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顺 《瞭望》2003,(16)
随着巴格达的沦陷和美国宣告萨达姆政权垮台,这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伊拉克战争已接近尾声。战后伊拉克向何处去?战后中东向何处去?以胜利者自居的美国将如何改造伊拉克,如何改变中东政治版图?不仅身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人和遭受战争损失的中东国家关注,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在注视着战争给伊拉克和中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20日,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出最后通牒的期限还差40分钟之际,美国军队发射的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炸响,美英对伊作战的“斩首行动”开始,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为什么又一次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3.
3月20目,伊拉克首都巴 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 声,举世关注的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数天来,美英联军不断向前推进,目前已逼近巴格达。虽然美伊双方真正的较量还没有出现,但是,战争的一些特点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3,(52)
新闻回放3月20日,美英等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5月1日,布什宣布以美英为首的联军对伊战争已经结束。12月13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捕获。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     
《瞭望》2003,(46)
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5时,刺耳的枪声和警报声划破了巴格达夜空的宁静,以美军为首的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开始,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萨达姆政权已经被推翻”。但战争似乎并不以美英的意志为转移,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和各种偷袭活动,正在使美国重蹈在越战的覆辙。  相似文献   

6.
海湾大角逐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除非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流亡国外或遭人暗算,否则战争将很快爆发。2月14日,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的两位主要负责人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再次向安理会报告核查最新进展情况,国际社会围绕伊拉克问题的外交角力也进入了亮底牌的阶段。与此同时,美英在海湾的军事部署逐渐到位,伊拉克的备战气氛也愈来愈浓,许多国家一面加强本国的反恐防袭措施,一面加紧从巴格达撤回本国人员……新一轮海湾大战如满弓之箭,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7.
此间有迹象显示,把伊拉克危机“阿富汗化”,仿效“阿富汗战争模式”推翻萨达姆政权,将是美国下一阶段反恐战争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伊发出的战争威胁逐步升温,巴格达上空再次笼罩战争阴云。  相似文献   

8.
刘英 《侨园》2005,(Z1)
上世纪80年代,曾有几万名中国劳务人员到伊拉克打工。90年代初两伊战争结束后,战火又在科伊两国间燃烧,伊拉克从此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制裁之中,中国的劳务大军随之离开伊拉克。美军进入伊拉克后,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拉克随之又陷入了动乱中。此时的伊拉克,来自中国的商人少而又少。 53岁的陈宪忠是长期居住在巴格达  相似文献   

9.
3月20日 伊拉克当地时间5时30分左右,伊首都巴格达、南部城市巴士拉等城市遭到美军第一轮导弹袭击。美军此次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 6时15分(华盛顿时间19日晚22时15分)布什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和盟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正式开始。 8时35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表电视讲话,猛烈抨击美国的侵略行为,号召伊拉克人民抗击美  相似文献   

10.
历史将永远记住发生在 1990年 8月 2日晚 9时许 (伊拉克当地时间 )的那一幕:伊拉克军队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举入侵科威特,仅用了不到 12个小时就将科威特全部占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这一举动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但萨达姆后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91年 1月 17日,美国率领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 战争。 40天后,伊拉克不得不同多国部队签定了“城下之盟”,表示接受联合国有关决议。伊拉克从此掉进了受美英军事打击和联合国严厉经济制裁的深渊。 在海湾战争爆发 10周年后的今天,伊拉克唯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兵压境海湾,有关萨达姆流亡的传闻骤起,一些西方媒体也乘机大加炒作。萨达姆是走是留?伊拉克是战是和?成为新年伊始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东国家特别是伊拉克周边国家明白,一旦美英对伊开战,它们将深受其害。最近,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一直在积极进行外交斡旋,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试图劝说萨达姆主动下台,流亡到诸如白俄罗斯、埃及、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等国,以避免一场日益临近的战  相似文献   

12.
海湾战争涉及到许多方面。从一方面说,它使人想起许多其它战争。当列强发觉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或者认为自身利益危在旦夕时,便发动战争来保卫它。我并不是为萨达姆·侯赛因开脱罪责。尽管任何了解历史的人都无可否认,科威特曾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伊拉克因而有历史的依据,但这并不能成为入侵的借口,入侵应当受到谴责。但是,美国的许多专家议论着这样一个事实:美国驻巴格达的大使似乎曾经向萨达姆·侯赛因表明,伊科之间长达十年的争端与美国的利益无关。这是不是有意造成误解?萨达姆·  相似文献   

