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南归来     
李普  沈容 《瞭望》1984,(19)
五、从“粮食书记”到“商品书记”这次采访,使我们又一次体验了记者生活的乐趣。每天都有新事物迎面而来。我们好似天天都在读一本活的书——一本人们正在写着的引人的书。此行越到后来,我们越发感觉到和前几年大不相同。沿途的地委、州委和县委的领导同志们都和我们谈商品,谈流通,谈他们那里的拳头产品,谈怎样把他们的产品变成商品,怎样把他们的自然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闻题,诸如交通、能源、技术、信息和人才等等。总而言之,现在人们已经不那么谈来谈去离不开口粮和粮食生产了,现在人们开始谈论的已经不是温饱问题,而是  相似文献   

2.
每当广播、电视报时时 ,不少人都爱抬手看看自己的手表 ,校对一下时间。由此 ,笔者想到了生活中另一种对表现象。如果我们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作为标准的北京时间 ,把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比作一块表 ,那么你是否天天对表 ,校正误差?可以说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人记忆中没有“标准的北京时间” ,目中无表 ,行事之前又不“对表” ,结果 ,离北京时间越来越远 ,终于违了纪犯了法。因此 ,对对表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 ,使我们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以减少损失。经常对对表能使我们具备更强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3.
美国见闻     
去年春天,我们想去美探亲.听说,办护照难,签证更难.思虑再三,觉得机会难得,决定碰碰运气,试一试.能办成,就去,办不成,拉倒!出人预料,竞顺利地办妥了.美国,听起来是那么熟悉,报刊上几乎天天看到它,但细细一想,它又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过去,脑子里常常想这个问题.这次出去,倒是亲自看看的好机会.六月二日,我们从北京起飞,途经东京,飞越太平洋,当地时间晚九时多即达目的地一俄亥俄州首府哥仑布斯.行前的顾虑:乘机、转机、入关、检查,会不会遇到麻烦,长时间乘机是否适应,时差反映会怎样?还好,一路顺风,一切顺利.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个皇上,天天吃一样的山珍海味,吃腻了,一连把两个厨师赶出了皇宫。第三个厨师决定给皇上换换口味:山珍海味是好东西,皇上不能不吃,那么就把红烧改成清炖,把炒改成蒸,把甜改成咸;还将菠菜、豆腐这些寻常百姓家的东西搬上了皇上的餐桌,并给它们起了“红嘴绿鹦哥”、“金镶白玉嵌”等美名。皇上一看就觉得新鲜;一尝,味道也大变样了;再读菜名,诗意盎然,顿觉爽心悦目。于是龙颜大开,  相似文献   

5.
阅读中年     
中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老年。如今天天节衣缩食、不苟言笑、忍气吞声,都是在争取着一个有尊严、有资财、有自由的老年。但是,我们无数次看到了,一个窝囊的中年抵达不  相似文献   

6.
有朋友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节粮节钱”,下联是“节水 节电”,横批是“天天过节”。“天天过节”,是时下的一句流行 语,指的是现在生活好了,天天有“鱼肉”,出门穿“时装”,吃 穿不愁。的确,比起过去商品匮乏的年代,我们现在确实是 “天天过节”。但不要忘了,天天过节也意味着天天过“节”,即 天天讲节约。我认为,洁身自好是文明,“节”身自好也是美 德。而要做到“节”身自好,恐怕得有两条“座右铭”。一是厉行 节约。节约就是增收,这对普通百姓更有务实的意义。俗话  相似文献   

7.
识物与识人     
文物鉴定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种是把真物看成假物,另一种是把假物看成真物。把假物看成真物不怎么丢人,做伪者手法天天翻新,  相似文献   

8.
识物与识人     
文物鉴定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种是把真物看成假物,另一种是把假物看成真物。把假物看成真物不怎么丢人,做伪者手法天天翻新,鉴定者偶尔一错,尚可原谅;把真物看成假  相似文献   

9.
谈休息     
正一般人以为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越走越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常说走路的  相似文献   

10.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为使宋君受国人拥戴,很希望他明礼义,做善事。因无良策,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做善事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有个楚国大夫在这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讲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这样,尽管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是办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临淄城中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你就是天天鞭打他,逼他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11.
一位基层干部抱怨说,一个月来,他几乎天天泡在会场,有时一天要参加几个会议,其他的工作都不得不被搁置下来。年过大半,上级部门适当召开几场会议,了解年初计划的实施情况,没什么不可。然而把开会当作工作的落实,让基层干部天天泡在会场,既有失偏颇又可能贻误工作。  相似文献   

