响,通过一系列隐性的手段来侵蚀中国的粮食主权。美国谷物协会致力于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效率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它投身于开拓、维护和扩大美国的粮食出口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这一点与美国政府的战略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6)
海权之争在世界历史和大国地缘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陆海兼备的中国,海权发展却相对缺失,其中美国的不断介入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经常利用与中国有领海争端的周边国家制约中国海权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便时常插手,成为推进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筹码,为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增添了不稳定的变数。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谨慎处理海权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老歌 《侨园》2007,(1):20-21
今年已41岁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12年间,他辗转日本、美国学医,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他的名字被写进2005年版美国大学生世界名人录,永戴异国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