13.
美英战机 2月 16日突袭巴格达,这是自 1998年 12月以来美英首次袭击“禁飞区”以外地区,也是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以来对伊拉克采取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美英对伊拉克的这次军事打击是在伊拉克逐步加大反“禁飞区”和反制裁力度,国内国际形势趋于好转,以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即将访问中东的背景下发生的。美英此刻袭击伊拉克,目的就是要表明美国新政府的强硬立场,打击伊拉克的“气焰”,并试图通过这次军事打击来警告那些同情和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布什上台还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对伊拉克“禁飞区”以外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难审萨达姆     
审判萨达姆的难题,并不因为萨达姆的受审而解决,反倒使争议更为激烈。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10月19日在巴格达戒备森严的“绿区”内当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总部上改建的法庭上出庭受审。这是萨达姆在被驻伊美军关押整整670天后首次受审,罪名是制造了“杜贾尔村屠杀事件”。  相似文献   

15.
刘顺 《瞭望》2002,(41)
由于布什总统“倒萨”决心 已定,所以,最近美国五 角大楼制定了一套又一套对伊动武计划,几乎所有计划的矛头都直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一旦战争打响,萨达姆将在何处藏身?成了美国情报机构研究和追踪的重点,也是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最近,流亡在外的伊拉克前情报局长萨姆拉伊、萨达姆长子乌代的前秘书阿巴斯和伊拉克军官管理学校前校长陶菲克披露了萨达姆的一些生活习惯。 海湾战争前,萨达姆的办公地点主要在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共和国宫,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大兴土木,兴建了43到50个总统府,如果包括新旧总统府及贵宾府在内,萨达姆的总统府总数多达78个,但  相似文献   

16.
八月十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 达市中心的繁华街头,一列 “豪华奔驰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过,驾驶第一辆汽车的司机竟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而端坐在车右座的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首位访问伊拉克的外国元首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萨达姆为对这位不顾美国压力,毅然来访的客人表示尊敬和感激之情,亲自为他驾车在巴格达市内兜风,观赏街景,一直迎送客人到下榻的总统府。这是受联合国制裁10年来,萨达姆首次破例在巴格达公开驱车露面。舆论认为,萨达姆此举非同一般,不仅是对来访者显示其高规格礼遇,更是一种政治姿态──…  相似文献   

17.
巴格达专电 经过四轮长达4个月的艰苦谈判,伊拉克与联合国就“石油换食品”问题不久前在《谅解备忘录》上签了字。根据这项协议,将允许伊拉克每半年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以进口所急需的食品和药品。这是自伊拉克1990年因入侵科威特而受联合国制裁以来,国际社会首次允许其出口石油。 伊拉克舆论指出,协议的签字,是伊拉克在走向全面解除制裁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是萨达姆外交政策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舆论则认为,萨达姆政府原本在去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986号决议时就该接受的东西,在将近一年后,并在更加严厉的国际监督条件下才接受了这项协议,使萨达姆在国际上再次丢了脸。  相似文献   

18.
在安理会678号决议规定的最后期限——1月15日来临的时候,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所作的努力连连受挫,美伊外长日内瓦会晤失败,联合国秘书长巴格达之行了无成果。美伊两家竞相把危机推向高潮。美国国会授权布什总统动用武力,伊拉克议会授权萨达姆总统用一切手段处理海湾危机。 不祥的战争阴影已成黑云压城之势,严重  相似文献   

19.
新闻回放 自巴格达阿布格菜布监狱美军虐俘丑闻5月曝光以来,媒体不断披露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照片。今年,有来自美英日中等多个国家的外国人在伊拉克被绑架,有部分被绑人质经多方努力获救,但至少有30余名人质遇害,还有一些人下落不明。6月28日美英联军提前秘密举行向伊拉克临时政府交接仪式,不过,权力移交后,十几万美国军队仍将在伊拉克驻扎,主权移交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20.
亚平 《侨园》2002,(5):38-3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声浪可谓甚嚣尘上。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布什认为只有伊拉克变更了政权,“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那么,布什政府为何甘愿冒被指责为穷兵黩武的风险,执意要在海湾再打一仗呢?显然,除了老布什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与萨达姆有一段情仇恩怨外,小布什还有他的更深层的战略考虑。首先,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后,美国的外交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美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说过,反恐战争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50年。如何把一场长期的反恐战争进行下去,不断寻找恐怖目标并铲除之,从目前来看,被指为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伊拉克就是这样一个符合美国战争需要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