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要闻     
《瞭望》1998,(36)
就洛克比问题安理会通过新决议联合国安理会27日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欢迎美英关于在荷兰审判两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事件的利比亚人的决定,同时呼吁利比亚合作。利比亚国家元首卡扎菲28日宣布,在嫌疑人没有得到公正审判的法律保障之前,利比亚将拒绝将他们交到荷兰进...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3,(38)
事件 联合国安理会12日通过第1506号决议,决定解除联合国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安理会是在利比亚11日同意增加对法联航空难遇难者家属的赔款后通过这项决议的。法国和美国均在投票中弃权。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12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合作,在10月底以前采  相似文献   

3.
的黎波里专电 4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航空、武器和外交方面制裁利比亚的决议生效后,埃及提出了一项新建议,试图解决因美法飞机爆炸事件引发的利比亚同美、英、法三国的“洛克比危机”。目前,有关各方正在继续磋商,以便寻找一个体面的解决办法。 安理会制裁决议生效的当天中午12时,记者来到的黎波里国际机场。机场乘客大厅航班时刻自动预告牌显示,6架利比亚航空公司飞机将从的黎波里国际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1,(7)
●为期一周的世界经济论坛第31届年会1月30日在瑞士东部城市达沃斯闭幕。来自各大洲的政界领导人和企业界负责人、专家和学者等约3000人就经济全球化和缩小南北差距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在负责审理洛克比案件的苏格兰法官1月31日宣布对2名利比亚嫌疑人的判决后,利比亚政府随即作出反应,要求立即彻底解除联合国对其实施的国际制裁,并赔偿制裁造成的经济损失。●朝鲜和韩国红十字会代表1月31日在朝鲜金刚山就北南离散家属团聚和通讯事宜达成了6点协议。双方同意今年2月26日至28日分别在平壤和汉城进行第三次北南离散家属团聚。●美国联…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3,(20)
事件 5月9日,美国、英国、西班牙3国在安理会举行的闭门会议上联合提交工一份决议草案,要求立即取消除武器禁运外的联合国对伊拉克所有制裁。 法国、德国、波兰3国领导人9日在波兰的弗罗漠瓦夫举行“魏玛三角”会晤,协调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近来英国一方面改善了同若干国家之间长期紧张和疏远的关系,另一方面努力寻求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外交一时呈现出日趋活跃和四面开花的局面。布莱尔政府意欲大力提高英国国际地位的意图日益明显。同几个昔日的“宿敌”不断改善关系是近一段时间英国外交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首先,随着导致英国与利比亚关系破裂的“使馆枪击案”和洛克比空难等问题基本解决,两国中断了15年的外交关系于7月7日宣布恢复。其次,在长期困扰英国同伊朗关系的“拉什迪与《撒旦诗篇》事件终结后,英国最近同伊朗恢复了中断20年之久的大使级外交关…  相似文献   

7.
新闻回放 2004年1月,利比亚正式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3月10日,利比亚正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并将与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的材料和设施运往美国。随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欧洲领导人纷纷访利。卡扎菲于4月底正式访问欧盟和比利时,6月28日,美国与利在断交24年后正式恢复外交关系。10月11日,欧盟正式决定解除对利比亚长达18年的武器禁运0  相似文献   

8.
国际要闻     
《瞭望》1996,(42)
安理会要求巴以立即停止冲突 联合国安理会在对中东局势进行了连续两天的磋商后,9月28日通过决议,要求巴勒斯坦、以色列立即停止一切使局势恶化的行为,并恢复谈判。 自9月25日以色列政府打开东耶路撒冷圣殿山地下通道,引发巴以流血冲突以来,双方已有1000多人死伤。应阿拉伯联盟成员国的请求,安理会于9月27日召开紧急会议磋商中东局势,并通过上述决议。  相似文献   

9.
开罗专电 美英法3国指控利比亚涉嫌炸毁两架泛美和法航客机引起的“洛克比危机”,历时数载,几经波折,阿拉伯联盟周旋排解,没有奏效,联合国安理会终于通过制裁利比亚决议。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0,(19)
(4月25日-5月1日)本刊国际编辑室今日世界 俄罗斯、瑞典、加拿大和马来西亚等国的代表4月25日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0年审议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中指出,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义务。 英国常务副外交大臣约翰·克尔在对利比亚进行了两天访问后26日宣布,英国和利比亚决定恢复各方面的合作。克尔是近10年来访问利比亚的最重要的英国官员。去年7月,英国和利比亚恢复了于1984年中断的外交关系。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4月27日结束对美国的访问。俄美双方未能消除在美…  相似文献   

