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视水土流失的严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河上游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是我国去年抗洪形势严峻的重要根源之一。长江去年最大洪峰流量在小于1954年的情况下,出现超高水位、特大水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主要江河上游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的危害有资料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经济分析与政策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并不乐观,保障和提升未来的粮食供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角度分析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公地悲剧、负外部性的存在、农地市场发育不足等原因,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几个关键因素;政府体系的自身缺陷、公共决策的不科学性以及政府寻租的存在,导致了政府失灵。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关键在于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提出了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建议,并就构建公众参与的水土流失治理机制提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政府行为的“双重效应”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象分析1 998年 7月、8月期间 ,我国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大范围高水位的洪灾 ,持续时间之长 ,受灾面积之大 ,受灾人数之众 ,都是百年未遇的 ,在世界灾害史上也是少见的。以长江流域洪灾为例 ,195 7年 ,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 2 2 % ,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 2 0 2 %。仅仅 30年之后的1986年 ,森林覆盖率仅占 10 % ,水土流失面积占到总面积的 41%。长江上游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 ,四川全省在元朝时期森林覆盖率高达 5 0 %。但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只有12 %。森林植被破坏的结果使得泥沙俱下 ,给爆发大洪灾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35)
<正> 按现在的流失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殆尽近期,各地泥石流灾害频发。8月18日,云南贡山普拉底乡村庄被泥石流夷为平地;8月12日至14日,泥石流重创四川汶川灾区;8月7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掩城……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但面积大、分布广,而且危害重,治理困难。2000年全国第二次遥感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  相似文献   

5.
大地的呼唤     
1厘米表土的形成,需要200多年时间,而水土流失的速度,则1年等于200年。请听——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流窟野河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粗沙主要来源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神府——东胜煤田的开发建设,该地区本已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更是日益加剧,年增加输入黄河泥沙800多万吨。为此1988年10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了《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晋陕蒙三省区也颁布了《规定》实施细则,成立了水保监督机构,使煤田的开发建设开始走上有规可循的轨道。但从《规定》颁布实施两年多的实际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7.
陕南是陕西省水土流失及危害比较严重的区域,同时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区,选择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使种草与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区域农村经济有机结合是本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1999年以来汉中市通过省外专局支持成功引进百喜草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显示了其良好的水土保持特点,望这一优良草种在陕南水土保持中得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一、陕南水土流失及危害   汉中市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的汉江上游,具有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特点,主要地貌类型有平川、丘陵和山地,其中85%以上的土地面积均为丘陵山区,特别是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人多地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加之降雨量较大,水土流失仍然是影响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全市土地总面积27246km2,水土流失面积18860km 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2%.……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针对我国水土流失日趋加剧的现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的根本措施。据了解,从今年起,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工程已经从试点转向全面启动,今年计划新增退耕还林面积3000万亩,截止5月份,今年的任务已经完成一半。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是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和国家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两年前,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作了重要批示,提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今年江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又先后来陕视察,对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就如何建设良性的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山川秀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的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商榷。一、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  相似文献   

11.
哭号的长江     
20世纪中期,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持续增长的数——”亿人的生存需要,终于把这条伟大的长江变成了第二条黄河。长江在这100年里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据1957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但仅仅30年之后,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占了流域总面积的41%。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缺水少雨、沟壑密布、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延安人身处的恶劣生存环境。他们4O多年靠毁林开荒改天换地,却没有实现温饱。直至1991年,他们转而实施“生态农业”战略工程,梦寐以求的致富希望才逐步变成现实。 这个以既发展农村经济又改善生存环境为根本目标的工程实施到1995年底,已使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与1990年比:——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61亿元,增长了2.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37元,增长了1.7倍。粮食总产量达10.1万吨,增长了1.2倍。果品总产量达4万吨,增长了4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相似文献   

13.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危害。要改变黄土高原的面貌进而根治黄河,必须保持水土。怎样保持水土?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几十年的变迁,从正反两方面告诉人们:改变单一种植,合理利用土地,种草、种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西吉县位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境内以黄土梁峁为主,沟壑纵横交错。全县有二十九万二千人,其中回族占百分之四十八点六。由于人多地少,多年来为了解决口粮和柴禾问题,便毁林、毁草开荒。加之片面推行“以粮为纲”政策,最终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失常,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据调查,全县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二点六。大量熟土和肥料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我们就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和千家万户治理小流域的情况作了一些初步调查,深深感到;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是晋西北黄土高原经济不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和根本途径。(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贫穷落后的病根忻州地区位于黄河中上游,全区十四个县(市),大部分区域属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有91.5%的乡镇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总面积3820万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就有2496万亩,占总面积的65%。每年平均输沙量达一亿吨,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每年流入黄河中的泥沙达7800万吨。其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长汀县曾是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自2000年起,福建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努力,终于让百万亩的长汀荒山重新披绿。2001年福建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构想,并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试点省份。2011年,福建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01万亩,占全年造林650万亩任务的107.8%,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福建成为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均为优的省份,森林覆盖率连续34年保持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6.
西部生态现状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瞭望》2000,(19)
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着多种原因,但生态环境脆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制的因素。综合本刊记者的采访,西部地区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突出地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森林覆盖率低。西部大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很低。青海省的森林覆盖率只有3.1%,其中乔木覆盖率仅为0.41%,大大低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就是条件较好的重庆市,森林覆盖率也只有23.1%。 ——水土流失面积扩大。青海省因水蚀、风蚀和冻融等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达 3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上地总面积的46%,水土流失面积仍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根雕”艺术家古月子先生近期说:砍掉一棵树短期内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而挖树根却是“斩尽杀绝”,立马会造成水土流失。为了环保,他决定以后用朽木根和废木料进行“根雕”创作,淡出“根雕”业。  相似文献   

18.
大地医生     
徐步云  赵萌 《瞭望》2021,(5):28-29
土,是出现在中国早期的汉字一在商朝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皆源于此。10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其中保存了至少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可当它水土流失、盐碱化、重金属污染等“病魔”缠身,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从大学选择土壤专业开始,十多年的时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上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博士姜义亮背着“医药箱”。  相似文献   

19.
地处吕梁山中、黄河岸边的山西省石楼县,土地十分贫瘠。长期的水土流失使光秃秃的黄土地变成了“鸡爪形”的沟壑,每平方公里的沟壑竟长达5公里。全县70%的土地是25度以上的山坡,自然条件非  相似文献   

20.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林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小气候的效应,运用抗旱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增加林草面积及覆盖率,以恢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生态因素一自然植被,从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