12.
突尼斯专电 坐落在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共和国首都突尼斯城,海边银色的沙滩、翠绿的树丛和雪白的建筑群,色调淡雅而明快,宛如碧玉盘中的一粒珍珠。 突尼斯城气候四季宜人。春华秋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里的夏天确实是迷人的,每年有一百多万欧洲游客前来避暑。 这里的夏天属旱季,不但无雨,而且少云,几乎天天可观日出,天天可以日光浴。 黎明,当水天相连的东方海面上由黑而紫、由紫变红的时候,海水渐渐成了金色,一团耀眼的火球缓缓上浮,把沙滩、棕榈树、屋顶和墙以及清真寺的尖塔通通染  相似文献   

13.
如果能有一只神秘的大手,轻轻揭开上海的地表,你会惊喜地发现,这座大城市的地下有着那么多成片的建筑群。 改革开放的9年,上海焕发了青春,300幢宏伟高楼冲天而起,还有200幢在一天天长高,最高的将达169米,正好比称雄上海滩半个世纪的24层高楼——国际饭店高出一倍。上海在向空中发展。 人们礼赞上海的新高度,可人们兴许还没有注意到,上海还有一个不断扩展的新深度。  相似文献   

14.
我这个人从来就爱来实的,实打实说吧,干我们铁路这一行,安全最重要,火车天天跑,安全要天天抓。叫做“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 抓安全可真是有苦有乐,有喜有忧。我刚接任分局长那阵,正赶上图们分局闯下三个大事故,引发了不小的冲击波,轰动了整个沈阳路局。一把火:有个老工人把酒精带上客车放在座席底下,对面的旅客扔了个烟头,烧掉了连着广播室的一节车厢;一股水:牡图线(牡丹江——图们)86公里处,山洪暴发,冲翻了6辆货车;一个响:分局下属的汽车运输公司违章作业,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那么其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发生在意识、政治、经济、技术等形态中的四大转换。在意识形态上,从崇拜意识向主体意识转换。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崇拜意识源远流长。这种意识并未随着封建制度的推翻被彻底消除,而且由于认识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它得以繁衍滋长。人们把革命领袖看作真理的化身,习惯于在经典著作的词句上划地为牢,在“最高指示”的藩篱里反省思过。现代化进程唤醒的中国人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一天天增强。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我们最终会同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以崇拜意识为特征的旧思想文化意识诀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开放型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以主体意识为特征的崭新思想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6.
王长才 《民主》2014,(11):1-1
<正>我们有一个和我们的生命与事业相伴前行的朋友,她的名字叫《民主》。她不仅是杂志,更是我们奔向民主路上的一面旗帜,她引领我们向那个目标前行。中国有那么多奔民主的人,有那么多为中国的民主政治进步而奋斗的志士,可是有几人能够拥有这样的一位朋友?我们有幸拥有,拥有这个朋友。《民主》杂志在北京霄云里,我在南京,距离1200公里。过去我乘66次快车,需在车上睡一夜,天明才能到达;现在乘高铁,只用4个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3,(6):5-5
我们天天骂既得利益,既得利益者到底是谁?记:我记得在2012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莫干山会议上,你一直在提问参会者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天天骂既得利益,既得利益者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8.
编者寄语     
《瞭望》1990,(42)
亚运会已降下帷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人们议论纷纷,从各个角度交流着对亚运会的观感。这些观感,集中到一点,就是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下第一等的决心,经过艰苦的努力,就能创第一流的水平。 不仅亚运会,其他一切工作无不如此。 我们说,中国人能把中国的事办好,这不是吹牛皮、放大饱。中国地方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又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雪中送炭”这则成语,是比喻在别人极端困难和危急时能给以帮助。笔者发现,每到岁末年初,各级机关便把给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作为眼前的大事去抓,纷纷为群众“雪中送炭”,确实为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一年中有那么多天,为什么领导机关偏要选择在岁末年初之时,纷纷下基层送“炭”呢?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的要求,在社会发展的目标上,应当以效率为重点。那么,这种效率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需要加以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