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埔》2006,(2):12-12
从1985年起,祖国大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台湾地区学生。1996年原国家教委统一制定各高等院校对台学生收取学费和杂费的标准,本科生按每人一学年1000—1500美元收取。为切实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关于“大陆方面尽快实施在大陆就学的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标准,并争取于年内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台湾学生到祖国大陆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校学习、深造,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体现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学生的关怀、照顾,有关部门积极会商,决定自2005年起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及实行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  相似文献   

2.
被外国记者称为“爱国斗士”的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马力曾任职中学教师,也许是这段特殊的经历,使他对台港澳及内地学生的就学实际问题非常关注。以往,台湾和港澳三地的学生到大陆高校就读需要缴付比内地学生要高一倍多的学费。2005年秋季学年起,国家调整了对台湾学生的收费标准:对招收台湾学生的高校,中央财政按每年每人8000元人民币的标准给予专项补助。为此,2005年9月底,马力联同香港21名代表就考虑对台港澳学生实施同等学费政策联名提出建议。此项建议很快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不到3个月的时间,国家教育部与国务院港澳办、财政部、发改委…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5,(3):26-26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5月13日在北京宣布,大陆有关方面将进一步为台湾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对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按照大陆学生标准同等收费;并逐步放宽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5,(6):22-22
大陆有关方面将进一步为台湾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对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按大陆学生标准同等收费,逐步放宽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台湾掀起大陆求学热王小珍海峡两岸的交流继台商大陆投资热、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热之后,近年来又有一股热潮激荡,那就是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求学热。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始于1987年,90年代以后,渐成气候。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从1992年起,台湾到大陆上大学的学...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18日晚上,香港凤凰卫视台“时事开讲”栏目主持人董嘉耀先生与嘉宾石齐平先生“开讲”两岸关系问题。石齐平先生认为,大陆是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将综合运用四种“力”:经济力、政治力、社会力、军事力。笔者以为,这四“力”固然很实在,很重要,但还有一种力中之力——“文化力”!它虽是软力、隐力,却无处不在,也无坚不摧。如果说,把发展两岸贸易主要视为经济行为,归属于和平统一战略中的“经济力”,那么,运作这一“经济力”的深层基础则是“文化力”。一、两库自由贸易区:走向务实从1979年到2004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截至2005年5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5万多个,合同利用台资827.65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405.8亿美元。“按实际使用金额统计,台资在大陆吸收的境外投资中排第六位。现今,有近7万名台商在大陆创业,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正在慢慢融入大陆社会。截至2005年5月底,按照投资方注册地形式统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达4381.85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15.08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3666.77亿美元。由此可知,台湾顺差达2951.69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  相似文献   

7.
徐波 《统一论坛》2005,(4):i0001-i0001
2005年7月11日至15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2005年“龙脉相传·青春中华”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台湾岛内.香港.海外及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1123人参与。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统促会秘书长梁金泉出席了开幕式。在京期间,营员们游览了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名胜古迹,赴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还分别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8.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改委、物价局、财政厅(局)、台办,国务院有关部门,教育部部属各高校:为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努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台湾地区学生到大陆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现就调整大陆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台湾地区学生的收费标准及有关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调整对台湾学生收费标准1.对已录取到大陆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的台湾  相似文献   

10.
台湾高中毕业生可直接向大陆高校申请就读 发布会伊始,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向媒体介绍了高校秋季入学的招生考试的情况,范丽青说,为了方便台湾的高中毕业生进一步到大陆高校来就学。自2011年开始,大陆高校免试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标准由“学测”的顶标级扩大至前标级。  相似文献   

11.
小乔 《两岸关系》2008,(11):64-65
“十一”黄金周期间,大陆客“赴台游”超过4000人次,黄金周首日赴台大陆客首超千人大关,台业者估算黄金周大陆客能带给台湾3亿元新台币的商机!这是自今年7月份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以来,未曾有过的火爆场景,就连台湾旅游业者也连叹惊讶。秋季黄金周的7天假期看似短暂,却为“赴台游”市场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让台湾旅游业又重新燃起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2.
刘嘉 《台声》2005,(8):42-45
2005年7月11日,中山公园社稷坛腰鼓声声,彩旗飞扬,“全国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这个历史意味深厚的公园开营。来自台湾岛内、香港、海外以及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1123名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始了精彩而有意义的夏令营生活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3.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21日,朱思婧登上了台北101大楼。过完这天,她满20岁,而在台湾4个月的交换生生活也圆满地画上句号。"俯瞰暮色笼罩的台北,回想这4个月在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慨。越到时间的末尾,我越是进入一种失语的状态。"她说。朱思婧是2005年以来大陆近千名以交换生的名义赴台求读的大学生之一。他们虽无留学之名,却有留学体验和经历,在异乡体验着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和喜怒哀乐。如今,他们"点点滴滴"的求学经历将会被真正的赴台留学者所复制。伴随着两岸大三通正式开启,2009年台湾当局拟对大陆学生赴台留学正式解禁,招收大陆学生赴台就读,这是台湾首次公开招收大陆学生。虽然具体方案和招收范围尚未确定,但这仍意味着两岸持续半个世纪在学生交流和学历互认上的隔阂,将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消弭。另一个令不少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兴奋的消息是,目前,大陆与台湾两地学历互认工作已经开始筹备,台湾将分步承认大陆高校学历,率先获认可的将是北京大学等39所学术声望卓著的高校,随后扩大至77所"211工程"院校。大陆从1985年就开始招收台湾学生,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台生约有7000名。多年来,大陆台生的数量在增长,但...  相似文献   

15.
近两个月,台湾“立法院”休会,本应是政治淡季,但因为大陆推出的一波又一波使台湾同胞受益的政策、中国国民党主席改选,以及年底县市长的选举将近,政治的新闻反而盖过了“海棠”、“麦莎”、“泰利”等台风的灾害新闻,占据了不少媒体的版面。无法阻挡的“大陆热”作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来访的后续,这段时间,大陆先后公布了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的政策。7月底,公布了简化台湾同胞到大陆的签证手续;8月1日,台湾水果进入大陆正式实施零关税;8月底,又宣布从今年秋季起,台湾学生在大陆大学和研究所就读,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并…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2005年红十字冬令营活动于1月25日-31日在台湾举行。本次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组织访问了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大学等著名高校,并在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安排下学习了紧急救助,参观了防灾科学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及台湾"九·二一地震纪念馆"等,同时与来自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台北中国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学生进行了广泛交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大陆学生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12所高校。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3)
正两岸关系从"破冰之旅"以来,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的人数与日俱增,不断发展,现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据悉,教育部将继续推进对台湾学生免试招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招生及培养管理制度,为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台湾青年大陆求学热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腾飞,台湾青年看好大陆的发展,想紧跟大陆的步伐,一同走向世界。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从2001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这是李敖继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五年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相似文献   

19.
李道湘 《台声》2003,(2):41-42
中华文化学院2002年暑期举办了两期台湾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为了了解当前台湾青年学生对祖国大陆的看法,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请他们回答来大陆前后的认识。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台湾大部分青年是认同一个中国、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两期中华文化研习营的营员,90%以是上第一次来大陆。从对问卷调查表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大陆的认识主要通过学校地理、历史课本来了解的,只有一个“概念上”的大陆。只有个别学生说是通过电视、报刊了解大陆的,或者说是听别人介绍的。大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民众了。由此…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大陆台湾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台湾研究集刊》所刊发的历史类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与现状。本文通过梳理25年来的《台湾研究集刊》史学论文,概括相关论文所涉及领域与研究重点的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了解与分析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现状及特点,乃至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