11.
安曼专电 21个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和组织的首脑和代表于11月8日至11日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阿拉伯特别首脑会议。这是自1982年以来,阿盟成员国第一次全体出席首脑会议。会议发表公报,敦促伊朗接受安理会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598号决议;再次呼吁召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矛头再次对准叙利亚,令中东地区本已动荡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安与关注。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调查委员会负责人梅利斯10月20日向联合国提交了他的首份调查报告,指责叙利亚安全官员涉嫌卷入这一事件。美国政府立即抓住机会掀起针对叙利亚的新一轮外交打压,会同法国和英国于25日在安理会散发了一项威胁对叙实施经济或外交制裁的决议草案。美国的矛头再次对准叙利亚,令中东地区本已动荡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安与关注。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克林顿8月5日签署了进一步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案,引起包括欧洲联盟成员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应,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政府严厉谴责这一法案,欧盟15国8日对美国顽固实施达马托法正式提出强烈抗议。这是欧美就赫-伯法发生争执后,在贸易制裁问题上的再次交锋。  相似文献   

14.
开罗专电 10月6日和7日,伊拉克将包括共和国卫队在内的约8万名军队和700辆坦克调往南部地区的巴士拉和阿马拉附近,其中一个师约近2万名的兵力距离伊科边界仅20公里。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有关国家的强烈反应。 伊拉克在伊科边界集结军队的行动并非偶然。它正是在安理会准备于10月10日专门开会听取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主席埃克乌斯关于伊拉克执行安理会决议情况的报告,并就对伊的制裁进行复审的前夕发生的。阿拉伯舆论认为,伊拉克的真正目的是想借此举向联合国施加压力,恫吓国际社会,即只要联合国不解除对伊的经济制裁,海湾地区就绝无安全与稳定可言。从而谋求打破与联合国谈判的僵局,争取尽快取消对其实施4年之久的制裁。  相似文献   

15.
顾正龙 《瞭望》2016,(15):52-52
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谢赫·艾哈迈德3月23日宣布,也门冲突各方同意从4月10日开始在全国停止敌对行动,并于4月18日在科威特再次举行和谈,以期结束这场长达一年的军事冲突。安理会敦促冲突各方立即减少暴力活动,避免可能导致局势紧张的行动,为停止敌对行动做好准备。安理会还呼吁各方按照有关决议要求,不带先决条件,真诚地以灵活、建设性态度参与政治谈判。安理会敦促各方履行承诺,提供快速、安全、不受阻碍的救援通道,遵守国际法并保护平民。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1月17日出人意料地正式宣布提名颇有争议的人物、瑞典现驻美国大使埃克乌斯为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主席,并于当天通知本月安理会主席、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霍尔布鲁克。安理会18日就这项提名召开非正式磋商会,由于分歧严重,安理会未能批准这项提名。 根源仍在1284号决议美国和英国未经安理会授权,以伊拉克没有与联合国监督伊拉克销毁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联合国特委会)全面合作为由,于1998年12月中旬对伊拉克实施了连续四天的军事打击。在美英的授意下,联合国特委会…  相似文献   

17.
3月26日,由于北约成员国的阻挠,安理会在表决时未能通过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联合提出的一项要求北约“立即停止”非法军事行动的决议草案。安理会的这一表决结果引起许多国家的强烈不满。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说,中国政府“强烈反对”北约对南联盟采取...  相似文献   

18.
6月2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 会议厅,一场特别的会议 正在按照议事规则与原定议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议结束时,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孟加拉国驻联合国代表安瓦尔·乔杜里大使宣布,安理会15个成员国的代表决定正式推荐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下届联合国最高行政首长的入选,联大将于29日对安理会的推荐结果进行表决。安南的当前任期到今年12月31日结束。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逻辑     
美国在10月1日接任联合国安理会10月份轮值主席的当天,便迫不及待地向安理会成员散发了一项有关伊拉克问题新决议案的修正案。修正案在恢复伊主权及联合国作用等方面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想以此换取国际社会为战后伊拉克出钱、出兵。但是,此修正案不仅未能消除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安理会成员的反对,还引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不满。目前,它只得到了英国、西班牙和保加利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法国和利比亚根据双方九月十七日达成的协议,决定九月二十五日零时开始同时从乍得撤走各自的部队。协议规定,两国部队将于十一月十五日前全部撤完;撤离工作将由各自选择的若干非洲国家派出的观察员监督进行;撤军完毕时,观察员也同时撤走。一年前,乍得内战再起时,利比亚出兵支持古库尼的乍得全国团结过渡政府。法国也于去年八月九日出兵乍得,发动了“大鳐鱼”行动,支持哈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